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差不多在初代iPhone推出一年后,苹果发布了另外一款革命性的产品——MacBookAir。虽然在MacBookAir之前,市面上已经有了一些主打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不过最薄处仅有4毫米、最厚处19.3毫米同时仅有1.36公斤的重量让MacBookAir将轻薄笔记本的定义提升到了另外一个层级,而5个小时的续航也让轻薄可以第一次不以牺牲续航为代价。之后的10年里,随着半导体制程的进步和Intel等行业巨头的推动,类似MacBookAir的轻薄本已经从曾经的高端小众变成了行业最主流的产品。与此同时,PC厂商对轻薄笔记本电脑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在主流产品已经可以轻松地把厚度做到15毫米左右后,一些PC厂商试图继续突破笔记本电脑的厚度极限。年3月,苹果发布了比MacBookAir更加「Air」的全新12英寸MacBook,这款产品的最薄处仅有3.5毫米,最厚处也只有13.1毫米。年4月,惠普发布了第一代Spectre13幽灵本,它采用性能更强的IntelU系列CPU,机身厚度却仅有10.4毫米,比12英寸MacBook还要薄。惠普的第一代Spectre13幽灵本一年半之后,惠普在年年底,带来了全新的Spectre13。它采用新一代的硬件平台,对第一代产品中存在的瑕疵进行了改进。最重要的是,新款的Spectre13依然极致轻薄。10.4毫米厚度,1.1公斤重量我们先从Spectre13最吸引人的厚度看起。iPhoneX和Spectre13Spectre13的整机厚度为10.4毫米,这让它成为了目前最薄的笔记本电脑之一。作为对比,曾经轻薄本的王者MacBookAir最厚处为17毫米,新款13英寸MacBookPro厚度为14.9毫米,戴尔XPS13和LGGram的厚度大约为15毫米。当我把Spectre13展示给同事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基本都是在「薄」这一个点上。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在笔记本电脑已经非常薄的限制,PC厂商仍然不断试图在笔记本电脑厚度上进行突破的原因:即使主流的轻薄本已经普遍把厚度做到了15毫米左右,10毫米厚度带来的视觉冲击依然是可以很容易感知到的。Spectre13的机身重量为1.1公斤。这个数字没有厚度做的那么极致,不过考虑到Spectre13采用了大量采用了强度足够高的金属材质,1.1公斤的重量还是相当不错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做的极致轻薄的同时,Spectre13的整机依然保持了比较高的强度。无论是屏幕部分还是键盘区域,使用一定的力量按压,都不会出现明显的形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降低整机重量,Spectre13的D面采用了碳纤维材料。它的强度不用担心,不过在拆卸后盖时可能会出现轻微的形变,影响后盖的密闭程度。如果大家需要拆后盖的话,建议在卸掉螺丝后,使用吸盘把Spectre13的后盖吸下来,尽量不要用蛮力扣四周的卡扣。更「拉风」的设计,有了更「白」的配色Spectre13延续了上一代产品的屏幕前置设计,打开屏幕后,电脑的后面依然有一块金属的区域,为内部的主板、散热模组以及后置的接口留出足够的空间。Spectre13所有的接口都位于机身后面,包括1个3.5毫米耳机插孔和3个USBType-C接口,其中靠右边的两个USBType-C接口都支持Thunderbolt3,三个USBType-C口都可以用来充电,最左边的接口旁边有一个充电指示灯。由于机身实在太薄,Spectre13直接全用USBType-C也是情理之中,不过这意味着除非你周边的外设都是USBType-C或者Thunderbolt3接口,否则随身带个转接头基本是必须的了。好在Spectre13非常「大方」地直接随机附送了一个转接头和一个拓展坞,可以帮用户省下不少麻烦,这一点应该给个好评。也是由于这种设计,让Spectre13的屏幕开合角度受到了一些限制,最大的打开角度大概是度左右的样子,这个角度应该完全足够正常使用了,不过如果你需要更大的开合角度,或者是希望屏幕可以进行度翻转,同系列的Spectrex会是更好的选择。配色是新款Spectre13外观上变化最明显的地方,除了保留上一代采用的偏男性和商务的黑金配色,新版Spectre13还增加了辨识度很高的陶瓷白配色,这也是我们手上的这台评测机的配色。大家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应该可以发现,虽然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很多种配色的笔记本电脑,但白色的产品其实并不多见。相比起常见的银色、金色、深空灰,在金属材质的高端笔记本上做白色的工艺往往风险会更大,搞不好的话可能会导致显得廉价。回到Spectre13上,这款产品在顶盖所在的A面、键盘所在的C面以及底部的碳纤维材质D面均采用了白色喷涂。这种工艺让我想起了当年的白色版魅蓝Metal的后盖,有一种细磨砂陶瓷的感觉(怪不得惠普叫它「陶瓷白」),不过摸上去可以感觉到的那种来自金属的冰冷感(A面和C面)又会让你立刻意识到这是实打实的金属,不会有廉价的感觉。至于白色材质的强度,在我们几天重度的使用中(不使用内胆包、直接塞双肩包里去各种地方,每天平均用接近10个小时),Spectre13没有出现掉漆和明显的划痕,上色工艺应该还是有保障的。Spectre13外观上另外一个很特别的地方是它的侧面。除了机身后方,Spectre13剩下的三个侧边都采用了向内收的楔形线条设计,侧面的金属表面采用了亮面的金属拉丝工艺,做工优秀,和采用磨砂喷涂的A面和C形成了视觉反差。这种富有棱角的线条设计并且使用不同的工艺强化视觉冲击力的做法,也是惠普在Spectre幽灵系列上经常用到的设计语言。抛开视觉和美感,Spectre13的这个楔形线条也是有实用性考虑的。配合阻尼适当的转轴,Spectre13的楔形线条让用户可以从电脑前方的任何位置,方便地单手打开屏幕,不需要额外做一个专门用于打开屏幕的凹槽。陶瓷白的配色,加上10.4毫米的超薄机身、屏幕后面棱角分明的淡金色金属区域以及侧面独特的楔形拉丝金属,让Spectre13的外观拥有极高的辨识度。在轻薄笔记本设计日趋同质化的背景下,惠普能做出一款这样外观独特同时极其轻薄的笔记本电脑,实属不易。三面窄边框触摸屏Spectre13采用了一块13.3英寸的IPSLCD屏幕,分辨率p,拥有接近%的sRGB以及最高尼特的亮度,屏幕所在的整个B面覆盖了一块康宁大猩猩4玻璃。这些规格和上一代的Spectre13相同,不过和上一代产品不同的是,新款的Spectre13采用了窄边框设计。除了底部为了给C面的扬声器保留空间导致有些宽之外,Spectre13屏幕的三个边框控制得都比较窄,其中左右边框的宽度只有5.3毫米,上边框略宽一点,不过这也让Spectre13可以把前置摄像头「正常」放在屏幕上方,不用像戴尔XPS13等产品那样把前置摄像头摆在正对用户鼻孔的屏幕下边框上。对于Spectre13来说,把摄像头摆在屏幕上面是非常有必要的,原因是Spectre13在常规的用于视频聊天的前置摄像头之外,还配备了用于WindowsHello人脸识别的红外摄像头,可以使用人脸解锁进入系统。值得一提的是,在10.4毫米的机身空间内,惠普仍然为Spectre13配备了触摸屏,这也让Spectre13成为目前市面上最薄的具备触摸屏的笔记本电脑。来自键盘和触摸板的「小惊喜」在体验主打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时,我通常不会对键盘部分抱有太高的预期,这倒不是因为PC厂商不「努力」,而是受到空间的限制,笔记本电脑常常很难在保证轻薄的同时,来兼顾键盘的手感。键盘体验的一个重要指标是键程,也就是按下一个按键后它走过的路程。对于外接键盘和普通的非轻薄本来说,保证合理的键程并不是什么难事,不过对主打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来说,为了尽可能的压榨空间,那1毫米出头的键程经常也会被牺牲掉。其中大家最熟知的例子可能就是苹果在年推出的新款12英寸MacBook了,这款产品采用苹果全新设计的蝶式键盘,敲击时键帽非常稳定,不过为了降低空间占用,它的键程只有0.7毫米左右,这大大影响了它的敲击体验。即使是款的12英寸MacBook上,苹果给它换上了和新款MacBookPro上的第二代蝶式键盘,敲击手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争议依然很多。不过Spectre13的键盘给了我一些小惊喜。难能可贵的是,在如此薄的机身中,Spectre13键盘的键程依然达到了1.3毫米,这也是目前市面上多数「常规」轻薄本选择的键程。有了这样「常规」的键程,加上本身不错的回弹,Spectre13的键盘手感居然还不错,这在如此薄的产品中甚是难得。除了手感,Spectre13的键盘还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地方。第一是惠普在Spectre13键盘右侧的区域加了一排快捷键,包括delete、home、pgup、pddn、end,习惯了之后,文字编辑时还是挺有用处的。第二是它的键盘背光,Spectre13提供了键盘背光,背光灯是有些发蓝的白色,配上白色的键盘和C面看上去甚是漂亮,不过Spectre13的键盘背光不能调亮度,只能选择开或者关。触摸板方面,Spectre13采用的是常见的Synaptics的方案,触摸板表面是磨砂玻璃材质,触感温和,定位准确,多指手势也很灵敏,整体表现已经很接近SurfaceLaptop,在Windows笔记本电脑中属于优秀的水准。8代酷睿,双风扇散热去年,惠普推出第一代Spectre13的时候,一个重要的卖点就是它在极限压缩机身厚度的同时,并没有像12英寸MacBook等产品那样采用TDP为4.5W的酷睿M(Y系列)CPU,而是采用了性能更好的TDP为15W的U系列CPU。新款的Spectre13也是如此,它依然采用了U系列的CPU,并且换上了Intel最新的第八代CoffeeLake平台。对于移动CPU来说,今年的CoffeeLake是一件大事,Intel在挤了多年的「牙膏」后,终于在CoffeeLake上拿出了一些诚意。在CoffeeLake之前,U系列的移动CPU一直都是2颗物理核心,而CoffeeLake直接提升到了物理4核心(共计8个线程)。Spectre13提供了i5、i7两个版本可选,具体型号分别是i5-U和i7-U,我们这台是i5的版本,考虑到多数用户应该不会使用这款产品做运算量很大的工作,i5版本的性能应该已经完全足够用了。实际性能上,凭借着物理4核心和更高的睿频,Spectre13也有着非常出色的表现。单纯从Geekbench等软件的跑分数据上看,CoffeeLake这一代TDP为15W的U系列CPU甚至已经可以媲美甚至超过了上一代TDP为45W的HQ系列CPU,不过由于15WTDP的限制,8代酷睿U是无法在高主频下满核跑的(这适用于几乎所有采用8代低电压U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所以实际输出的性能相比上一代的HQ系列还是要略逊色一些。不过即便如此,和上一代KabyLake平台的U系列CPU相比,8代低电压CPU几乎拥有碾压级的优势。同时,凭借着更加优秀的架构,在日常对性能要求不太高的操作时,8代低电压CPU相比起7代的能耗控制反而还要略好一些。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无论你是否对性能有更高的要求,我们都建议大家在近期购买电脑时优先考虑采用8代CPU的型号,即便是很多采用7代CPU的机型正在打折销售。Spectre13依然沿用了上一代产品的双主动风扇设计,两个出风口都位于机身后方。此外,惠普还在Spectre13内部加了一个红外热传感器,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风扇的转速,优化散热表现。散风表现上,我们尝试使用AIDA64烤机15分钟。在这过程中,Spectre13的风扇速度会逐渐提升,运行几分钟后,Spectre13的背部会略微有一点热,但不至于烫手,而在用户使用电脑时主要接触的C面,包括键盘、触摸板、掌托,几乎都不会感到热,这个散热控制在同类产品中可以算得上优秀了。Spectre13的电池容量为43.7WHr,这个数字要略高于上一代Spectre13以及苹果的12英寸MacBook,在高端轻薄本中不算高。在我日常的使用中,亮度设置在50%,主要操作是浏览网页、码字、修图,偶尔看一会在线视频,Spectre13的续航大概在6—7个小时。通过降低屏幕亮度,打开节电模式,应该还可以获得更长的续航时间。充电方面,由于Spectre13走的是基于USBType-C的PD协议,因此理论上可以使用PD协议的充电头或者紫米10号这样支持PD的移动电源对它进行快速充电。使用非原装充电器充电时,电脑会弹出「建议使用HP原装电源适配器」的提醒,不过经过我们的测试,我们手上所有支持PD协议的充电头都可以正常给Spectre13充电。当然了,如果你想要获得最快的充电速度和最稳定可靠的体验,原装充电头肯定是最好的选择。有些让我们意外的是,Spectre13配的原装充电头最大输出功率居然可以到65W,这几乎是我们用过的所有轻薄本中最高的,要知道苹果的12英寸MacBook标配的充电头最大才29W啊……有了这样的充电头,Spectre13的充电速度也不出意外的很快。在电脑剩余电量20%左右的时候,我尝试一边上网码字一边使用原装充电头充电,即使是这样边用边充,半小时后依然可以充到60%,速度很可观。值不值得买?目前Spectre13提供了两种规格可选,区别在于CPU和硬盘,i5+GBSSD的版本售价在元左右,i7+GBSSD的版本在10元左右,陶瓷白版要比同配置的黑金版略贵一些。考虑到轻薄本的用户群体,我们认为,低配版采用的8代i5的性能已经足够满足需求了,不过如果你需要更大容量的SSD,目前还只能考虑i7的版本。至于价格本身,作为惠普消费级产品中的高端产品线,虽然Spectre13的定价要略低于同存储规格的12英寸MacBook,但着实也和「便宜」谈不上太多关系。不过当我们评价一款产品时,单纯地谈论价格本身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即使一款产品的售价很高,只要它做的真的优秀,可以提供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它依然可以拥有优秀的性价比。Spectre13就是一款这样的产品,它在机身比绝大多数同价位产品更薄的情况下,在外观、性能、屏幕、接口、键盘、机身强度等方面,并没有进行妥协,某些方面做得甚至比不少机身更厚的产品更好。基于此,我们认为,如果你正在考虑买一台万元左右的轻薄本的话,Spectre13是近期的一款非常值得考虑的产品,特别是如果你想买一部白色的轻薄本,陶瓷白版的Spectre13是目前市面上为数不多的选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1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