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猩猩 > 大猩猩的习性 > 福田大童共读24middot漫画
当前位置: 大猩猩 > 大猩猩的习性 > 福田大童共读24middot漫画
主题
松本大洋《Sunny星之子》
时间
年5月16日
主持人
空桐、果妈
参与人
朵妈、欢泳妈,意杨妈,思远妈,志远妈,秋宝妈,泽妈,家卿妈,彦博妈,时旸妈,桓慈妈,溪悦妈妈
记录人
喜喜妈
关于松本大洋和他的《星之子》
《Sunny星之子》的作者松本大洋,年生于东京,大二退学漫画家出道,此后笔耕不缀,至今有十数部长篇作品出版。可以这么说,松本大洋是每个深度动画和漫画爱好者无法绕过的名字。《恶童》《乒乓》,他的漫画作品当中改编成动画的目前虽然只有这两部,但都大精品。
其中,《恶童》讲述的是黑、白两位流浪儿从大人手上夺回城市的故事。结合现代CG与传统手绘,场景复杂动作流畅,品质十分惊人。作为第一部由外国人担任监督的日本动画电影,获得了当年的日本电影学院赏。
《乒乓》更是由汤浅政明亲自监督,11集的电视剧围绕乒乓运动,讲述星野裕、月本诚等少年的各自成长,画面奔放、分镜利落、故事不落俗套,称得上近十年最优秀、最异质的一部体育番。不过,想要真正体验松本大洋的神韵,还是应该阅读他的漫画,因为松本大洋极高的漫画造诣和特立独行的艺术风格,作为漫画读者,不可错过。
松本大洋的漫画作品,在日本、乃至整个世界漫画界,都是非常独特的存在。他没有助手、不上周刊、不关心评价,始终以自己的意愿创作精品。秉承这种与主流商业漫画相悖的创作路线,松本大洋的漫画却长盛不衰,出道以来,作品知名度和评价不断上升。而《星之子》就是绝不能错过的一部。《星之子》获得了小学馆漫画奖、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部门优秀奖和漫画家工房大奖。对于他,业界也从来不吝啬称赞:《海贼王》作者尾田荣一郎说:“我一直以为这个世界没有天才,直到我读了松本大洋老师的作品。”“我一直认为这世上没有天才,而且认为不管是哪个成功的人,都是因为比别人更加努力的关系,但是在看到《乒乓》这部作品时,很吃惊地感觉到这个世上有天才,而且还觉得光靠努力是无法画出那种作品呢”。汤浅政明说:“松本先生的作品……完成度已经很好了,没有特意动画化的理由。”国内漫画家CMJ骆驼哥则说:“看了松本大洋才知道“鼠辈”是什么意思——我们都是鼠辈……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灌篮高手》的井上雄彦是“努力的天才”,为了打麻将连连拖稿的富坚义博是“懒惰的天才”,松本大洋是“天才中的天才”。
松本大洋的出道作品是年连载在《MorningParty增刊》上的棒球题材漫画《STRAIGHT》,这个讲述一个四十岁替补投手的故事为他赢得了杂志“四季奖”的秋季准入选奖。此后的一年中,松本大洋没有发表任何作品,直到小学馆发出邀请。
也许空白期亦为沉淀期,转投小学馆之后,松本大洋创作出了一系列时至今日都被人奉为神作的作品——《花男》《恶童当街》《乒乓》,以及荣获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节漫画部门优秀奖和手冢治虫文化奖漫画大奖的作品《竹光侍》。
松本大洋出道年纪轻轻,处女作《ZERO》主角却是孤寂的中年拳手;青年的时候,又画少年气十足的《乒乓》;不惑之年,他才终于创作了《星之子》,描绘上世纪70年代,一家叫“星之子学园”的收容所里孩子们的生活。《星之子》是他少有的现实题材作品。年代,还是小学生的松本大洋曾被送到福利院,度过漫长6年时光。这段经历,成为了后来故事的蓝本。星之子学园里面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在父母身边长大。“没有家的孩子“往往是别人同情可怜的对象,但松本大洋说:”其实孩子这种生物,很坚韧很厉害的呦!“虽然有着各自不幸的身世,但在园长的守护下,他们也和”普通孩子“一样,互相玩闹、互相争吵、互相抚慰着长大;虽然无时不挂念着自己孤儿的身份,渴望父母归来,但现实中,星之子的孩子们却只能彼此依靠陪伴。松本大洋提取出记忆中迥异、生动且真实的同伴形象,细心构筑每一处场景,全书6卷37话,每一话讲好一个小故事,每读一话,就仿佛愈发接近学园所在的昭和时代关西乡下,每个星之子的形象在读者心中也愈发鲜活:因为遗传病满头白发的春男,举止叛逆暴戾、每天逃课晃荡,想要成为硬汉,却每天都要闻一闻妈妈的妮维雅润肤霜才能安心。总是留着鼻涕、邋邋遢遢,看上去脑袋不太灵光的纯助,留超长的指甲,医院探望时给妈妈亲自剪。看似乖巧、好学的阿静,偷偷积攒零钱食物,背诵地图跟时刻表,终于在凌晨爬上回家方向的卡车集装箱。最懂事的阿惠,有时也想像路边野狗一样死掉。也会出于微妙的虚荣心/羞耻心,撒谎说同学的杯子跟从前家里用的一样,获赠后再跑到河边默默扔掉。
问题一:我们小时候看的漫画有哪些?
空桐:我们都说一说自己小时候看过的漫画都有哪些?或者家里小朋友现在看的漫画?
大家:
1、朱德庸的漫画。我们家小朋友都在看日漫,今天他分享了《鬼灭之刃》,是日本漫画家吾峠世晴所著的少年漫画,我还不知道是什么。
2、看蔡志忠,蔡志忠也是我们小时候看的是吧?所以我觉得这个小时候看的东西和现在的孩子看的差的还是挺远的,我觉得我们小时候那时候好像没有什么漫画,但是看过《铁臂阿童木》的动画片,没有看过他的漫画书,所以现在看漫画书呢,就觉得特别费劲。还有《葫芦娃》、《叮当》、《聪明的一休》等等,都是小时候的记忆,现在的孩子看的漫画比我们小时候的更加多样了。
问题二:《星之子》中哪一个孩子是作者原型呢?
果妈:大家觉得《星之子》中哪一个孩子是作者原型呢?
大家:
1、我觉得是春男。里面描写了他跟他妈妈见面的场景,写的很细腻,而且他妈妈是一个就是喜欢漫画的诗人,他爸爸呢是一个在学校里教哲学的。你看那个春楠的爸爸来的时候就觉得很奇怪,说这个人为什么穿了粉红色裤子,像个知识分子的样子,这个很像作者本人的感受,大家觉得呢?
2、我也觉得应该是春男,我觉得整个漫画贯穿就是他这个人物,也是在六部中是出现最多的人物,他也是最调皮的一个,是不是就是松本大洋他自己本身的性格的描写呢?
3、我觉得是那个爱搞黄色的研二。你仔细观察他,你会知道他心思特别细腻。
4、从每个角色的特点来分析,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所有的孩子里面都有松本大洋的性格气质,每个孩子都有他的影子在里面。他自己本身有福利院的经历。网上好像找不到是找不到什么他的资料,而且说他这个人特别低调,很少接受媒体的报道。
5、我也觉得应该是春男。因为它这个人物可以说是贯穿始终的然后感觉他始终就是一个主人公的状态,而且他从他身上是很深刻地描绘了他对于母亲的爱和对于他爸爸的爱就特别特别渴望爱的。一个孩子所有特质都是因为离开父母后特别渴望爱,这一点在春男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6、感觉是个历史未解之谜,好想好想知道啊!越想知道越猜越不到是哪一个。我也在网上搜了没怎么搜到他资料。
问题三:为何春男妈妈说春男以后不要叫他妈妈,叫她的名字矢野杏子,是不想让人知道她是已婚女人,从穿着还是不能理解为何不带在身边,买这从多妮维雅也是爱春男的吗?
张志云妈妈:为何春男妈妈说春男以后不要叫他妈妈,叫她的名字矢野杏子,是不想让人知道她是已婚女人,从穿着还是不能理解为何不带在身边,买这从多妮维雅也是爱春男的吗?
大家:
1、我们认为这个春男的妈妈也太差了,生了孩子应该好好养着,虽然辛苦,但是如果是说不负责任的这种角度,应该妈妈还是会去管管这个孩子。
2、她说不要春男叫她妈妈,我觉得如果是我,我们做妈妈的还是不会去这样要求孩子。这么不理解孩子的爱的需求,让人觉得特别震惊。春男说为什么不能叫你妈妈啦?他妈妈什么也不说,就是你不让叫。从春男的角度来说,他可能就是为了不惹妈妈生气,所以妈妈不让叫了。但是确实想不开为什么一个妈妈会这样,可能是想以后再找男朋友会好一点。不过这样的妈妈哪个地方都可能会有。
3、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可能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国内政策有的可能是当时政策不允许生二胎,就会不允许那个孩子叫她妈妈,现在这样做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伤害。在家里可以叫到外面不可以讲,有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吧,很难说他到底是什么原因,因为他也没有交代他的前因后果。我看到他爸爸应该是个花花公子,我估计这个是他妈妈跟他爸爸分开的原因,不太爱孩子也有可能。
4、他妈妈也许是不是很年轻就跟爸爸在一起,没有觉得自己有个妈妈的身份,在这个社会上的来说年轻女生不应该有个孩子,没人叫妈妈,这个社会上就没有人知道她结过婚了。
5、书中好像有那么一点端倪说他可能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零食,跟他爸爸的对话里,可以看出他也不知道怎么跟爸爸说话。这就是松本大洋自己对父母的一种情感,隐藏在书中。因为那天正好陪陪女儿,人家在聊那个巴赫,她就说巴赫的曲子也从来不写名字,就是不希望不想通过标题去让人家猜测你这个曲子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所以开始的时候我没有习惯性的去查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都不断问他为什么不画跟他自己有关的东西,他说那里面是有他同伴的原型,但是他没有说哪一个。可能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点他的影像,没让他真实的存在于哪一个角色。他可能就是把自己对所有人的情感的理解和他自己的性格想法融入了不同角色里面,有没有这种可能?
6、我们看到最仔细描写的三个小孩儿,我们也猜过,每个队友可能每一个伙伴里都有他的影子。我看作者的其他的作品,我感觉他是一个特别善于观察,然后躲在一边默默不做声的那种人。
7、空桐老师:看这本书我就觉得好像世界上其他人这个院里面发生什么事,感觉好像我会不爱吃糖,是因为他大一些吗?因为我们上次黑咖啡读过他的那个作品。我就感觉他这种观察。就是太细腻了,比如《恶童》那两个孩子在这样生存空间的描写,然后他们心里的那种情绪表达的非常的特别的,看完你就感觉附身在那两个人物的身上,所以我觉得这个作者他一定是个非常非常善于观察的人。
问题四:第一本12、13页为何要想象成身体中弹流血的画面?
张志云妈妈:比如说我想去找妈妈,可能我就想想是开着车去,我感觉我找不到什么可以跟他关联上,为什么要有身体中弹的画面?
大家:那种英雄啊、在探险啊的人都是把自己放的很激烈的环境之下,他想像的都是这种情况。另外我觉得我们也可能有一些日本文化在里面,可能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比如说像阿进,他不是经常他说他会梦见回家,然后他又会自己在做梦了,会坐在台阶上,然后等着组里他们来叫他醒来,我感觉这个就是那种梦中梦的那种感觉,就是有点像《盗梦空间》日本文化里面的一种猜不到的东西。
问题五:哪些属于漫画?连环画、图画书、图像小说和漫画的区别是什么?漫画可以称为艺术吗?
果妈:哪些属于漫画?连环画、图画书、图像小说和漫画的区别是什么?漫画可以称为艺术吗?
空桐:
1.很多都属于漫画的形式,比如说在报纸上出现了四格漫画。在四个格子里面把这个话要把这个故事情节要交代清楚,最后就发展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漫画书。漫画和其他的这个比如说图画书图画书,其实有很多都借鉴了漫画里面的这种分镜头漫画,尤其是现代漫画,他特别讲究分镜头,就是同一页里面有各个不同的镜头,角度观察的视角去表现作者的这个故事情节。
我们所知的图画书比如说那个像安东尼布朗,他不就经常用这种分镜头吗?声音还有那个那个青蛙飞起来叫之类。安东尼布朗的那个青蛙被人借鉴了这个漫画的这种形式。我觉得是笔头还是要找漫画里面去取营养,图画书的无字书,你要把它真正要分类的话你还是得把他分到这个文化书里去。因为刚才也说来漫画的特点,就大量应用这个线条来表现,它不会用太复杂。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是一划一划,他中间分了好几好几好几划,一二三四五六,就说他一个星期要出一一画。一个星期要出这么厚的一本。松本大洋还算画的精致的吧,很多那个漫画家都是把自己观察到的慢画,比如图画书啊、连环画文化是只有中国特有,图像小说本来也比较接近于漫画。那本书叫《盗梦的雨果》,表现手法和这个漫画很像。
大家:
2、这谁呀?艺术到底是什么?后来我觉得他们讲的艺术代理什么艺术就是表达艺术,就是把自己内心的情绪表达出来。那你说这个漫画有没有达到这种而且好的漫画确实画的是非常好,后来发展成漫画和动漫是吧。比如意大利可能那个时候是因为达芬奇开始了西洋的漫画。但是可能近现代,尤其是中国的漫画确实是起源于报纸,有些是丰子恺那个时期的漫画是,中国漫画的起源啊,看着还不够那个。漫画在中国可能确实发展比较比较晚了。
3、漫画跟正常的素描的区别就是在于它比较夸张啊,是吧?有变形和比喻这个什么的这种特点可它跟素描的区别,画的漫画比如说五官啊动作啊日漫都会夸张一些。只是日漫的特征最早的漫画很夸张的一些变型和和夸张比喻。
4、中国漫画在民国时期发展鼎盛,古代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民国漫画都是风行一时的。那在我们国家对而且漫画从绘画的手法上来表现的话,他会忽略掉一些场景,包括透视关系他都会忽略掉,他甚至觉得跟这个讲讲故事或者试讲内容无关的东西他都会就几笔带过。像丰子恺漫画,他总是很幽默地一些不好的现象或者是讽刺一些。日漫它的特点就是很明显的就是一影像格的感觉,他可能一副一个画面他会从不同的角度和视角去切换,从而放大某种某一种夸张倍。儿童看的漫画叙事型尤其是日本漫画系适合这种视角变化特别强烈。朵妈说漫画的叙事性可以更多的和电影来比,嗯,就是他的一种风景。素描是一种现实的,现实的那个描摹手法跟漫画不是一种比较级。
5、空桐:然后中国特有的在其他国家都看不到这种形式,好像也是民国期间出现的连环画是不是应该更接近。我觉得跟这个绘本更多就是有图、配的文字。应该说他们是一种早期的图画书的形式,它跟图画书好像更接近,但我也很想做连环画和绘本联系的图画书。连环画比如说《爷爷一定有办法》,不就是用连环画去表达的。
6、果妈:可是你看同一个时期就是在那个日漫发展的年代,其实他们也大概就是六十年代开始就是特别蓬勃发展起来的。
第六个问题:为什么孩子都特别喜欢漫画?
果妈:为什么孩子都特别喜欢漫画?
大家:
1、如果如果漫画如果我觉得日漫当年如果也也消失了的话,那他也可能变成了一种就是特定的一种东西了,就像我们的连环画一样,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东西了,可是它一直延续下来了,所以它成了日本的一种文化了。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市场,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说像那个日本的这个漫画,你看就是它会涉及各种各样的题材,政治的什么暴力的,侦探的,校园的......都可能会写到里面去,包括同性恋的,然后女性的这些,就是我觉得他的漫画的题材非常非常的丰富,而且好像就到现在也是这样。就是它的这种黄暴特别多,然后在中国的话可能就没有了。
2、国内有些漫画大人看觉得很幼稚,可是小孩儿看的又觉得好像太正儿八经了,就不吸引孩子了是吧,这是不是也是原因?我们的连环画里面真正的儿童题材的还真不多。很少以儿童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都是在爸妈呵护下成长的是不是应该把儿童放到丛林社会里面去,然后让从他的眼这个视角来看社会。朵妈说解放后的连环画,是给不识字的农民和工人阶级看的,不是给小孩儿看的,可是我们那时候都看连环画呀!应该从儿童视角上才有意义,日本的漫画最早应该也不一定是给小孩儿的吧,我觉得他最早可能也是有很多大人再看吧。
3、比如说日本作家手冢治虫,他创造了全新的儿童儿童文学。再比如阿童木是非常典型的儿童的科幻文学。日本的漫画是全社会的,但是它的起源兴起的时候还是以儿童文学来写,虽然到后期它发展成全社会的那些,这个有儿童的漫画,有少年漫画,有青年漫画,甚至还有老年漫画。因为他们这批人本身就是看着漫画长大,不是一开始就有了老年漫画,专门给老人聊天的画,而是漫画是给这些从小就看着漫画长大的人他们看,跟着手冢治虫的这个文作品成长起来的,这批人现在都有老年人了。日本漫画六十年开始一批一批的人在延续,而中国画漫画的传承下来的人很少。中国的国漫一定是受影响于日漫和那个美国的漫画,而且整个产业也是受那两个国家的影响,但是随着这这些年很多年轻人去从事这个行业以及资本涌入到这个行业,其实你可以看到现在的国漫比如原创国漫的兴起。另外一个也可以看到现在的国漫中国的元素和中国的故事在里面非常非常的突出。同时也可以看到一大批这样的年轻的人才可以就是已经影响了十几岁的孩子们,他们对国漫的这个看和了解是比如就像我们小时候看机器猫那样。
第七个问题:日本的漫画有哪些流派?
大家:
1、日漫的流派太多了,《森林大帝》、《美少女战士》、《海贼王》《火影忍者》之类都是很多风格的漫画。朵妈说日本的这个流派做了一个分类,然后我有发到我们的那个群里头大家可以有空看一下啊。比如这个《星之子》孩子对父母的牵挂,我就特别一下就被他抓住了,但我觉得可能他也不是一个儿童看的漫画。日漫的尺度几乎没有底线,看日漫的青少年还是不少,这样也能出版发行。
2、就是说实话我,还是不喜欢日本那些暴力血腥的漫画,但他是日本整个这个动漫文化。这是他们的父辈呀,这这个一直传承下来的文化,其实我觉得这个从小孩的这个漫画也好、批判政府的也好、赞美政府也好,都给小朋友自己的一个判断力才,才能使得今天的这个日本的漫画,日本的这些很多书才能传承下来。
家长的话
果妈
秋宝妈
今年一开年就是个不平常的庚子年,还好在4月底,一年还剩三分之二的时候邂逅了松本大洋先生的漫画,安抚了我焦躁的眼睛,是他多部漫画后的又一部,半自传体式,错过他的《恶童当街》、《花男》、《乒乓》、《竹光侍》,终于在年初夏碰见了他的童年,所有看《Sunny星之子》的人一定会边看边回忆自已的童年,书里阿静、春男、纯助、笑助、阿惠、研二、纪伊子、太郎、阿透这些孩子里一定有一个或是几个,和你小时候小伙伴中的某一个那么相似,几乎一模一样的调调,上学路上最爱和你天马行空的讲昨晚做的恐怖梦,放学路上一定会把中午听的评书“笑傲江湖”里的桃谷六仙每个人的最强武功比划一遍,下课前几分钟手里先拿好跳皮筋,只等下课铃一响立即冲到操场占地盘,一群小伙伴无忧无虑的童年!
星之子学园的院子里停了一辆报废的汽车,一辆黄色的日产阳光(NissanSunny),让人想起了巴学园里用废旧的电车改造的教室,都是看上去已无用的铁皮空间竟然成了孩子们的避难所和游乐场,每一个孩子都曾在“Sunny号”里哭泣,每一个孩子也都曾把“Sunny号”想象成赛车或飞船,带着他们逃离现实生活,去往赛车场或外太空。松本大洋先生画漫画的梦想也是在“Sunny号”里开始的吧!
据媒体说松本大洋先生是位不用助手、不上网、不看读者评论的非典型漫画家,书看完了更加好奇本尊是何模样,3天前终于在网上找到了年动漫展上松本大洋先生现场画人物的小视频,从外貌上看,书里的“山下静”最像松本大洋先生本人!有图为证。
右二是松本大洋先生
松本大洋先生年幼时为何会被父母送到星之子学园,在那里住了多少年?网上只说他成年后父母甚少谈及此事,只是以“我认为他们有自己的苦衷”一句带过。讲真,上图里松本大洋先生,看起来就是一个安静内向不闹腾的孩子,心里有愤怒时也都只会化为悲伤,书里山下静只有一次大爆发,压抑的爆发,在阿透被妈妈接走后,山下静又做了一个同样的梦:走在回家的阶梯上,阶梯长的仿佛看不到头,爬到一半发觉是在做梦,只能坐在阶梯上,仰头等着梦醒来。最后的画面就是定格在,抱膝坐在台阶上的男孩,通往家的阶梯四周空荡荡,只有树影在他的身侧。
感觉《Sunny星之子》这套漫画是松本大洋先生和童年的自已的和解,一幅幅画面把童年积攒在心底的忧伤抱怨无奈愤怒全部还给了那段日子,书里所有被父母遗忘的孩子,都没有被松本大洋遗忘,包括他自已。彼时想家的哀愁此时都有了一个叫“Sunny”的家,Sunny就是每个孩子的庇护所,有光亮的家!
谢谢松本大洋先生!重燃起了我看漫画的兴趣,和秋宝还重温了一遍宫崎骏所有的电影,回想起不少儿时看的日本动画片,秋宝把家里所有的漫画全找出来又看一遍,还是和刚买回来时一样,边看边笑的脚跺地,还好他自已住阁楼,跺的再大力也不会打扰到楼下,我忍了!
思远妈妈
一个作家,无论写什么都是童年的记忆
——初读日本漫画《星之子》有感
《星之子》是我看的第一套日本漫画,一本一本读下来,觉得像在看一部动画电影。他讲的是一个福利院的故事,园子里的十几个孩子各有各的特点,松本大洋把他们描绘的真实感人,令我时而抿嘴微笑,时而潸然泪下……于是想起一位癫师的话:一个作家,无论写什么都是童年的记忆。松本大洋也不例外。
《星之子》的真实、真情,改变了我对漫画的偏见,这种无知反而会让我感觉如发现宝藏般的惊喜!(这里好想来个表情包啊)
先来说说他的“真实”——
慈爱的老园长,坚定温和的立足,大智若愚的太郎,“坏孩子”春男,正直的阿静,心思细腻的阿惠,帅气又体贴的牧男哥,青春期研二,大大咧咧的纪伊子,挂着鼻涕的纯助,找四叶草的笑助……哪一个不是我们身边的人?
特别想啰嗦一下的是西田先生来和园长告别(他小时候是星之园的小魔王,还让园长少了一个小指头尖),他要去另一个城市接受一个管理的岗位。离开时,园长递给他一个利是包,说里面只是一点小钱。西田走后,园长连说:真是太好了,真是太好了,真是太高兴了……你能体会园长的那种幸福吗?
这个情节还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去外婆家,她总会给我们一点小钱,长大了外出工作前爸爸也会给一点小钱,结婚了,家婆来深圳玩,回去时还会包点小钱放在我们的枕头下……这些可爱的长辈们,一心期盼着我们过得好,“一点小钱”的那份祝福,总给我们莫大的支持与慰籍。也让我们很过意不去,怎么不多打电话回去,多回家看看,多陪他们聊聊天。就像园长每年都会给已经离开星之园的孩子写信,但回信却很少……
再来说说他的“真情”——
园里虽然有那么多孩子,但还是会有个人的“特殊时光”——牧男哥跟春男睡同一个房间,春男闻着妈妈送的维妮娅告诉牧男:“老实说,我不是很想和妈妈见面。刚一见面,就已经想到分别时的场景,心里特别堵得慌”;牧男哥带纯助去看病,纯助说:“白天的时候,没觉得怎样,可是天一黑就害怕起来了,比如妈妈的病什么的。”“没事的,纯助,一切肯定都会好起来的”……这样的独占,让孩子们有机会把心事说出来,也不会那么害怕和孤独了吧。还有立足叔叔,载着犯了错的春男回园,春男问:“立足你为什么要在星之子工作呢?”“当然是为了像这样和春男相遇啊!”这大概是世界上最好的回答了吧。他还半夜带纯助去兜风,他说:因为你妈妈,心里经常会难过吧,学校很多人嘲笑你,所以有时候也会难过吧。但是,纯助呀,这种难过的心情将来会让你变得坚强,会成为你的伙伴,保护你……
看到这,替这帮孩子高兴,也很心疼他们,他们比有家的孩子多一份思念,多一份担忧,也多一份孤独,但又多十份的爱,来自园子里每个人,发自内心、不计报答的爱!就像书里时刻流露出孩子们亲如兄弟姐妹的爱——春男,为纯助赶走欺负她的孩子;在阿惠看见一只流浪猫死了触景生情难过时,大声告诉她:我一定会找到你的;纪伊子想要一个亮晶晶的文具盒,他帮她实现了——虽然是偷的!
太郎,只有他知道走失的笑助去了哪儿;他知道权三一定没被烧死,还送去饭团放在被烧焦的地板上。阿惠,为维护纪伊子的自尊,站在了她这边,无关乎事情的对与错。阿务找到研二的爸爸帮研二送报纸,好让研二完成社会实践的课程。虽然结果是这个酒鬼老爸根本就没去送。静子姐姐每天为孩子们准备饭菜,虽然大多时候都是可乐饼。
阿静和春男一起逃往寻找家的路途,说好会帮着让春男的妈妈留下春男,说好春男如果去山上隐居了,也欢迎阿静过来一起住……
他们每天打打闹闹,一起上学,一起在Sunny里幻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因为,在星之子学园里,有天性的自由,有爱的日常,更有难过后的倾听者!
喜欢太郎唱的那首歌:大海啊,辽阔,乘着风,唱着歌,前行前行向前行!
书的最后,春男坐着Sunny,乘着风,唱着歌,飞入云端……
松本大洋就是春男!
时旸妈妈:把思念画成书
在年的5月之前,我已忘记自己曾是一名“留守”儿童,5岁到11岁间的那些想念和孤独,像未曾存在过一样,无痕无迹。
《三千里寻母记》里的马可太勇敢,《龙猫》里的龙猫太虚幻,我被感动着却未能被唤醒。
直到今年5月遇见松本大洋,通过翻开他的漫画书《SUNNY》(简中引进版译作“星之子”),我猝不及防地与儿时的自己重逢,忆起了一个孩子思念父母时的模样。
初读这套书时,我看了两遍“第一话”才适应“分镜头”式的漫画语言:那是在平行时间下,用简短的文字将读者推入故事节奏,再绘出每个大场景下的不同角落,不同人物的表情行为,每个人物在微距下不同身体部位的状态,每根线条都带着张力地来建造故事,让读者跟随画面融入人物环境,感受人物情绪的一种特殊语言。
日常生活中,在孩子们过近距离看视频时,大人会忍不住用反语责怪:你不如钻到屏幕里去吧!而一旦你进入松本大洋的漫画语境,大师就会不动声色地让你渗入到故事屏幕里去。
我就这样来到了“星之子”学园(以下简称星之子)。
星之子是松本大洋笔下的一所福利院,它存在于日本昭和年代的关西乡下,在这所学院里,生活着一群尚未成年却无法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孩子,他们来自日本不同的城市,年龄不同,性情不同,来到星之子的原因也不同,唯一共同的是:他们都认同自己是“没有家”的一群人。
在这些孩子里面,开篇的故事人物是阿静。阿静是新来报到的孩子,棒球帽压得他的黑框厚底眼镜只露出一半来,镜片后的眼神安静而紧张。星之子的老成员们把他带到学园旁的空地上,坐上一辆叫“SUNNY”的废弃车,这是日产尼桑的Sunny款,也正是本书的名字。上车后,纯助,一位永远拖着两条鼻涕龙的男孩,告诉阿静:“这是我们的基地哦!闭上眼睛,想像一个你想去的地方,它会带你去你喜欢的每个地方”。
阿静的眼神一直飘向窗外,他心底在抗拒成为“SUNNY”基地的一员,所以回答说:“妈妈说了,夏天之前会来接我。”
后座上正在翻弄车内一本“有色”杂志的春男冰冷地打击阿静说:“别做白日梦了!你回不去了,你已经被抛弃了!”来自东京的春男,因遗传而拥有一头白发,是位帅气而任性的逆反少年,他是第一辑的封面人物,也是书中最易引人注目的孩子。
爸爸妈妈离开了,特写镜头下的阿静脸上没有泪水,他平静地开始了在星之园喧闹而拥挤的生活,直到一个雨夜……
阿静进入SUNNY基地,握住方向盘,汽车开始“奔驰”,他记得回家的每一条路,每一个转折点,路上商铺的名字,路上行道树的种植顺序,家附近街道上的味道,啊!离家越来越近了,妈妈!妈妈!我回来了!雨水隔着车窗淌过阿静的脸,他扑倒在方向盘上哭出声来。
车后座的纯助不懂阿静为什么会哭,春男则眼神黯淡地沉默着。
我恍惚间好像回到了从湘西到湘北去外婆家的长途车上,妈妈将晕车的妹妹抱在怀里,精力旺盛的我一路来回从车前唱到车尾,这样颠簸了两天才到外婆家。但回程时,妈妈只带走了妹妹,临走时跟我说的就是:妈妈很快就来接你……事实上,我在六年之后才回到父母身边。
我不知道星之子的小孩儿们有没有人像我一样,站在屋门前对着妈妈离去的路哭上一整天的,因为抱着“如果一直哭,妈妈就会舍不得我”的信念,所以我不敢停下哭声,就像纯助和笑助因为有信念采到的四叶幸运草越多,妈妈的病就越快能好,所以每天都在寻找四叶幸运草一样。
我承认自己是一位“吃到鸡蛋后,还好奇下蛋的母鸡长得什么样”的庸俗读者,看过书后马上去搜索了关于作者的资料,虽然资料很少,但可以了解到松本大洋果然儿时就住在福利院。是啊!如果不是长久地思念过,他怎么能了解到那么多种孩子思亲的方式,又怎会如此在意那其中的痛楚呢?
就像春男每天要闻妈妈给他的“妮维雅”,我曾闻着妈妈的枕头睡觉;像阿静一样一遍遍回忆过回家的路,也因此,后来在书中和足立一起看到阿静详尽的驾车回家计划时,在泪水中深深体味到当一个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太过浓烈时,可以让他为了团聚而变得多么执着和勇敢;还像阿惠一样,出于莫名的原因把舅舅给我买的太阳帽撒谎说成是爸爸买的;甚至和研二一样想自力更生,每天早上五点多跑去体校参加训练,因为那样可以得到一份早餐,并在给父母的信中重复吹嘘此事。
当然除了想念,还会有其他的麻烦,
在留守的最初时期,邻居给外婆出主意:把情绪低落的我送去托儿所,因为有伴玩就会忘记妈妈。
于是,陷入连外公外婆都见不到了的恐惧中的我,站在托儿所的天井处嚎哭了三天,我没有遇到星之子里那样的老园长,老园长甚至可包容下学园里一个伤断他手指的孩子,而现实中的托儿所所长却无法耐受我无休无止的哭声,请外婆把我领回去了。因为她说了“这伢儿怕是脑壳有问题”这样的话,外婆与她起了激烈的争执,以致我终身再未去过托儿所上学。
在小学时,每天回家的路上都有小人书摊,一分钱两分钱可以原地看一本小人书,有一个书摊主人是同班同学的妈妈,我看一本书看得入迷,正好到了午饭时间,她回去吃饭时让我把书还给隔壁摊主,肚饿的我仗着和她儿子是同学,把书带回了家。下午上学便去还了,还书时听到那位妈妈怪怪地说:你知道怕了?结果到了学校才晓得,老师说我被告着“小偷”了,申辩无效,我的红领巾因此被摘下来一个学期。看到春男为了纯助去偷拿铅笔盒被店主责骂时,我似乎还能隐隐能触及到当年的那种羞辱感,幸运的是春男的前面站着足立,他一再向店主道歉,在孩子犯错时,能在维护他自尊的状态下进行教育,足立是一位很合格的监护人。
看星之子时,不由自主地会猜书中哪个孩子是作者的原型呢?在网上找到他一张自画像,竟然是一个小男孩的样子,依稀有一丝丝笑意,特别干净简单的线条,没有春男的桀骜,没有阿静的沉着,也没有纯助的懵懂。后来看到一段采访中,松本大洋说自己画了很多漫画,所希望传达的内容各自不同,但在所有漫画中最希望表达的是有着不同想法和个性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并对记者说这本在他43岁才绘下“SUNNY”,是最接近他现状的漫画。
我突然觉得,也许对于中年的松本大洋来说,已在漫画中将童年的自己和伙伴们的个性糅合在一起重新塑造过了,“SUNNY”是回忆,也是给那些没有父母所依傍的孩子们的礼物。如今的他自己可能是在扮演一直在哼着歌谣成为书中背景音的太郎,虽然是一位在情绪上没有太激烈渴望的旁观者,却常常因慈悲的本能给弱小的人予帮助;更可能是书中几乎隐形而又奠基了学园灵魂的老园长,那灵魂正是:尊重不同想法和个性的孩子,并帮助他们成长。
在书的结尾,不是每个孩子的思念都得到了依托,但是他们都曾在“SUNNY”中寻求到过释放,在学园得到过长辈的呵护,同伴的情谊,并因之成长。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离开那里,开始自己新的人生,就如同太郎一直所唱的那样:
踏着波浪,越过大海,向前行。
彦博妈妈
日本漫画给我的印象就是玛丽苏、搞怪、低俗等等,这次读书会选定的居然是一套日漫,让我很意外,一搜豆瓣读书的评分居然高达9.6分!这更加让我好奇究竟是怎样的漫画能拿下这么高的评价?当当一搜,六册书封面分别是六个表情各异的孩子的大头像,每个孩子的表情都是那么单纯而忧伤,深深的打动了我。
以下是和孩子一起讨论的读后感:
娃:春男,因为他满头白发,而我头发也有很多白头发,所以我们很像。还有他调皮捣蛋,对朋友却很有义气,这也是我喜欢他的原因。
妈:每个孩子我都很喜欢,他们性格各异都善良可爱,都有自己的故事,纪伊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像个男孩子一样大大咧咧,经常跟同伴们争吵,自尊心很强但却不愿接受别人的同情施舍,还大胆承认喜欢春男,是个很特别很可爱的女孩子。
娃:第5本第一话,春男偷了泡泡糖,又为了纯助去偷笔盒,结果被抓住,足立叔叔帮他解围。这话里面春男一个人在树林里打仗很搞笑、偷东西被抓时的紧张害怕,把泡泡糖给乞丐善良有爱心。
妈:这套书很多故事都让人印象深刻,非常真实的反映了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因为家庭教育的缺失,除了阿静阿惠这样的乖孩子,更多的是叛逆的、迷茫的青少年的状态,让人心疼又担忧。
娃:父母觉得太难养了,可能是经济上有困难,也可能是孩子太调皮了父母不想找罪受,就扔到星之园。作为父母,我觉得不能这样把孩子扔到孤儿院,因为这样会伤害孩子的心理,像太郞这样傻乎乎的孩子可能还好点。
妈:为人父母是世界上最有挑战性的事情,而且无法反悔,但是不管怎么样,抛弃自己的孩子也是毫无责任感的表现,书中没有探讨这些父母背后的故事,只着力描述这些孩子们的无奈痛苦,让人心酸。
娃:因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4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