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bilibili专栏
屋顶上的文化研究所
樟树下:“听,多多洛在打鼾!”“咦,你问它在哪里?面前上下起伏的肚子不就是它嘛!”“啊,对了,如果爸爸你还像个大人一样烦烦恼恼的话,是不可能看见它的哟。”
既然我们不必费心瞎猜《龙猫》究竟想表达什么,分析只好从宫崎骏本人开始了。弗洛伊德捋捋胡须道:梦境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深深扎根在日常生活中。这么大只的龙猫,生下它也得费不少气力吧(笑)。
宫崎骏的作品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接手改编的故事,例如《哈尔的移动城堡》和《起风了》;一类是临时起意与友人反复探讨的故事,例如《魔女宅急便》和《红猪》;还有一类便是在他脑海中酝酿已久的故事,例如《风之谷》、《天空之城》以及《龙猫》。
“咦,小梅你问多多洛的爸爸是谁?这可为难了呀!松鼠的尾巴比它长一截,猫儿没有它那么大的肚皮,老鼠又怎么会吃橡果呢?”“哈哈,答案揭晓:是熊猫!”
《鲁邦三世与卡里奥斯特罗城》的企划完成之后,恰逢中国政府向上野动物园捐赠了一对名为“康康”与“兰兰”的大熊猫,在全日本掀起了一股熊猫热。东映公司顺势推出了《小熊猫大冒险》,而东京电影则决定制作《熊猫家族》。正是这部宫崎骏构思于年的《熊猫家族》成为了《龙猫》的原型。
三个女孩
米米是位红发双马尾的小姑娘,因为奶奶要去替爷爷扫墓的关系,她留守在家,独自生活。临走前,奶奶叮嘱她每天给自己写信,女孩很认真地照做了。明眼人早已从中看出了《龙猫》的开篇。妈妈因病与孩子别离,爸爸又忙于工作,小梅与小月只好自己照顾自己。而在《龙猫》当中,同样是书信联结着远方的家人。
“
小月、小梅,
妈妈生病的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
爸爸知道你们不愿与朋友分离,
但都很懂事地没有说出口。比起这些,
你们更希望妈妈健健康康回到身边吧。
当我告诉你们要搬去乡下时,
小梅起先还吓得大哭起来,
但多亏有姐姐的安慰和绘本上龙猫憨憨的笑容,
你才擦干眼泪,
将森林与田野幻想成童话栖居的乐土。
是啊,小梅,你不用担心,
守护过爸爸的故乡,也定会永远守护你们。
就算夜风将你们掀上天去,
那也只是在与你们嬉戏呢。
”
采访中,宫崎骏笑称小梅和小月其实是同一个女孩的化身。那女孩自然是指米米[注1]。倘若说小梅继承了米米灵动的外貌,那么小月便继承了她急冲冲的性子和勤劳能干的品质。闭上眼睛,我们仿佛就能听见姐姐小月从榻榻米上飞奔而过,惊走满屋子灰尘精灵的大笑;清晨揉开眼睛,耳畔传来的第一阵响动,又是她在厨房里用锅碗瓢盆奏响的赞美诗。
作为动画原教旨主义者(褒义)的宫崎骏对动作表现力苛求到了极点,她笔下的女孩子们仿佛从未对将来产生怀疑,永远坚定地向着远方奔去。她们的匆匆忙忙不是工作所迫,实在是因为生活中有太多微小的奇迹,让人目不暇接。为了跟上她们的步伐,我们也只好让自己年轻一点,再年轻一点。
[注1]另有朋友依据《龙猫》原海报上的女孩认为,宫崎骏口中的女孩是指原定60分钟企划中的主角。但这与我们的观点并不冲突。
哇!好大一只!
“
爸爸从书卷堆中抬起昏沉的脑袋,
突然眼前一亮:“谢谢小梅的花!”
”
穿越竹林后,米米发现家里变得乱糟糟的,而犯人正是酣睡中的熊猫儿子。米米与它交上朋友,邀请它来自己家中玩耍。牛奶的香味引来了熊猫爸爸。哈哈,我们的主角就这样腼着柴郡猫的微笑登场了。那双再怎么使劲也够不到后背的爪子与跳跃时自然合拢的短腿显然已经潜藏着龙猫的雏形。
“是真的,那只龙猫有这——么大!”小梅奋力比划的样子像一只和自己战斗的蚕茧。
人类面对自然的渺小似乎成为了多多洛(熊猫)体型庞大的一项潜在原因。但宫崎骏在给那具身躯注入伟力的同时,也将它打磨得圆滚滚毛乎乎的,好让人搂抱着它安心入梦。凶狠与温柔通过龙猫这一形象彼此交融,这是对自然最深沉的隐喻。当娜乌西卡躺在王虫巨大的眼中等待孢雪静静飘落时,当山兽神好奇地打量下一刻即将穿透自己脖颈的子弹时,人类已然在自然的注视中化身为孩童。孩童的顽皮是可以被无限原谅的,父母总是一声不吭地揽过责任,直到自己的身体被溺爱拖垮。我们至今未受惩罚,或许只是因为自然不忍心惩罚它的孩子们吧。
多多洛半睁开睡眼,见是小梅在自己的鼻尖捣怪,于是默默把临到嘴边的喷嚏吞了回去。
熊猫爸爸与龙猫妈妈
《熊猫家族》中最温馨的一幕是米米请熊猫先生来当自己的父亲,补偿她一个从未有机会得到的拥抱。熊猫先生半开玩笑地承诺说:“虽然我当不了你的妈妈,但当爸爸还是没问题的。”这或许正是写在《龙猫》剧本空白处的台词。孩子们与龙猫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朋友,渐渐向着依靠与被依靠发展,我们可以因此猜测,多多洛的登场同样填补了小梅与小月缺失的母爱。它作为一位隐藏的母亲,不会说话,也没有听人喊过一声“妈妈”,却忠实地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帮助她们实现心愿,然后——等待小月哭泣着跌入自己怀中。
卢梭望见爱弥儿在林中绊倒,自己拍拍尘土爬起来,他笑着感慨道:“自然永远是孩子们的第一位母亲。”
《熊猫家族》与《龙猫》的相似不仅反映在人物上,也反映在剧情上。《龙猫》中的三个重要情节:小梅通学、雨中送伞、小梅走失,均出现在了《熊猫家族》中,只不过角色从妹妹换成了熊猫儿子。发现多多洛不是宫崎骏被启示击中所画下的奇迹未免有些让人失落,仿佛人造皮革的气味也侵入到了童年的梦幻中。但我们更应当看到,是龙猫留在了我们这一代孩子的心中,而非熊猫爸爸,这一差别至关重要,它证明了多多洛的基因并不全是从熊猫那里来的。
小梅扬起脸:“既然多多洛的爸爸是熊猫,那它的妈妈又是谁?”“是神明大人哟。”“诶!?”小月兴奋地叫出声来,随后急忙捂住嘴巴。
爸爸为了安慰小梅而承认龙猫是森林的主人,但这个主人的“正体”仍然悬而未决。吉卜力推出《龙猫》和《萤火虫之墓》时,曾遭到发行公司的冷遇,理由是:这两部作品一部提到了“鬼”,一部则与“墓”有关,主题过于阴暗。电影当然没有给出正面回应,但实际上,不论龙猫属于鬼、妖怪还是神明,都符合大人们无法看见它的特质。
小月在写给母亲的信中称新家为“鬼屋”,那么观众将龙猫当做鬼自然无可厚非。考虑到日本的文化环境和龙猫奇特的能力,它又似乎更接近“妖怪”的范畴。而如果我们注意到多多洛登场前路两旁的神龛,则将它奉为神明也未尝不可。就连宫崎骏也在这个问题前含糊其辞,只将龙猫称作“奇怪的生物”——根据铃木敏夫的说法,龙猫最初的广告文案是“这个奇怪的生物,在日本大概没有了”,只是因为宫崎骏坚持说有,文案才改成了“还有”。
至此,龙猫的身份又多了一重可能性:它不过是小梅与小月的梦中伙伴,根本不存在于现实中。有人指出在《龙猫》的小说版本中,“龙猫只存在于姐妹俩的梦境里,而电影对此予以了否决”,但叙事上的种种细节表明,宫崎骏哪怕在电影里也刻意回避了龙猫存在与否的断言,任由它自由漂浮在可能性并存的空想世界之上。
梦里的伙伴
不难发现,龙猫的每回登场都伴随着现实断裂的痕迹。例如,它的第一次露面就以小梅的梦醒告终,小月询问妹妹“龙猫是不是长得与绘本上一个样”,这暗示小梅完全可以用现实中的材料构建出多多洛的形象,而它嘹亮的吼声就来源于前夜肆虐的山风。这风将小月手中的柴火卷上天去,将水桶摔出洞来,将房屋摇撼得震天响,最终叩开了想象的大门。而后,它又通过小梅的叙述钻进姐姐的潜意识里,使她在车站前雨滴延绵不绝的催眠声中(注意小梅此时已经入睡)见到了多多洛。龙猫的第三次登场同样以矛盾收场,深夜工作的爸爸竟对外头孩子们的欢呼声无动于衷,而转天一早,昨夜遮盖半个夜空的巨树已然无影无踪。
最具争议性的是第四次登场。如果不借助龙猫的力量,找到小梅似乎是不可能的。但仍有两个细节值得寻味:(1)小月是因为狠狠拌了一跤才跌进了龙猫的树洞中,(2)龙猫并未亲自帮忙找寻小梅。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将猫巴士理解为小月在昏迷中见到的幻影呢?或许小梅清楚自己走不到妈妈的病院,于是像姐姐一样为求助于龙猫而来到了树洞中。
谁又清楚真相呢?
宫崎骏从未摆脱龙猫是否存在的困惑。《魔女宅急便》的结尾,琪琪找回了失去的魔法,原本会说话的黑猫跳上她的肩头,发出的却仅仅是一声普通的猫叫。琪琪和奇奇的同名绝不是巧合,黑猫就是女孩的镜像,那个始终没有露面的现实。或许,黑猫为了同恋人在一起才放弃了说话的能力,而琪琪则最终融入到小镇的生活当中,从童年的梦幻中醒转了过来。然而,同样是描述少女成长的《千与千寻》却给出了一个全然相反的暗示:结尾中,白龙交给千寻的头绳反射着阳光,那正是神隐之人的标记,它意味着所经历的一切并不是梦境,而魔法是真正存在的。
——现在,我们究竟应该相信哪个宫崎骏呢?一个呢喃着:现实终究是现实,纳尼亚是唯有孩子才被允许入内的,只要长大了,便再也无法回到那片奇幻王国;另一个则低语着:不要忘记我们,在那遥远的地下世界,永远有叫人意想不到的奇迹在上演,我们会一直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注视着你,守护着你。
有人说,自从《魔女宅急便》之后,宫崎骏动画中的所有女主角便再也不会飞了。是啊,因为她们长大了呀。
再见,多多洛。
真希望吉卜力全家桶可以引进啊...
本文转载自bilibili专栏—屋顶上的文化研究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作者专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4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