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人畅谈中国动画,右起:大塚康生、宫崎骏、高畑勋、古川拓(《Animage》年6月号)
主编按语(读过上一次推送的读者可以直接略过按语):
40年前,也就是年3月31日至4月20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特伟、导演严定宪、摄影师段孝萱应日本动画协会邀请访日,并在东京举办了中国美术电影展映和相关的座谈活动。这次出访经过了文化部的批准,可以说是中国动画人第一次代表官方集体出访日本。
左起:段孝萱、森川和代、手塚治虫、特伟、持永只仁、严定宪,年4月摄于奈良(段孝萱提供)
年4月,中国美术电影代表团参观《哆啦A梦》的制作方之一新映动画公司后留影(段孝萱提供)在记者的提议下,手塚治虫和严定宪按照合作漫画里的pose合影留念(严定宪提供)
德间书店出版的动画杂志《Animage》年6月号以“你好!中国美术电影动画”为题对这次活动做了深入报道,并且邀请大塚康生、高畑勋、宫崎骏、古川拓组织了一次专题座谈会,题为“真切希望可以做出真正‘献给大众’的娱乐作品——加油中国动画”。当时,这家杂志的编辑是铃木敏夫。
《Animage》年6月号
从杂志刊载的座谈会实录中,可以看到日本同行对于中国动画的赞赏和肯定,也有因为文化上的隔膜、意识形态上的隔阂而造成的误解,还有基于艺术理念的差异而展开的探讨。
这恰恰是文化交流、碰撞的迷人之处,也是我们此次翻译、推送这篇译文的初衷。翻译工作是由中国传媒大学动画艺术学硕士在读的王艺菲同学承担的,任教于日本京都精华大学漫画学部的陈龑(
眼儿yanner)老师友情参与了审校。同时,留学东京的张俊硕也在初译阶段提供了支持,在此一并致谢。囿于译者、编者的能力以及审校时间,译文可能没有做到尽善尽美,诚请广大师友指正。
译文分为两次推送,本次为第二篇,第一篇链接:大塚康生、高畑勋、宫崎骏等畅谈中国动画01
史料钩沉。
——傅广超
真切希望可以做出真正“献给大众”的
娱乐作品——加油中国动画(二)
翻译
王艺菲
审校
陈龑
编辑
傅广超
关于“勇敢无畏”
——高畑VS宫崎
宫崎骏:突然又回到《哪吒闹海》的话题了(笑),曾经有一个叫做《少年王者》的绘本吧。少女被土著人抓住,眼看就要成为鳄鱼的祭品,这时主人公与大象和大猩猩结伴前来相救。大乱斗的最后,少年主人公把少女救了出来。然后,巨象背上驼着少女不慌不忙地凯旋而来,但他们离开的路上还有着土著人的尸体,大猩猩也死去了,大象也身负重伤倒下了。仔细一想还真是不得了的场面啊。
尽管如此,我看着那个少年,还是感到了他的勇敢和凛然。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因为那个时代能有这样的画面就足够了。总之,在那一瞬间我因为他的勇敢而忘却了现实,只感到被什么所鼓舞了。虽然我想做更多纯粹地鼓励孩子们的作品,想描绘出勇敢的主人公,但在现在的日本还相当有困难。当我看到《哪吒闹海》中直接地表现少年主人公的勇敢之态,就在想,现在的中国是能够这么做的啊。我的课题就是如何在日本将它毫不奇怪地描绘出来。
连载于年代的《少年肯尼亚》,山川惣治作品
高畑勋:我完全不赞成这个意见。那个,哪吒再次登场的时刻确实是有这种“情绪凝练的瞬间”。但是,我觉得日常中其实也有这种非常“聚气”的部分。所以我对所谓的“勇敢无畏”的表现真的很不感兴趣。
宫崎骏:无论是面向孩子的《灰姑娘》还是《白雪公主》,要按照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这样的作品的话,我觉得它的底蕴就是对孩子的鼓励。但,不同的作品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不同的。在那之中,我认为如果有一种能使少年受到振奋的类型就好了。那其中包含着非常危险的要素,容易被成年人所利用的要素。但是我仍然觉得应该有使少年振奋的,表现出勇敢和凛然的类型(作品)。
《哪吒闹海》人景合成宣传画
高畑勋:但是那样的类型已经有很多了。在现实中以“高达”为代表的机械类作品,基本上都在极力表达勇敢吧。只是,在表现主人公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展露出勇敢才是正道,反之,以表现男子气概或者大义凛然为目的,将主人公置后的做法就没有意义了。
宫崎骏:当然,我说的“勇敢无畏”并不是把这种“气势”当做一个卖点。意思是:不是为了迎合孩子将大人设置成坏人,或是为了写故事而刻意设定一些反常的状况,而是本身事情的发展就会有这样的结果。我们想要描绘的是:虽然人活于世身不由己容易随波逐流,也容易犹豫不决,但是人们还是有想方设法地向前迈进的积极勇敢和无所畏惧的一面。但是,这个事情啊,和我们现在所生活的时代,现代社会的艰难程度一样,非常艰难。真的,好想说“快来救救我”。(笑)
高畑勋:确实是这样呢。我们(高畑,宫崎,大塚)制作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也是,没有描绘得很好。不过,观看影片的人会有将情感代入主人公的一面。我认为我们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把“孩子们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局面时如何去做”这件事好好地描绘出来。
高畑勋、宫崎骏、大塚康生主创的《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据多位《哪吒闹海》创作人员回忆,持永只仁曾在《哪吒闹海》制作期间将此片带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进行内部放映。
大塚康生:我们不知不觉地就离“讲述中国动画”这个话题有点远了(笑),不管是讲述中国动画也好,美国动画也好,最后终归会讲到自己的作品上来啊。
与25年前的日本很相像
——中国这个国家
大塚康生:古川先生,去到中国感觉怎么样?
古川拓:去年到中国的时候,我对中国的印象就是: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都恰好能让我联想起大概25年前的日本。在百货商店里面,有我小时候经常玩的那种小卡牌啊,好玩的马口铁啊之类的玩具。
另外电影院也是,正好我最享受的就是电影了,就是我们儿时的那种感觉。从早上六点半开始放映……
大塚康生:早场的吗?诶——
古川拓:还有,来看电影的人也是从早上六点半就排起了长队。
AM:即便是这样,知道动画片的人还是很少吗?!
古川拓:是的,总之就是这种程度吧(译注:指对动画片的陌生程度)。一直照顾我们的中国随行翻译也说过,(他们)是跟着我们到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时候才看到了动画片......
大塚康生:这就和昭和30年代后期的日本很像了。我在税务局填写职业栏时写下“动画师”的时候,负责人就歪着头问我:“这到底是做什么的啊?”,如果回答“画画的”,就会被理解为“是画家先生啊”,我就说:“啊,就和那个差不多吧……”(笑)现在的话,很快就被理解(自己是做什么的)了。
AM:关于行动方面的自由,是怎么个自由法?总体上就是,自由活动?!
古川拓:嗯,是这样。不过这次的行程是“中日青年之船”主办的,所以行程安排得满满的,并且不到前一天晚上是不会知道第二天的安排的。还有,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访问的时候,对方在当天的早晨才得知我们会去拜访的消息。于是急急忙忙地做了打扫然后迎接了我们,听说是这样。(笑)
宫崎骏:这次从中国来的动画制作者们怎么样啊?他们因为怀着一种代表国家的心情,所以行动上来说应该很难自由放开吧,也不能说有失慎重的话。
古川拓:嗯,是这样。但是正式的会谈结束之后,一起去六本木的烤鸡肉串店的时候大家还是很高兴的。刚开始喝的时候中国人还都好好地坐在柜台前喝酒。随着时间推移,一个人两个人地,逐渐加入到我们的伙伴中来,在坐席上讲着俏皮话,大声笑着。
大塚康生:真好啊,那段故事。真的应该让大家看到日本文化的这样的部分。
中日动画人留影于年4月。前排左一为小野耕世,中排右二、右一为特伟、段孝萱,后排左一、左二为严定宪、古川拓(段孝萱提供)
宫崎骏:我也觉得这个很重要。如果只有3个动画人和他们的随从翻译的话,请他们来“Tele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9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