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世界都存在着对家务劳动的价值低估,认为家庭主妇不创造价值,我国尤为严重。在现如今的中国社会里,《朱家故事》就在一个个家庭里热映着,许多妈妈长期任劳任怨却被家人当成理所当然的付出,甚至整个社会都对妈妈也不太友好,总喜欢将妈妈当做超人,就像故事里的朱家妈妈一样,既要上班,还要做家务,照顾一家人。故事里的妈妈可不是全职的哦,做完家务还要上班的。当然全职妈妈也很辛苦,更不被人理解。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孩子明白,家庭的和睦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担,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做起来实在不容易。“家里的事情,爸爸做什么?妈妈做什么?我可以做什么?”最终让孩子形成在家庭中的责任意识。2、首先我抱了下自己,感觉生活中某些片段和文中的妈妈一样忙碌而充实,然后微微笑,用微笑面对生活中的美好时光。这个绘本很真实地再现了当今社会的家庭角色,我想在班上分享后,孩子们可能会更多的引起回忆和思考,审视生活的同时,去帮助长辈承担一些本属于他们来做的家事,懂得自己在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和位置,向文中结尾那样各司其职大家一同努力创造属于大家的幸福,在相互理解帮助分担中去享受大家庭的温暖……封面的妈妈明显比较累,表情僵硬,当看到家庭成员分担后妈妈有了暖暖的笑容,结尾很圆满3、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总是很注重细节,尤其是图画部分,让人读起来有种挖宝的感觉~1.封面上妈妈承载着一家人的分量,但是只有妈妈没有笑着。在故事的一开始虽然提到妈妈,却没有呈现妈妈的样貌。这都暗示着妈妈在家中没有地位。2.饭桌上,爸爸拿着报纸,上面画着《大猩猩》里的吼叫的大猩猩,还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西蒙和帕克。读着看着这样的报纸,难怪是一个对别人呼来喝去的形象。3.语言充满讽刺感。爸爸的“很重要的工作”,孩子们“很重要的课”。其实妈妈的工作就不重要吗?她在家中的“工作”更重要!4.处处暗示着爸爸和孩子们会变成猪。比如坐在沙发上的爸爸,墙上映着爸爸的影子,却是一头猪的轮廓。电灯的开关、爸爸的胸针、门把手、壁纸等等等等物件都变成了猪的模样。墙上的壁画里,那个女子的模样不见了,只剩下轮廓,暗示妈妈离开了。5.颜色的变化表现人物地位、情绪的变化。爸爸和孩子们开始参与到家务中来以后,妈妈穿上了自己的颜色鲜艳的衣服,而不是以往的家居服。妈妈笑了,不仅仅在屋子里做家务小事情,她走到了室外,可以参与大型动产的修缮。4、之前就读过《朱家故事》,今天再看,依然充满兴趣。故事中,妈妈做早餐、洗碗、整理床铺、吸地板、做晚餐、洗碗、洗衣服、烫衣服、准备食物……的画面,让我们体会到妈妈好累好累啊。当妈妈离开,父子三人不会做饭、不会洗碗,身上的衣服脏兮兮,家里弄得一团乱。他们原先的帅气与傲气,通通不见了……这鲜明的对比,以及主角和环境中猪形象的慢慢呈现,让我们感受到了爸爸和孩子们懒惰如猪。其实,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画面,也多出现在我们所教的孩子们的生活中,阅读这个故事,不仅让孩子们懂得家人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帮助与照顾。体会家人做家务的辛苦,愿意与家人一起分担家务。同时,作为父母也要知晓,替孩子做得太多,过分的呵护,会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适当的时候,父母不妨让孩子亲自动手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5、这个图画书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不要得罪女人哦!尤其是在家里。当然,这不绝对,这部图画书告诉我们,在一个家庭里,我们需要做到的是要分工明确,并且互相体谅,珍惜。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简单又幽默的故事,取自生活,却在生活中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家庭的前提是和谐,是爱,是彼此的尊重与平等。希望我们都以此有所启示与改变。6、朱家的故事中妈妈总是在辛勤得操持家务,爸爸和孩子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像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是任劳任怨的形象代言人。朱家父子那样的慵懒,他们真的像一只猪一样懒出天际,将所有的重担压在妈妈身上,妈妈的忙碌,妈妈的无奈,妈妈是那样的不开心,而朱家父子却丝毫没有察觉,但这确实应该引起学生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ly/12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