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不能治得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25.html作者
张霄娜
审核
杨茜刘凤娟
编辑
任思颖
探寻电影《千与千寻》
文化元素
课程设计
教学学段:高中学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文化的重要性
2.学会以文化的角度来解读电影
3.培养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如何去挖掘《千与千寻》中的文化元素
教学用具:PPT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课下自主观看电影《千与千寻》,并梳理故事情节。
电影介绍:《千与千寻》在年上映后两年期间陆续拿下多项日本国内、海外的电影大奖,也是第一部得到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的日本动画。在年卷土重来,再次上映,几个重磅的赞誉性头衔---“21世纪评分最高的动画电影,创造日本影史票房神话,迄今无人能打破”,也能看出电影的号召力。今天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解析这部电影。
导入:
我们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就先去了解它的文化,我们要想认识一个国家,就先去读懂它的文化,同样我们要想更好的去了解一部电影,就先去探寻电影中的文化内涵。文化是语言的载体,是国家的符号,也是一部电影内在的本质。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探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日本文化元素。
课前预习:
1.用具体实例来解读文化重要性
生: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政治课本中,告诉我们说“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中”。马上要到农历五月初五了,这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端午节,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个节日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历史,要热爱我们的祖国。
2.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日本文化有哪些方面
生:我从百度百科中查到的资料: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文化。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生:代表日本文化的十大符号(来自百度)
1.富士山2.清酒3.茶道4.艺妓5.寿司6.相扑7.温泉8.新生代文化9.抹茶10.动漫
……
师:点赞,课下预习很好。
3.试着找出《千与千寻》中的文化元素
生:服饰,建筑
生:泡澡文化
生:饮食文化
合作探究:
师:我们按着影片播放顺序,看一看电影中体现出来的日本文化元素。
一、森林文化
(播放影片开始进入森林片段)
生:疑惑表情?这里体现什么日本文化呢?
师:如果同学们对宫崎骏的电影观看比较多的话,会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电影的环保意识渗透其中,一片片森林也随处可见。比如,《龙猫》中就有一大片森林,并且其中还生活着充满灵性的龙猫。
《千与千寻》中,爸爸妈妈带着千寻也是走错路,才误入一大片森林,并意外进入神明世界。这里的森林文化是有迹可循的。
(引导学生回忆地理课中学到知识)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百分之七十左右被森林覆盖,从古时候起,日本就被称为“森林之国”,日本人也被称作“森林之族”。古人以狩猎和采集野果为生,这些人类最基本的活动都发生在森林中,并且产生了与森林相关的各种智慧,慢慢形成了日本的特有的森林文化。森林文化也反映了日本人的自然观,人与大自然是休戚与共的,是浑然天成的。森林是大自然的保护伞,森林里孕育着神灵,这正契合了电影中所说情节。
(引导学生联系我们国家目前的环保理念)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建筑文化
(播放影片千寻一家人进入无人小镇,空旷的小镇,店铺林立,千寻还看到了一家突突冒着浓烟的“汤屋”)
(指导学生注意日本建筑的特色)
师:这就是同学们预习中提到的建筑文化。在这部电影中中式、西式和日式风格建筑是交叉在一起的。千寻和爸爸妈妈走出隧道,再回头看的时候,这其实是一座传统日式风格的钟楼。再来看汤婆婆经营的“油屋”取景自日本爱媛县的“道后温泉本馆”,据说道后温泉约在年前“开池”,号称日本最古老的温泉。名副其实的日本建筑,层层叠叠的木质房屋。千寻居住的地方也十分有日本特色,家具都很低矮,家具移开后就席地而睡了。
三、万物有灵文化
(播放影片中神明下船后,穿过小桥,进入熙熙攘攘的汤屋)
问题:同学们看到了哪些神明?
生:自由回答
师:宫崎骏本人曾在采访中说过:“在我爷爷的时代,神明被认为是无处不在的。树、河、虫、井都有神。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就不再相信这些了,即便如此,我还是很喜欢原来那种因为神明无处不在所以我们应当对任何事物都报以尊敬的态度。”
日本文化-万物有灵。日本民间说法有“一粒米上有七个神灵”,在日本认为万物皆有灵性,这也源自于日本文化的起源-绳文时代的“泛灵论”。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神灵,有在电梯护送千寻去到汤婆婆处的大萝卜神,还有原本肮脏不堪的河神,还有重要人物无脸男的面具神。如今的日本文化中,神道教无处不在,这种观念在日本的各个方面都根深蒂固。
四、泡汤文化/温泉文化
(播放影片中各路神明泡澡片段)
问题:日本人喜爱泡澡,同学们有了解吗?
生:影视剧中有体现并举例说明
师:日本人笃信神佛,而无论神道还是佛教都讲究洁净与沐浴,而水可以清洁身体。泡澡又名泡汤就更是日本文化的一张名片了,估计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日本人更喜欢泡澡了。日本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火山,所到之处都有温泉涌出,这就更为泡澡文化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去日本泡温泉是一种完全的文化体验。日本自古以来就有温泉治疗的传统,认为泡汤可以调理身体,促进新陈代谢,促进健康。影片中八百万神灵在夜幕降临,乘船陆陆续续的来到汤屋,享受着泡汤,洗去一身的疲惫,更有河神清理完垃圾后,神清气爽的离开了。
五、服饰文化
师: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在预习中提到的服饰文化。在同学们印象中,日本特色的服饰是什么呢?
生:和服,木屐鞋
(老师出示图片)
师:对的,这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服装了。一开始千寻和爸爸妈妈驾车去往新家的路上,穿的衣服都是和我们一样的短袖上衣和裤子。但是在进入神明世界后,千寻在汤屋工作时穿的衣服就是日本传统服装了。千寻和小玲穿的是一身粉红色圆领衫,内穿腹挂,也就是肚兜,这属于和服的一种,称为狩衣。为了方面干活,会在袖子上系上缚膊,有时会系上一条围裙。再看看汤屋其他女工作人员,则穿着各种鲜艳颜色的和服中的浴衣。
白龙上身穿的是白色的男士短款简易和服,下身是蓝褐色的七分裤,也属于简化版的狩衣,穿着木屐鞋,没有戴帽子,这也是一种特权的象征,代表着在汤屋仅次于汤婆婆的崇高地位。那同学们在注意一下他们的妆容呢?
(老师出示电影中前台男管事图片和女工作人员图片)
我们看到他们的额头上都有两个小黑点,这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流行的眉形,剃眉毛,再画点,这也是我国唐朝服饰造型的日本分支发展。
生:窃窃私语“还是我们唐朝服饰好看”
六、言灵文化
师:最后,同学再来思考一个问题,影片中有一个情节,“名字一旦被夺走,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这个问题呢?为什么名字这么重要呢?
生:名字代表着我们自己,一旦忘记了自己是谁,就被别人从精神上所控制了,迷失了方向。
师:非常好,为你点赞!
下面大家一起来看一段材料(源自百度文章)
“言灵”是指某种依附于语言之中的灵力。“言”在日文中的发音不仅能够表示语言的“言”,同时还可以写成代表事物的“事”,而“灵”的发音则可以写为代表某物灵魂。因此,“言灵”不仅具有“言灵”的含义,同时也隐含着“事魂”,即事物的灵魂、核心;以及“言魂”,即语言的灵魂、核心等意义。
师:这就是日本的“言灵信仰”,其实这也是我们开头讲过的“万物有灵”的一方面,语言也具有神奇的魔力,语言也有神灵的存在。
名字作为一种言语符号,有着神圣的意义,名字是千寻与现实世界最为关键的一个联系,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影片中这样强调名字的重要性了。这是日本的言灵文化。
生:若有所思。
总结:
对日本这个国家,我们总是有着复杂的情感,但是思想、艺术、电影都是不分国界的。今天我们通过这部电影对日本的森林文化、建筑文化、万物有灵文化、泡汤文化、服饰文化和言灵文化有了一定了解。一部优秀的电影犹如一部文学巨著,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有很多,《千与千寻》这部电影对我国的动漫有很大影响,比如在年上映的电影《大鱼海棠》中就有太多《千与千寻》的影子。好,今天课下作业就是有关电影《大鱼海棠》的,这部电影以中华文化为价值导向,那么请同学们分析电影中蕴含着哪些中华文化。
作业:分析《大鱼海棠》中蕴含的中华文化。
参考书籍
《日本的森林文化及其理想模式》北京林业大学学报年6月第6卷第2期《千与千寻是如何驾驭中日西三种风格的?》文双木《万物有灵-千与千寻的文化符号探究》文果粒橙《千与千寻: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充满奇幻色彩的唯美童话》网络文章
《千与千寻的服饰符号与汤屋的阶层结构》网络文章《试论日本神道中的“言灵信仰”》网络文章
后记:
第一次提交作业,在排版设计方面还不十分熟练,操作也许有差池,希望老师可以谅解。
自今年2月份进入网师电影课程以来,从开始的踌躇不前、一头雾水,到今天已经可以设计自己的电影课程,虽然还不完善,这要感谢讲师刘丽赏老师的引领和指导。
我想在这疫情期间,如果不是有网师课,我可能会稀里糊涂的就度过了这三个月时间。从2月份打了两次卡,到现在打卡28次,虽然不多,但每一篇都是自己反复琢磨,不断思考,一个字一个字从笔下流出,请允许我进步得慢一点,我会努力前行。在这过程中,感谢组长刘文生老师的鼓励,永远忘不了第一篇打卡被老师置顶的喜悦,谢谢!
这篇课程设计的灵感来自于顾芯瑞老师在年4月24日打卡文章《服饰文化》,之前一直徘徊在《打开别样教育世界》中关于电影主题的深度挖掘,虽然刘老师第三次课程中告诉我们课程从来不是一种模式,但是自己的思路仍然打不开,在看了顾老师这篇打卡文章后,豁然开朗。感谢顾老师,!感谢电影课程的每一个努力的学员老师,给我了动力。
这篇作业也参考学习了网上关于日本文化的介绍,因为手头书籍有限,网络资源更容易获取,但都是经过了自己思考、消化、吸收,最后呈现了这篇教学设计。同时也感谢网络资源。
最后,我用刘文生老师一句点评语结束:“让我们网师作伴活得潇潇洒洒,打卡作业共享教育繁华”!
作者简介
张霄娜,女,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曾荣获校级、中捷产业园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参加第二届中捷斯外交年会,担任翻译秘书。年走上工作岗位以来,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懈怠。教师,传道授业解惑,不仅教书更是育人。在不惑之年遇到新网师,和“尺码”相同的伙伴们一同前行,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投稿邮箱:xinwangshiwxgzh
.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ly/4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