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网络上有一篇文章很火,叫做《宫崎骏为什么对中国失望至极》。
这篇文章曾让许多中国动漫迷觉得,宫崎骏不喜欢中国,所以才一直没机会在国内看到他的作品。
然而,去年我们等来了《龙猫》,今年竟又迎来了《千与千寻》。
明天,等了18年的我们,终于可以在电影院正式与《千与千寻》见面了。
6月17日的首映礼上,吉卜力的社长星野康二带来了宫崎骏给中国观众的手写信。
方方正正的简体字,看起来虽然有些稚嫩,但对于一位78岁的老人来说,显然饱含着诚挚。
“宫崎骏不喜欢中国”的传言,不攻自破。
事实上,他不仅不讨厌中国,还与中国有着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宫崎骏的中国缘
61年前,年少的宫崎骏看完日本首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后,在大雪中跌跌撞撞地走回了家。
这个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故事,深深震撼了他。
他曾说,“我得很惭愧地承认,我爱上了女性英雄主义的动画。与他们(剧中人物)的执著比起来,我为自己感到非常地羞愧,哭了一整个晚上。”
后来,上海美影厂年制作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更让宫崎骏对中国心驰神往。
二战时日本侵华战争使他感到羞愧,他自幼就有很深的反战觉悟。
他不但在大学时期选修了中文课,还在年中日恢复邦交时,与高畑勋合作推出了动画短片《熊猫父子》。
后来那个让我们熟悉又温暖的“龙猫”,正是由这对可爱的熊猫父子改造而来。
年,对中国水墨有极大兴趣的宫崎骏一行人,来到上海美影厂交流访问。
而那时的上海美影厂,却对日本动画的商业运作模式更感兴趣。这正是宫崎骏深恶痛绝的。
比起利益,宫崎骏更在乎的是艺术和文化,所以回到日本后,宫崎骏对此行只字不提。
曾经,大陆某出版社提出希望购买他的随笔集《折返点》版权,这位固执的老人无论给多少钱都坚持不肯授权。
他曾对友人说:“我的书从来没有在中国翻译过,我的电影几乎没有在中国上映过,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知道我,熟悉我的作品?”
事实上,是因为那时中国盗版盛行。
曾经中国随处可见的盗版宫崎骏出版物
就如去年《龙猫》上映,遭遇了不少一星差评,理由是:
“网上早就能看了,这不算圈钱算什么?”
真是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要知道,那些早就能看到的,都是盗版呀。
如今,中国出版业渐渐走上正道,宫崎骏终于同意将他的动画在中国上映。
我们都欢呼着,“欠宫崎骏爷爷的电影票,终于可以还了。”
而这张影票,不仅仅是对曾经盗版的弥补,更多的是,重温他曾经带给我们的温暖。
我们为什么要再看千寻?
也许有人不解,为什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你们愿意看了又看?
答案当然是因为这部作品太优秀了。
毫无疑问,《千与千寻》代表了一个时代,有着给无数人留下回忆和暖心的瞬间。
与《千与千寻》同年出生的孩子,现在也都已经或即将长大成人。
但是,动画里那些动人心弦的画面,那些声音,那些故事,会陪伴我们一生。
不论是胆小的千寻倔强地站在隧道口,不肯进去的那个开始。
拉着千寻的手在街道和人群中飞快穿梭的白龙。
忍耐着眼泪说出“不可以吃太胖哦,会被杀来吃掉”的千寻。
还是嘴上嫌烦,却给千寻盖上被子的锅炉爷爷。
看似傲娇,仍时时刻刻惦记着千寻的小玲。
满脸戾气,也会对自己孩子展现温柔的汤婆婆。
爱无理取闹,又善解人意的巨婴。
又或是,无脸男安安静静地坐在千寻旁的天然呆模样。
在千寻破解汤婆婆魔法,得以回归人类世界后,为她欢呼的油屋众人。
还有在最恰到好处的地方,响起的那首木村弓的《永远常在》。
这一切在残酷世界中流露出的温柔,都是《千与千寻》留在我们记忆深处,触动我们内心柔软的感动。
不管多少次,我们都乐于重温这个教我们善良、教我们爱、教我们“记住自己”的故事。
往前走,不要回头
在周深演唱的《千与千寻》中文版主题曲《亲爱的旅人啊》中,歌词这么唱道:
“做最温柔的梦,盛满世间行色匆匆,在渺茫的时空,在千万人之中,听一听心声。”
成长,是这个故事的主题。
现在看来,千寻与无脸男在油屋的成长历程,是在同样的起点上,同样的环境里,却不同两种人生的对照。
油屋,是一个“娱乐”泛滥的社会。
每个人都在追求不断的娱乐和金钱,以填补心灵的空虚。
被卷进这个社会的千寻,知道了很多成人世界的规则。
新人会被同事前辈故意欺负,没有人会照顾她,她要自己负起责任。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都追求金钱,不适应就会被淘汰,救不出自己的父母。
她甚至要交出自己的名字,然后在每日的反复和诱惑中逐渐迷失,忘记自己是谁。
不过千寻非常幸运,她遇到的人们帮助她坚定自己。
她心里一直记得,她叫千寻。
而无脸男在油屋,却全然变成了一个“恶人”。
在油屋,小千需要药牌,无脸男就去偷来给她。
金钱万人追捧,他就变出金子使人臣服,想要讨好小千。
他焦虑,他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别人要什么,他就要什么。
他以此来填补自己的空虚,不断寻求在群体中的归属感,最终堕落为一个怪物。
可小千让他感受到的,是真心实意的善意。
对小千的呼喊,是他内心里真实的声音。
在离开油屋后,他恢复本来的模样,跟随本心,安静陪在千寻的身旁。
之后,他同样感受到钱婆婆的善意和温暖,最终选择留在了钱婆婆的身边。
还有白龙。
早已忘记自己、丢掉自己的他,在与千寻的互相扶持中找回了自己,摆脱了汤婆婆的束缚。
不管是千寻、无脸男,还是白龙,他们都经历了成长,也都为此付出了代价。
也许成长后大家会走散,但在通往成长的列车上,他们成为了彼此依靠的支点。
列车到站,宫崎骏把结局呈现——记住自己本来的名字,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这样的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一样通用,不管是在工作中,社交中,还是在创作中。
我们热爱的中国动漫亦是如此。
它会像千寻一样遇到很多朋友,比如说日本动漫。作为老邻居,中日动漫也许会互相影响。
但回归本源,中国动漫只有根植于中华民族本身的优秀文化,才能找对土壤。
当然,就如宫崎骏尊敬中国动画一样,我们对日本动漫也十分敬仰。
所以,在《千与千寻》做客中国的这个绝佳时机,中国动漫也造访了日本。
“中国动漫日本行——从水墨中来”展览,是一趟始发于中国,目的地是日本的“成长列车”。
这趟车上,有你,有我,有中国动漫,有日本动漫。
相信,我们沿途一定会看到非常美丽的风景。
而那些画面,最终会被我们各自带回故乡。
一定要再见哦。
馆花
赞赏
人赞赏
长按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哪里治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3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