大猩猩

纪念今敏他让全世界相信,每个人都活在梦


年8月24日,日本著名动画电影导演、漫画家今敏因罹患癌症不治去世。今天是他去世五周年的日子,我们在这里准备了这篇平凡的内容,来纪念这位将电影甚至是将世界变得不平凡的天才。文内有福利!

我爱这个世界,于是把它变成了梦

文案整理|李洁、王琢

-声明:如需转载先请私信联系-

今敏(KonSatoshi,年10月12日-年8月24日),日本动画导演、漫画家。

今敏作品年表

年导演《PERFECTBLUE》并公映

年《千年女优》公映

年《东京教父》公映

第一部主创TV动画《妄想代理人》投入制作

年《东京教父》DVD发售

向TV动画进军,制作十三话动画《妄想代理人》

年最新作《盗梦侦探》公映

年剧场新作《造梦机器》计划开启

年8月24日06时20分(东京时间)

因患胰腺癌逝世,享年46岁

◥今敏电影动画人物群像

TributetoSatoshiKon(图:Kosal)

在日本动画电影界,今敏是非常独立特行的一位。虽然是独立导演、并不属于任何一家动画公司,但所有他执导的作品都是由Madhouse制作。

◥今敏的动画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画风

与宫崎骏、对于热爱吉卜力风格的观众来说,可能会不大习惯今敏的画风,从这个意义上说,今敏是个故意让自己不讨喜欢的角色,但他也参与开创了“日本动画片”的另一种特色。

◥今敏或许愿意让自己以一个“不讨喜”的形象立足于电影界。但在影迷心中,他却是一个可爱的电影人。图为网友所绘的经典人物Paprika为他献上香吻。

◥今敏是札幌人,而拉面是札幌的特产之一。于是有网友画的今敏肖像就加上了这么一句话:多吃面条有益身体健康哦。

今敏的动画长片,你看过几部?

回顾今敏的动画片,总让人不禁遐想,如果他多彩的人生没有过早地被打上休止符,46岁以后的今敏将是否会给我们带来更神奇的作品、更大的震撼?让我们回头看看今敏用他匆匆流逝又极度浓缩的人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土产”。

?

《未麻的部屋》

()

“犀利的处女作。黑暗,晦涩。现实与梦境、幻想、戏中戏、网络虚拟,原始人格与分裂人格,无缝对接。偶像,粉丝,两个同样分裂的群体。把偶像崇拜拍透了。几乎断了同类题材的后路。摄影机像是内窥镜,游走于人的潜意识(对,这才是主题内核),并华丽丽地将其视觉化。”

--文:张秋(专栏作家,影评人。本文短影评部分

皆为张秋老师撰写,感谢)

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精彩

《未麻的部屋》这部动画片完成于年,有色情,有暴力,可是这些都不是重点。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一部远远超越时代的超现实主义作品,加上今敏独特的哲学视角,唯一有可能成为解谜线索的就是那句“你是谁?”

这部烧脑度甚高的片子。故事大概是这样的:少女偶像歌星未麻退出歌坛,离开喜爱她的观众和三人组合,转型去演电视剧,虽然开始一切不如人意,但是未麻凭借自己的努力未曾放弃。

可是在这期间,不满她转型的躲在黑暗中的一些人接连恐吓她,剧组相关人物先后被谋杀,未麻自己也屡屡陷入精神恍惚的状态,一次次从梦里、从剧中、从车祸现场醒来,说着不同的台词和名字,网络上又有一个未麻,到底哪个是真的,让第一次看的观众大呼难懂。

就像今敏时常运用的虚虚实实、镜子、幻象、梦境、戏剧的交错一样,这部片子也可以反过来看。然而看到的却是另外一个分外残酷的故事,这个视角把这部又暴露又暴力的“歌手转型+精神分裂片”的格调一下子拔高度,那就是——她本身是存在的吗?

影片中多次出现未麻在各种镜面或者类镜面介质中的映像——轻轨的玻璃窗、电脑屏幕、家中阳台的玻璃门等。未麻一次次看到另一个自己。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另一个自己”到底干了些什么呢?

观众是“喜欢被欺骗”的,能否精彩绝伦地骗到观众,确实考验导演的功力。今敏在这个片子里设置的谜题,到今天都没有完全被人解开。

电影迷们可能联想到不少跟本片风格类似的电影,如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黑天鹅》、《梦之安魂曲》,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然而这些电影都拍摄在今敏的《未麻的部屋》之后。今敏功力之深厚,保全了叙事空间的同时又完美呈现出复杂流畅的意识流,精巧的叙事结构让影片每一分钟都不容错过。

之后今敏导演的拍摄手法基本保持了一贯的风格,他后续的作品可以称作《未麻的部屋》的延长,包括今敏拍摄他一直非常喜爱的筒井康隆的作品《盗梦侦探》时也是如此。给人心中留下一个“动画片也可以这样拍啊”的大大的惊叹号。

获奖记录

柏林国际电影节受邀影片

第2届加拿大国际奇幻电影节亚洲部大奖

第17回葡萄牙国际奇幻电影节动画片大奖

?

《千年女优》

()

“继续‘视觉欺骗’的创意。虚实交融的穿越神剧。如果说,《未麻的部屋》解构了偶像,解构了崇拜,那么这一部又解构了爱情,解构了人生——只剩下‘奔跑’‘追逐’本身。恰在解构之后,‘意义’才得到最好的确立。正如钥匙的‘意义’就是钥匙,未必是锁。万一没有锁呢?”

--文:张秋

爱何以成了什么都不是的钥匙?

和今敏的其他片子一样,这部《千年女优》也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解说。但唯一共通的是,千代子一生为了追求一个目标,那份执着和义无反顾无人能及。有人说,表面上看,千代子是在追寻一个男人,实际上她在追寻爱本身。她“爱上了爱情”,就像《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女主人公。

故事的开头是少女千代子遇到了这个始终只露背影和部分侧影的男子,他是一个逃亡的反政府人士、画家。他向她托管一把钥匙,告诉他这是开启世上最宝贵东西的钥匙。和男子失散后,找到他并把钥匙还给他,就成了千代子一生的目标。

钥匙是一种具有丰富意义的符号,它象征着存在于未来的唯一专属的幸福。多少故事和童话都是以钥匙(有时候是拼图或者咒语,但也是一种形式的“开锁”方式)为线索。如果是宫崎骏爷爷,结局必定是女主人公寻到了钥匙的意义,即使意义不是钥匙本身带来的,也是途中的经历带来的。总之,她每一次摔倒、每一次流泪都是有意义的。然而在今敏大神这里,意义消失了。

“爱上爱情”还算一个目标,可是如果“爱上爱情”本身竟然是迫不得已的,“爱情教”的善男信女们又该如何自处呢?是因为“现代”本身就是个消解意义的时代吗?是因为千代子知道没有意义,所以更加不敢放弃吗?

这场悲剧中,除了难以解开的现代性的虚无,更不可忽视的是她自身的分裂。在她光鲜、年轻又美丽的外壳下,还有一个完全相反的形象。它是她的阴影,它衰老、仇恨、具有毁灭的力量,就像一个诅咒。她之没有勇气面对自己,使她不得不永远追求“爱情”。

千代子早已知道,自始至终,她之追逐着他而奔跑千年,只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一场欺骗。只要她不从欺骗中醒来,她就只是在转圈,因为没有意义所以不敢放弃追求,因为追求所以永远没有意义。

获奖记录

第5届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动画片大奖

第57届每日映画大赛大藤信郎奖

第6届加拿大奇幻电影节动画片奖、艺术革新奖

第33届西班牙锡切斯国际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

?

《东京教父》

()

“今敏的冷东京。深入‘看不见的最底层’。画面静下来好多。总体失之于实。巧合过多——以此制造的魔幻,毕竟比前两部逊色。冷中有热的戏路也俗。还好后面情节有个逆转,由热再回到冷。不过,最后还是滑向了温暖感人。别人可以俗,今敏不可以——对逝者也这么严厉吗?”

--文:张秋

或许是最不今敏的今敏作品

《东京教父》与今敏的其他作品有着根本性的不同:没有科幻、没有机器人、没有梦。不过,反过来说,正是这些“今敏元素”的缺失,又造就了另一个今敏:温暖、细腻、冷冷的幽默。

酗酒离家的前自行车手阿金、与父亲闹翻离家出走的少女美由纪、同性恋者阿花,经典的三人组在圣诞夜前夕捡到一个弃婴。大发善心的三人抱着哭泣的小婴儿穿梭在东京飘雪的街头、拥挤的地铁。

而可爱的出租车司机、乐于助人的绑匪母子、温柔的老板娘、无奈赶人的便利店店主、发脾气的醉汉、在电车上捂着嘴鼻的乘客…身在大都市的每个人,直接被今敏搬上了银幕,无论谁,都会发现自己在这段圣诞夜奇迹中,扮演着一个配角(你我不正和电影中一样,拿着手机在地铁电梯上冷漠地低着头吗?)。

但今敏不是绝望的,至少在《东京教父》中不是。所有的一切冷漠和危机,都在最后这彩虹般的场景中得到了救赎。阿花不断说着“上帝真的爱这个孩子”,其实今敏是想借这句话说:上帝是爱着这个世界的,我们每个人难道不也给别人一份善意吗?

获奖记录

第58届每日电影评选的最佳动画电影奖

?

《盗梦侦探》

()

“动画战胜了抗改编性。今敏想得明白:忠实原著,可以,但不是我的风格,因为原著总是比较好。他心里有个爱冒险的‘无赖’——那是直觉,又像是分身——他任由其自己去创作。结果,又是一部经典。

“突然塌陷的围栏、突起波浪的走廊…坚硬的现实,不断地被梦境融化——还有那个代表性的镜头:小山内的手掌按住红辣椒的阴部,这个部位猛地下陷,手跟着探入她的衣服和皮囊,直达头皮,剥开了她体内沉睡的千叶,而小山内的头颅里也伸出了乾精次郎……‘你以为我是谁?’这是经典一问;‘我还在做梦吗?’这又是经典一问。‘是的,全世界都在做梦。’

“可惜,梦成了今敏的未竟事业。他生前‘最放不下’的《造梦机器》,至今仍存在他的梦中。”

--文:张秋

在深远的梦境面前,

科学可能不过是一堆垃圾?

日本精神医学研究所发明出一种能够显示和进入他人梦境的技术,借此治疗精神疾病,梦境这个精神空间不再是神秘而遥不可及的了。梦如此这般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可以快进和重播((⊙﹏⊙)b)

创造此装置的初衷是为医疗界提供一种分析和治疗精神病的方法,但它被一些人操纵和滥用,且使用过的人对这种生物介质的“装置”产生过敏反应,以至于可以穿越与梦和现实。精神空间与物质空间之间的界限模糊了。

和梦境空间具有相似性的是网络空间,影片中男主人公之一警视厅长官粉川闯入红辣椒给的网站后,身临其境的与她攀谈起来,红辣椒冷不防的冒出一句,“从表现被压抑的意识上来说,你不觉得网络和梦境相同吗?”

在筒井康隆的原著《盗梦侦探》中,这个网页的酒吧RadioClub不是个真实存在的酒吧,所以这个情节是今敏的一个创造。

实际上,网络空间与梦境空间,不同之处只是承载两者的介质不同,前者是机器而后者是人脑。

第三种非物质空间是银幕空间,在电影《盗梦侦探》中,今敏充分发挥了他的创造力,他本身也是个电影迷,所以对粉川的“电影情节”进行剖析的时候发挥得很高妙。原著小说中,电影情节其实还只是一小块。科普性质的心理分析占了很大的比例。

原著小说后半部的空间大穿越主要集中在现实与梦境,而今敏这里则开始了四种穿梭(今敏的脑洞!):梦、现实、网络和荧幕。这里又不能不提到《盗梦侦探》和好莱坞大片《盗梦空间》的区别了。

《盗梦侦探》是更忠实于“梦的荒诞与合理”,而好莱坞的《盗梦空间》更多是在讲完整一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是发生在“梦”这个舞台上而已,人们在其中的理性程度不亚于现实中。以至于有观众评价“《盗梦空间》是理科生的想象,而盗梦侦探是文科生的幻想。”

◥变换的走廊、当街出现的镜子,诺兰的《盗梦空间》满满都是对今敏的致敬

电影《盗梦侦探》中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有梦境的狂欢游行,整个城市仿佛被流动的马戏团占领,政客、妓女、上班族、家庭妇女纷纷脱下面具,加入这场胆大妄为的集体意淫中。

“自由女神”、“佛祖”、日本神社前的建筑——“鸟居”好似日本人的潜意识中的“原型”大游行。“自由女神”象征着美国文化,包括一切从美国输入的现代经济制度和民主、自由、科学、饮食文化等。而“佛祖”虽然是从印度来的,但更重要的是从中国来的,它代表了日本“中国化”之后留下的未被冲垮的影响;“鸟居”是神社门前必有的建筑,如果日本的神也有塑像,这里就应该是“日本神像”了。

最讽刺的莫过于,它们前面都是大红的“大売出し”(大促销)的招牌,言外之意,这些不过都是琳琅满目商品。这里确实是今敏导演对日本文化“兼收并蓄”的极大讽刺。加上冰箱等各种家电,仿佛在说,日本是没有“自己”的,而不过是这一切的组合。

从这一“原型”大出动之处也可以看出,这可以称作是“一场没有灵魂的游行”。所有的东西都在动,然而这一切又都是死物。

关于梦的发现本质上是逆科学之流而动的,以至于大反派理事长乾精次郎点题地说出“在深远梦境的面前,科学可能不过是一堆垃圾而已。”这可能也是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分析学家打开梦境折扇门之后,心里惊叹的声音吧。

获奖记录

第12届神户动画大赛作品奖

第14届ChlotrudisAwards最佳设计奖

第25届葡萄牙国际电影节评论员奖

第35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公众选择奖

第8届NewportBeachFilmFestival角色电影奖

东京国际动画片奖优秀作品奖

《盗梦侦探》

“最不可能被动画化的小说”

提到《盗梦侦探》,就不得不提这部电影的原著小说作者筒井康隆。筒井康隆是日本小说家、科幻作家和演员。曾获得星云奖与紫绶勋章。被认为是日本科幻小说界“教父”级人物,与小松左京、星新一并称为三大科幻作家。筒井的作品曾多次被影视化,其中包括被改编成各种电影、电视和动画片的《穿越时空的少女》《日本以外全部沉没》《盗梦侦探》等等。

上海译文最近重新出版了《盗梦侦探》原著小说。正如科幻文学评论者、翻译者,《盗梦侦探》译者丁丁虫所说:

今敏实在是个很有才的导演,水上清資的编剧功底也很深厚——这两句针对电影《盗梦侦探》的评论,一定要在看过筒井康隆的原著小说之后才会有更深一步的理解。

对照小说和电影看,可以很清楚的比较出视觉媒体和书本媒体的差异所在。视觉媒体突出视觉特性,通过声光色的运用强调临场感;书本媒体则更注重人物塑造与深度解剖。所以从给人的回味上看,小说要比电影更值得咀嚼。

所以,我们在这里准备了五本《盗梦侦探》原著小说,转发本条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啊
北京一次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fz/10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