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看着世界战火纷飞的新闻,一边就突然发散想到“科技预言家”们对人类未来的想象好像一直不怎么美好。然后就又回想了下自己看过的科幻作品,这进一步加深了这个印象。准确点说,很多经典作品里未来不单是不怎么美好,还花样作死的成分更多些。有时候作者会因为人类出身,所以会特意给个亮色的结局,但你能感受到这部分美好的虚幻,远不如暗黑那部分坚实(但说到底这不是个精确统计,就是个印象。)
为什么科幻故事总是那么暗黑?
虽然刘慈欣自己强调《三体》里面的人类结局是有亮色的,但地球都被二向箔给整没了,实在不能算不暗黑。更悲壮的是导致这种结局最关键的原因是把人类认为的美好放到了一个更为残酷的生存坐标系下。程心其实是美好的象征,但当她接过执剑人的角色时,三体人就立刻进攻了,然后不单人类还有三体星系都从这一刻开始走上了毁灭的道路。这种对美好的向往,不够暗黑冷酷变成了毁灭的主因。这又不只是程心的问题,在小说里体现出来的次要原因是人类整体的折腾,这种折腾体现的剧情就是罗辑的命运,一会救世主一会像个骗子。所以罗辑和人类文明博物馆的共存亡是有象征意义的,也许可以说这是象征了旧文明的灰飞烟灭。
和《三体》比,我个人最喜欢的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就更是暗黑。你如果回溯人类为什么会变成电池会发现一定程度上这是人类自己“雄才大略”导致的。人类认为自己可以干掉机器人世界,所以发动战争,还是认为自己可以,然后遮蔽了天空,然后自己被抓到培养皿里变成了电池。之所以说它比《三体》还暗黑,核心原因是三体世界中的结局外因成分更重,而《黑客帝国》里面没有外星人,纯粹是自己折腾出来的结果。
把这种自我折腾讽刺到极致的电影是《人猿星球》系列,这个在新版《猩球崛起》里面其实好一点了,在老版里面更夸张。老版里面宇航员尝试回到地球,结果误入了一个猩猩构建了文明统治的星球,人类失去了语言能力,像猴子一样在野地里偷玉米吃。结果找来找去发现了人类文明残存的遗迹,才发现这就是地球。人类自己毁灭了自己,成就了猩猩的崛起。
(尝试画老版《人猿星球》结尾的图,结果画成这样了)
还有些其它一些著名的电影,比如《人工智能》《流浪地球》《太空漫游》《终结者》《我是谁》等,这些故事虽然色调各自不同,但他们的预设里都没给现在的文明什么好下场。唯一好一点的可能是《星际穿越》,至少不是因为自己折腾导致了灾难。(超级英雄电影其实不是科幻电影,有点像玄幻小说)
当然这可能是艺术作品冲突的需要,但也不能否认这种需要也起于某种艺术的真实。李开元在《汉兴》里面表达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艺术的真实历史的真实。他没说清楚,其实艺术的真实就是琢磨事:《解玄:共相、道、基类与战略》里提到的概念到概念的映射,而共相世界与真实世界的统一性会让我们觉得这是真的。
从这种艺术的真实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出很多有意思的事。
文明的承重墙
文明很像房子,也有自己的承重墙,这些承重墙有自己的承重量,也决定了文明的容量。而上面提到的这些作品先是改变承重墙或者就加大文明的承重量,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基于过去人的表现来加工具体情节,获取一种艺术的真实。
《三体》《黑客帝国》是加大文明承重量,让外部威胁崛起;《星际穿越》是拆一面墙,让粮食不够了,《猩球崛起》则比较综合既有自己对自己的削弱,也有外部力量的逐步崛起。
这些外部变量其实具有偶发性,然后通过这种偶发性引出人类内部的矛盾,通过艺术的真实进行演绎,就成为了一个个故事。
所以故事本身是一回事,它折射的艺术真实是另一回事。
这些作品折射出的艺术真实具有非常大的共通性:就是人类作为文明的一个变量,当压力变大或者某面墙被拆除的时候表现的其实不好。这种表现的模式其实可以回到历史里面进行追溯并互相参照,所以就让这种真实性变得你不得不信,于是故事就有趣了。
可以对比下:
人类的表现模式在三体里和南明里面没什么区别,大部分人还是贴着自己利益最优的方向在走。儒的道义看着可以,真需要牺牲的时候,总是退缩、跪了的人多(小说里的云天明说:“这是一个不该被拯救的种族!”)。《黑客帝国》里人类在变成电池前的表现和甚至现在还在进行的战争中人的表现,包括楚汉相争时人的表现也区别并不大。(古代大英雄代表自己一方的正义,动辄屠城;义和团不管三七二十一,一顿乱打这些真的看着不熟悉么!)
人的行为模式
这种基于艺术真实性对文明关键要素的调度可能就是科幻类作品有趣的地方。
在这种重压之下,人会有什么表现呢?其实常看历史,就会发现这也有很多典型的模式。程心这类之外,还有:
一类是悲悯型的表现,非要追溯就和曹操的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类似。
一类是守身,非要追溯就是苟全性命于乱世类似,司马徽、陶渊明类,再极端就是出世的宗教。
一类是逐利,极端就是汉奸,比如清兵入关,很多人直接就跪了,中间就是贾诩,谁能提供安全和利益最大化则托庇,另一个极端就是所谓雄才大略,刘邦的彼可取而代之。
一类是是非审判,非要追溯就是仲尼不出世无明。
不同的组合有不同的拧巴,比如是非和逐利的组合就是岳不群。
在程序员的世界里有本经典书籍叫《设计模式》,其实也可以归拢出在文明承压的时候的人的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极其顽固,打穿时空,反复出现。
在这种顽固的模式下,不管花多少精力做黑客帝国式的嗡嗡(黑客帝国里面每个人都神神叨叨),也并不改变根本走势。这很像你对着一根木头使劲切,刀法可以越变越好,但不改变木头只有一尺的本质。(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在日取其半中用功也可以,也有无限的路要走,但不改变一尺的本质,也盖不出楼来)。这潜在意味着单纯的教育和自我修炼是不起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人的不同表现通常被认为是不变且复杂的人性。但真有这种复杂且不变的人性么?
真的存在复杂的人性么?
人性肯定是存在的,我们的生物的特征决定了很多的基础特征,对生的渴望,对死亡的恐惧,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没那么聪明,但除了写在基因里的生物特征,其它的表现更大程度上并不是人性本身,而是一种文化综合体或者说结构特征的折射。
华裔遍布全球,但几代之后会感觉它和在中国国内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差异巨大;东亚人在基因上那有那么大差异,但中日韩人其实差别巨大;南北朝鲜的人能有什么差异,但他们行为表现十分不同。近来大家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fz/12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