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球余种灵长类,已有60%濒危!为了维持温饱而毁林开荒、狩猎食肉,为了暴利而疯狂偷猎走私,人类活动正不断侵蚀灵长类的生存空间。
★日本共同通讯社记者井田彻治,0年间多次走访非洲、中南美洲与东南亚的濒危灵长类栖息地,深入记录灵长类的研究与保护工作。
★依照地理分布,介绍70余种灵长类的发现历史、生存现状、濒危原因及保护对策,讲述研究人员与当地居民为守护这些“森林之子”付出的巨大努力。
★以实地采访为基础,参考各国灵长类保护现场报告,旨在探讨人类该如何与地球上和自身最亲近的物种和谐共处。
★余幅照片,32页彩图,精彩呈现灵长类在热带雨林中生息的鲜活瞬间。
内容简介
非洲古老的村落里流传着一个传说:猩猩是因与村民不和而跑进森林里的人变成的,它们是“不会说话的亲人”。
灵长类是最为接近人类的生物。它们曾与人类相伴而生,如今生存空间却濒临消失。
战乱、偷猎、走私、乱砍乱伐、毁林开荒和油棕园的肆意扩张,正将灵长类推向灭绝的深渊。小到身长仅有6厘米、体重约30克的侏儒倭狐猴,大到身长80厘米、重达公斤的东部低地大猩猩,这些“森林之子”的未来已亮起红灯,保护迫在眉睫。
日本共同通信社记者井田彻治,走遍非洲、中南美洲和东南亚的灵长类栖息地,采访了卡里苏奇研究中心、珍·古道尔研究所、大型类人猿生存合作组织等多家研究机构和保护者团体。他看到了保护者与偷猎者之间旷日持久的斗争,也见证了当地居民在落后经济条件下的艰难生活。
在生存需求与保护灵长类之间,人类要怎样取得平衡?
现存的约种灵长类,在人与自然的夹缝间,又将面对怎样的未来?
作者简介
井田彻治,年生于东京。年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部,同年进入日本共同通讯社。曾任共同通讯社科学部记者、华盛顿分社特派员(科学领域),主要报道环境与开发问题。著有《鳗鱼:倾诉地球环境的鱼类》《何谓生物多样性》《绿色经济最前线》《鸟类学的00年》等。
译者简介
杨莎,毕业于昆士兰大学,拥有英语、日语双学位。研究方向为媒体研究(英语)、商务日语及英日互译。曾任中国中央电视台外事主管,现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业务统筹。译有《狗的情义》《理解漫画》等。
目录
第一章逼近灵长类的危机/00
何谓灵长类/00
第二章大型类人猿的森林
卢旺达、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共和国/03
第一节/隐居深山的大猩猩/05
山极寿一与戴安/
第二节/低地大猩猩/
第三节/湿地大猩猩/
第三章与人类共生
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
第一节/森林中的和平主义者倭黑猩猩/
倭黑猩猩分果子/
第二节/湖畔的类人猿黑猩猩/
第三节/狐猴的乐园/4
第四章亚洲多样的灵长类
加里曼丹岛与越南/33
第一节/森林之子红毛猩猩/35
利基天使/55
第二节/被逼入绝境的小型灵长类眼镜猴与懒猴/56
第三节/观光潮的背后叶猴与长臂猿/66
第五章仅存的圣地
亚马孙/79
第一节/不为人知的猴子秃猴/8
第二节/森林中的体操选手绒毛蛛猴/95
第三节/来自灭绝的深渊柽柳猴/
第四节/无家可归的猴子们/28
发现猴群的最新报告/
终章一脉相连的世界/
第一节/今后的威胁新的忧虑/23
第二节/守护灵长类/
致谢/
参考文献/25
文章选读
大猩猩的4个亚种
名为大猩猩的类人猿最初作为物种出现在文献中是在年。美国的传教士兼博物学家托马斯·萨维奇(ThomasSavage)在加蓬周边发现了类人猿的头骨,并将它们作为新物种公布于世。起初,大猩猩只有一个种,这些头骨所属的大猩猩与非洲东部低地大猩猩和卢旺达等国的西部大猩猩并列为三大亚种。此后,人们认为东部和西部的大猩猩从外观乃至其他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又将两者区分开来,分别称为东部大猩猩和西部大猩猩。东部大猩猩又分成两个亚种,分别是东部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最近,栖居在喀麦隆与尼日利亚交界处森林地带的西部大猩猩,又被分成西部低地大猩猩(WesternLowlandGorilla)和克罗斯河大猩猩(CrossRiverGorilla)这两个亚种。遗传基因调查表明,两者远在.8万年前便产生了显著的差异。
东部大猩猩的亚种之一山地大猩猩主要生活在上文介绍过的维龙加火山群,这里位于三国交界处。稍微北上,乌干达的布恩迪地区(Bwindi)也栖居着一些山地大猩猩。有的科研人员认为布恩迪大猩猩应被视为新的亚种,可这种说法的理论依据仍不充分,尚未在学术界达成广泛共识。
年至年,来自美国自然保护组织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ConservationSociety,WCS)的科学家乔治·夏勒(GeorgeSchaller)最早着手研究和保护维龙加山地大猩猩。夏勒在深山中设置观测点,攀登着陡峭的斜坡,追寻猩群的踪迹。终于,他接近了大猩猩群,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夏勒的调研内容包括当地山地大猩猩的饮食习性、生活状态,以及群体的内部构造。他发现,猩群中会有一只银背大猩猩担任一族之长,族内等级森严,次序分明。夏勒将心血倾注在著作《大猩猩的季节》中,一举一动都威风凛凛的银背大猩猩、或嬉戏或打闹的小猩猩,以及漫步在森林中优哉游哉享用着美餐的山地大猩猩,书中都一览无余。他所描绘的山地大猩猩,与纷至沓来的游客在卢旺达所见的别无二致。夏勒根据实地考察的经验推算,在此栖居的山地大猩猩约有只。
早在此时A夏勒便指出,人口激增与农田、牧场的急速扩张破坏了大猩猩赖以生存的家园。甚至在国家公园内部,都有偷猎者用残暴手段偷猎小猩猩。他在书中忧虑地写道:“人类执拗地不断侵占着大猩猩栖居的深山,这会对它们的生活甚至生存产生极为恶劣的影响。”不幸的是,夏勒一语成谶。随着当地居民扩大耕地面积的呼声不断增高,年,政府决定将公园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积划出去进行开发。这是一个典型案例。
《迷雾中的大猩猩》
紧随夏勒的步伐投入维龙加地区山地大猩猩研究和保护工作的,是戴安·弗西(DianFossey)。她的著作《迷雾中的大猩猩》(GorillasintheMist)及同名电影广为人知。弗西35岁时,被著名的人类学家路易斯·利基(LouisLeakey)博士挖掘,开始对维龙加靠近卢旺达一侧的大猩猩展开深入研究。最终,她消除了大猩猩对人类的高度警惕,成为第一个与它们握手的人类。这是全世界首例人类成功接近大猩猩,与其展开“交往”的案例。弗西将当时激动的心情化为文字:“我终于被大猩猩接纳了。”据说利基一直将这条电报珍藏在胸前的口袋里。
此后,弗西一次又一次地揭开大猩猩生态的谜团,她与大猩猩交流的成果可谓前所未有。年,她在卢旺达建立了一家研究机构,命名为卡里苏奇研究中心(KarisokeResearchCenter),名字取自相邻的卡里辛比火山和比苏奇火山。这家研究机构几经周折,至今仍在卢旺达,是研究山地大猩猩的重要据点。弗西将3年间倾心研究大猩猩的硕果翔实地记录在了《迷雾中的大猩猩》中。本书不多抄录,仅引用其中的引子。
针对这种外形神似“金刚”,长期被人当作凶暴动物的大猩猩,弗西在文中表示:“根据我的调研,这种极具威严、气势汹汹的大型类人猿个性温和,却长期受到人类莫须有的中伤。这种灵长类不是人类,却具备组织和维系群体的能力。此外,我发现它们有着人类难以想象的复杂行动模式。”伊恩·雷蒙德(IanRedmond)作为研究人员初出茅庐时便与戴安·弗西共同行动。他在书中被赞赏为“只要猩群存在,不管离营地多远都能调查得到;只要陷阱存在,不管设置得多远都能破坏得了”的男人。伊恩曾表示,弗西的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不仅仅倾注在研究本身,更倾注在与威胁大猩猩生存的偷猎者战斗上。
偷猎者潜入公园,捕获小猩猩,将它们卖给动物园和繁殖机构,或当作宠物贩卖。他们甚至切下大猩猩的头和手掌当作奇珍异宝。此外,当地居民会设置陷阱捕猎野生动物并食用。曾有小猩猩误中陷阱,因伤重不支而日渐衰竭,最终殒命。这些暴行都被翔实地记录在册。
只以下
夏勒曾推测山地大猩猩的数量约为只。弗西在97年至年展开的调查则显示,其数量已锐减到只。偷猎行为严峻到让人无法忽视,山地大猩猩离灭绝只剩一步之遥。
事已至此,弗西只能对偷猎者和布下罗网的当地居民严阵以待,并要求政府对其施以重刑。她不时会亲自对伤害大猩猩的人展开报复,与怠惰而腐败的卢旺达官员之间也势同水火。
年月,一只自幼便与弗西十分亲密,成年后成为一族之长的银背大猩猩迪杰特被偷猎者杀害,其头颅与双手均被无情地砍去,仅剩下残缺不全的尸首。从那时起,弗西的态度变得更加极端。她在书中写道:“从那一刻起,我便彻底封闭了内心。”除迪杰特外,还有两只弗西深爱的大猩猩相继殒命于偷猎者的子弹下。
与弗西交好,在加里曼丹岛进行红毛猩猩研究及保护的先驱者贝鲁特·高迪卡斯在其著作中称:“彼时起,科学家戴安化为复仇天使,展开了行动。”弗西本就患有肺部疾病,此后更是每况愈下。她孤独地守护着大猩猩,在艰难的环境中持续不断地与偷猎者进行抗争。
弗西成立了以迪杰特命名的基金会,基金会的支持者主要是发达国家的公民。她凭借这笔资金组建了巡逻队,一年半便拆毁了个偷猎者布下的陷阱。弗西对抓到的偷猎者毫不留情,称他们应尽数送审,并判以长期徒刑。
年至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山地大猩猩仅剩最后只。98年的数据更甚,已减少至只,且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弗西认为:“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出5年,山地大猩猩便会灭绝。”
圣诞惨案
弗西早已取得了大猩猩研究的博士学位,不过她也逐渐明白了单凭科学根本救不了大猩猩的事实。在欧美环保团体等组织的协助下,卢旺达及刚果民主共和国(彼时的扎伊尔共和国)政府开始普及大猩猩的相关知识。两国试图开启一项重大的工程,让教育启蒙和旅游业发展双管齐下,形成保护大猩猩与促进经济发展并存的局面。弗西对此持否定态度,称这不过是“理论保护”,甚至是“漫画般的保护”。弗西深入森林,破坏陷阱,收缴武器,对一切偷猎及非法交易的勾当毫不容情。她揭露违法者的真面目,使其受到严惩,并不断强调这种“积极保护”行为的重要性。《迷雾中的大猩猩》后面的章节中,提到针对揭发偷猎者一事,弗西与卢旺达提倡保护大猩猩的人意见相左。书中描写了被逮捕的偷猎者丢了饭碗,他们无依无靠的妻小痛哭失声的情形,甚至对偷猎者死亡的场景拊掌称快。她激进的做法遭到业内同行的批判,不少学生纷纷离去。当然,这种行为也结下许多仇怨。
一如许多人曾听闻的那样,年圣诞过后的某一天,弗西陈尸于卡里苏奇研究中心。坊间流传着诸多臆测,然而这起谋杀案的凶手是谁至今仍无定论。最终,弗西被葬在研究中心里她深爱的迪杰特旁,墓碑上刻着:“她比所有人都更爱大猩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fz/7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