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暑期档评测大鱼海棠方向不对,努力白


白癜风的影响 http://www.yushiels.com/m/

Helloeverybody!本瓜农看片儿回来了!昨天跟一陌生女子在朋友圈因为《大鱼海棠》争论不休(哪啊就是撕逼),本瓜农只能说——为了这电影互骂对方傻逼真是毫无意义。和谐社会,我们得讲理。今天就是个讲理的日子。为大家点播一首《小刀会序曲》,听完分分钟腾云驾雾。

这篇推送有点长,本瓜农先做个总结:

1、比画面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文化的深入了解,就算不能做到重新解构,最起码不要挂羊头卖狗肉。

2、中国观众不想听思想教育,何况《大鱼海棠》本身也没什么思想。宫崎骏最牛逼的地方是将动画电影拍出了“崇高感”,不是什么画面细节、世界观构造、想象力。世界上只有一个宫崎骏。

3、观众可能一时反应不过来影片对公共知识的滥用、错用,但就是会觉得不对劲不舒服给差评。

4、对啊,《大鱼海棠》就是不好看。严重怀疑主创凭空造梦,没正经研究过《庄子》也没正经研究过《山海经》,看几页知乎就开干故事(本瓜农也有这毛病,抓紧时间改正)。

5、故事不想说,真没什么好说的。《大圣归来》还能抓到几个能说的点,《大鱼海棠》不如循环播放下主题曲吧。

拍着瓜发誓,《大鱼海棠》不是本瓜农看过最差的国产电影(画面音乐很好)——如果要以这种标准衡量国产电影,《捉妖记》可以直接上天了。《大鱼海棠》讲的是中国故事吗?不要被《庄子·逍遥游》蒙骗,《大鱼海棠》从故事脉络到精神实质都和庄子甚至道家无关。作为一个在美术学院混迹过四年的瓜农,让本瓜农在开头十分钟就感到无比尴尬的是——土楼。还有用民国风乱入撑足全场的椿、犬夜叉他大侄子白发少年湫,这都不算大毛病了,暂且不谈。

本瓜农的困惑:在这个海洋之下的平行世界里,为什么大多数人的技能不是操控海水,而是变花变大树;明明人鱼一体,最后湫却说自己“不会游泳”;说好了“物我合一,你不死我就不死”,最后为啥还发扬革命战友情谊你给我命我给你命。

“土楼,是分布在中国东南部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的客家地区,以生土为主要建筑材料、生土与木结构相结合,并不同程度地使用石材的大型居民建筑。”不要小看这段复制过来的百度百科,正是“土楼”这个太大的文化符号,成为《大鱼海棠》尴尬的开始。

“耕读传家是客家文化的特点。客家文化的基本特质是儒家文化;移民文化与山区文化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特质,客家人的祖先崇拜、重教观念、寻根意识、开拓精神、以及奇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等,在很大程度上是这三种文化特质的外化。”

《大鱼海棠》内容尴尬的根本原因在于,打着“传统文化”旗号,先是将庄子的想象力变为莫名其妙的“爱情”,又为了完成这个爱情任务毁灭了儒家伦理。椿与鲲的生命共同体没有通过任何情节或行为表现出来,说好的深刻,最后变成两具没有性器官的果体。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得知,客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智力问答开始,庄子是哪派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答:“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诚然儒道本为一家,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灿烂的中华民族精神意志。把一个听起来玄乎(如果把庄子当成中国古代开脑洞第一人、硬要把影片的想象力层面往人家身上靠的话)、事关生死轮回、人与自然的故事,放到常识性的儒家文化空间中讲述,也未必不行吧?

《大鱼海棠》宣传海报

《海洋之歌》剧照

《大鱼海棠》用日本人的视觉和听觉,行使了欧洲童话的表面规则(大鲸鱼、大海豚,《海洋之歌》?),给人物冠上“庄子”、“山海经”的名字(是本瓜农瞎么,好像还有点韩国动画的感觉),旁白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其实就是青春文学级别……又一道脑筋急转弯,请问,这是电影制作的哪一步出了问题?

答,第一步的项目开发。

来,先干口瓜再说。

无论是真人电影还是动画电影,找准故事的切入点很重要。这是《大鱼海棠》最致命的弱点,体现在营销过程中便是贩卖情怀和捆绑宫崎骏。

说到宫崎骏,本瓜农认为中国根本不可能出现什么“第二个宫崎骏”。首先,宫崎骏出生于年,成长于日本战后,对家族、道德、政治、日本乃至世界都有着我们这代人根本不可能有的思辨。其次,宫崎骏毕业于日本东京学习院大学政治经济部,曾是马克思主义的追随者,苏联解体对他的思想构成了很大冲击,虽然面对社会主义败北的现实,但是他对劳动者和革命的肯定立场一直没变。宫崎骏在年连载完漫画《风之谷》后,决定放弃马克思主义(摘自百度百科)。

动画界的美食家,本瓜农只服宫崎骏。

种族、环境、时代,这是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到的“三要素”理论。中国人有着自己的民族印痕,近代的战争、政治运动、自然灾害甚至计划生育……这些印痕对我们这一代人的影响,不输于原子弹、冷战、苏联解体之于宫崎骏。我们不是宫崎骏,宫崎骏也不是我们,我们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创造出什么还是未知数。

说回项目开发。

如果画面真能解决动画电影的全部问题,动画电影的策划和编剧可以全都狗带了。故事是走进一部电影的钥匙,而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大鱼海棠》的这把钥匙完全丢失了,或者说,一开始就没找到,因此整部影片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那条红色的大海豚(小朋友们,海豚和鲸是哺乳动物,可不是鱼哦)像无头苍蝇一样隔着“文化”的玻璃不停向外撞,最后一言不合就脱光真是……银幕上突然出现两个没有性征的果体有点吓人啊瓜友们。

你看到现在本瓜农都没说《大鱼海棠》的故事。有句鸡汤是这么说的: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这用来说《大鱼海棠》一点都不为过。如果要开发《庄子》,首先要搞懂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教的文化符号和具体符号的象征意义。

《大圣归来》是好莱坞入门级叙事+公共知识IP+对“大圣”这个英雄符号的重新解构,《大鱼海棠》里本瓜农最费解的是将“鲲”理解为“大鲸鱼”、“大海豚”。“大鱼”在中国最根深蒂固的图腾性标志,不是既可清蒸又可红烧、转发保平安、还可跳龙门的鲤鱼吗?所以评分一跌再跌是有原因的——谁叫你忽视鲤鱼大爷了!还不转发五百次谢罪!

《庄子》的原文是这么说的:“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这是一幅多么壮丽的画卷,与爱情无关,是浩然的气势和超脱于生死之外的心境。《大鱼海棠》试图去触碰一些生死观念,但忽略了中国人生死观的基本底线——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家庭社群为基本单位,以当下跨越轮回。如果在文化层面,“大鱼”象征着轮回,“海棠”象征着永恒,影片的内容恰恰将这些洪荒之美抹杀,变成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爱情故事。

人类通过科学仪器,在梦中成为另一个自己;驯服坐骑的第一步是与之建立“连接”。《阿凡达》把东方哲学注入“西部片”的类型外壳之中,形成新的审美体验。

让人想不到的是,对“庄周梦蝶”、“万物一体”诠释得最好的电影竟是《阿凡达》。这也是一部开发周期漫长的电影,但人家营销时从来没说过“你看我多惨”。

对于苦情宣传,心理学家武志红这样评述——

“宣传战士们多苦多惨,和清华老教授捐一千多万而自己病了却不忍进口药一样,都是有意无意地宣扬自我牺牲的苦情文化。这种玩意,在这两件事中看起来有些扎眼,但在我们的家庭中不是太普遍了吗?太多父母和老人,把自己弄得很苦,以表达一个意思——我这么苦你欠我的。”(说白了在利用这种心态,卖票)

所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43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