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
思源计划九期学员来到山西沁源
调研历史、经济、文化、教育四大方面
深入了解当地社会发展与民俗文化
切实考察当地基础教育和经济发展
思源人与沁源人同源共济
用实践体悟“本土情怀”
写下独特的“沁源记忆”
01
历史组
History
怎样去概括一个村庄?
我们可以尝试用许多定语,比如宁静的、祥和的、破败的云云。但行走在泥土和干草和成的墙边,行走在央美教授设计的民宿中......
在韩洪沟村,你会觉得这里的一切静态的,都是运动着的。
我们仿佛行走在消失中,记录下一些什么然后随这段记忆一起远去;又仿佛在追赶着生机,看着现代生活理念怎么在这个村子里生存下去。
我们在爷爷泛黄的纸页上留下自己的签名,用年的方式接续;
我们穿梭在红色遗迹改造成的民宿和咖啡厅,又以的年轻头脑去反思。
被遗忘感、复归自然的冲动、城乡的互动、政策设计与落实的距离......我们在韩红沟村管窥中国乡村发展的阵痛、张力与生机,尝试记录那些业已成为或即将成为历史的故事。
我们所做的,是观察,记录和再发现,是尝试一点点地描摹出形塑今日之韩红沟的力量,而非列一张定语的清单。
我们学会的,是带着“温情”“敬意”凝视我们脚下的土地,聆听乡亲们的故事;
我们所追求的,是不做自我剥离也不下偏激定义地,反思和前进。
02
文化组
Culture
传统古村落一般指民国以前所形成的村落,这里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研究价值重大,然而如今却成为了“即将消失的美景”。
深入定湖村,我们去探索沁源县古村落文化发展困境。
驱车前往沁源县定湖村,通过对村支书、村委主任的访谈以及入户村民家中采访德高望重的老人,我们了解了村子生存发展现状和文化资源发掘保护的基本情况。
采访沁源县史志办、文化与旅游局的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整个沁源县对于古村落保护发展的态度、政策与相关措施。
调研过程中,我们有过欢乐与顺利,也有过泪水与挫折。
犹记得,我们在定湖村一位老人的家里,见到了只有“贵宾”才能见到的家谱;
犹记得,在史志办公室中工作人员赠送的《沁源县志》;
犹记得,在与文化与旅游局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绞尽脑汁地获取需要的信息……
整个调研,对我们文化组所有成员而言,都是一次难忘的、收获满满的经历。
03
经济组
Economics
我们确定了振东制药集团及其帮扶的平顺县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来考察龙头企业带动农民致富的效果。
第一次调研我们来到了位于长治市上党区的振东集团总部,向振东扶贫办公室主任了解有关情况。主任具体详尽地介绍了振东集团举办二十余年“冬助日”、“扶贫日“、“敬老日”的情况,他生动地讲述他挨家挨户走访农户的经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橱柜的记录资料,无不使我们感动。一家民营企业,可以如此脚踏实地坚持救助贫困老百姓,已经超越了树立企业形象的需要,而是实实在在“助人”的责任担当。
第二次调研我们驱车四小时,从长治最西边的沁源来到最东边的平顺,实地采访了振东中药材集团扶贫主任。他向我们全面介绍了振东集团通过在平顺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情况,随后我们驱车前去路家口村采访了村支书、若干村民有关产业扶贫增收的情况。
来到这里以前,网上了解到的大致情况使我们一头雾水,但是通过实地调研,我们终于弄懂了产业扶贫的多元运作模式、利益分配机制,摸清了其现阶段的实施效果,发现了一些网络不曾披露的问题。唯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04
教育组
Education
本次教育组调研,使我们对沁源县高中教育体系有了深入的了解。
来到沁源县教育局,通过与督学和教研室主任的深入交谈,我们从中体会到教育局对于教育方针整体的精心规划;
再通过与沁源一中的领导深入交流,我们了解到,当下的沁源一中由新学道托管,正在改革自身教育体制,期盼“打一次漂亮的翻身仗”;
通过与沁源一中的老师们交流,我们得知虽然老师们当下很辛苦,但他们非常愿意用自己的努力带给学生们一个美好的未来,也对当下的教育制度给予了一定的肯定;
最后是给沁源一中的同学们发放关于学习情况的调研问卷,从教育的对象来反馈当下制度改革的成效,得出的结果也令人十分满意,很多同学都表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带给他们多方面的便利,无论是对于自我约束、生活习惯,还是掌握知识点、提高各科成绩,都起到显著作用。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小组的成员拓展了视野,锻炼了能力,尤其是在和领导访谈的经历中,我们从一个决策者的角度来看如何规划整个教育体制,着实是让我们受益匪浅。非常感谢这一次的调研经历,我们小组将继续努力,争取做出一份令人满意的调研报告!
—END—
文字
思源九期
图片
思源九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fz/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