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回复书名一键免费阅读:后真相时代
半泽直树
东京百景
……
阅读是积累作文素材非常重要的途径。
先来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阅读?百度百科给出的解释:阅读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通俗一点儿讲,狭义的阅读或平面的阅读一般是指读纸质书、电子书和图片图表,等等。广义阅读,立体式的阅读包括:音乐、电影、动画片、电视剧、话剧、音乐剧、纪录片、小品、相声、综艺节目、新闻,等等。百度百科说,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而我认为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艺作品的思维过程。这里的文艺作品不仅仅是文章,还包括绘画作品、工艺美术品、影视作品,等等。是的!要想写好作文,就不能只研究文章和作文,你得学会在生活中的各种有趣好玩的东西上获取写作素材和灵感。一、在电子产品视听节目中积累写作灵感
《跨界喜剧人》是年非常火爆的综艺节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乐嘉和黄小蕾的小品《手机综合征》。他们用非常夸张的形式表现了手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喜剧小品里,因为对手机极度依赖,乐嘉和黄小蕾的身体健康岌岌可危,记忆力锐减,听力下降,颈椎、眼睛受到严重伤害,最重要的是手机几乎完全隔断了他们与亲友、爱人之间的正常沟通。手机就像毒品一样,让我们上瘾,扰乱我们的生活,到最后不得不接受隔离治疗。最后,乐嘉的女儿打“爸爸,我每次抢着玩你的手机,是因为只要我把你的手机玩没电了,你就可以陪我玩了。”在场的观众和主持人都被感动得纷纷落泪。这个小品的取材贴近生活,又非常真实。早在年3月,一个10岁的小女孩因为用iPad搜索“怎样才能让妈妈不玩手机?”“爸爸妈妈不理我是不爱我了吗?”“怎样才能让妈妈更爱我?”“如果我是爸妈的手机就好了”……引起各大媒体的高度重视,手机综合征,手机对家庭亲子关系的危害,一时间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热度。联想到年幼的女儿刚刚学会说话,就知道咿呀咿呀地说:“妈妈别玩手机了,求求你了。”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文章《妈妈,我要是你的手机就好了》,被无数育儿类媒体转载。去年小升初考试中,广东省某地区的作文题目就是《手机》。很多学生的作文空洞,只注重华丽的语言,而忽视了记叙文的本身是讲好一个故事。是的!新闻、电影、动画片、暴走漫画、音乐等,任何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艺作品的过程,我们都称之为阅读。任何好玩的东西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推荐几个适合积累作文素材的综艺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鲁豫有约》《老梁故事会》《老梁观天下》《圆桌会议》《奇葩大会》。二、在动画片和电影中积累写作素材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讲作文素材课时讲到,动画片也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
很多学生觉得不可思议,动画片那么幼稚的东西不是用来消遣的吗?怎么可能成为写作素材?其实国外的很多动画片做得都非常精致,很有教育意义和借鉴价值。譬如,宫崎骏的电影《千与千寻》《龙猫》《哈尔的移动城堡》《天空之城》《起风了》等,以及把家庭教育讲得非常透彻的《小猪佩奇》,这几部动画片豆瓣评分非常高。就拿我女儿最爱看的《小猪佩奇》来说,《小猪佩奇》讲的是一家四口的快乐生活,人物对话很多、很家常,故事很有趣、很贴近生活,每个人物形象都很鲜明、很可爱。特别是猪爸爸的形象,相信一定是很多爸爸的翻版。自大、迷糊、容易焦躁,却又特别可爱。动画片里,他们一家人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真实地贴近我们的生活,就好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动画片每集很短,5分钟一个故事,开心活泼,却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了分享、热爱自然、鼓励尝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勇于承担责任等道理,润物细无声地道出了家庭教育的真谛。第一集《泥坑》,佩奇和乔治都喜欢在雨后的泥坑里跳,跳到满身、满脸都是泥巴,然后开开心心地回家。这种情况大部分中国父母都会把孩子大骂一顿,埋怨他们把衣服弄脏了。可是猪爸爸猪妈妈却没有,只是让他们穿上雨靴再跳,说:“没关系,只是些泥而已!”并穿上雨靴一起加入到跳泥坑的队伍里。对啊,只是些泥而已,衣服脏了可以洗,可是孩子得到的快乐和陪伴却完全不一样!没有一句指责和埋怨,教会我们的却是:只要保护好自己,且不妨碍别人,就应该鼓励孩子去尝试。其实《小猪佩奇》中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也道出了很多教育和生活的意义。只要我们稍微留点儿心,稍做思考,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很多优秀的电影也带给我们很多感悟和灵感,譬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海上钢琴师》《乱世佳人》,等等。看完电影,要养成写影评的习惯,把令人感动的画面记录下来,这样,你看过的电影就能变成你的写作素材。年,我的好朋友正经婶儿在看过《夏洛特烦恼》后写了一篇《马冬梅,醒来觉得甚是爱你》一炮走红。在此之前她开过五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4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