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要点
智能手机迈入“颜值时代”,金属中框+双玻璃方案风潮渐起
在智能手机性价比快速提升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于硬件指标的辨识度下降,而外观创新则是最直接的差异化途径。我们认为,金属机壳由于其固有的电磁屏蔽特性导致外观上不可避免的缺陷以及与新兴技术的不匹配,未来在OLED柔性显示、无线充电、3D玻璃等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金属中框+双玻璃”方案大概率成为新一代高端智能手机的外观潮流。可以看到在-16年间采用双玻璃方案的机型明显增多,仅16年发布的就有约12款,其中采用3D玻璃作为后盖板的达到5款,重视无线充电技术应用的三星更是成为玻璃机壳的忠实拥泵。
2.5D、3D技术推升玻璃盖板单价,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中国玻璃网数据,2D、2.5D、3D玻璃手机面板的单价大约为10元、25元、70元。根据IDC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规模的预测,-年智能手机的出货量将达到15.1亿、15.9亿、16.7亿部,参照金属机壳渗透率提升的历程,以当前玻璃盖板产品单价水平测算不同玻璃机壳方案的市场空间:年,2.5D+2.5D方案下玻璃机壳的市场空间可达亿元,2.5D+3D方案下玻璃机壳的市场空间可达亿元,3D+3D方案下玻璃机壳的市场空间可达亿元。由此计算可得,17年三种方案较当前“2.5D+金属机壳”方案所对应的玻璃盖板产值同比增长%、%、%。
公司是国内玻璃盖板加工龙头,将显著受益玻璃机壳兴起
由于智能手机端的玻璃盖板产品具有高定制化、高精度、多学科综合运用的技术特点,对企业的设计、研发、加工能力有很高要求,推高了行业的技术壁垒。公司在2.5D、3D玻璃技术领域深耕已久,早在上市之初公布的94项专利中就涉及10余项自主研发的3D玻璃技术相关专利。14年便自主研发完成了2.5D/3D玻璃热弯成型技术和热熔成型技术,15年通过新的丝印技术大幅降低了3D产品的后期处理成本。为抓住厚积薄发的良好机遇,今年4月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过49亿元,其中16亿元用于建设“3D曲面玻璃生产项目”,该项目计划年产能万片,预计年收入67.8亿元,年净利润11.2亿元,建设期1年。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2.5D、3D玻璃、特种陶瓷、蓝宝石技术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和坚定产能布局,预计公司16-18年可实现亿、亿、亿元营收,归母净利润15.18亿、25.70亿、33.69亿元。参考苹果产业链公司估值,我们认为公司6个月合理估值范围为17年30X-35X,对应目标价35.33-41.22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双玻璃方案渗透速度低于预期;新建产能投产进度慢于预期
目录
5年实现近3倍营收的玻璃盖板龙头
蓝思科技成立于年6月29日,由成立于年12月21日的蓝思科技(湖南)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公司于年3月18日在创业板挂牌上市,主营业务是视窗触控防护玻璃盖板、触控模组以及视窗触控防护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Pad、NB、PC、数码相机、汽车仪表盘等。
截至16年三季报,公司大股东蓝思科技(香港)、群欣公司分别持股75%、7.3%,其中蓝思科技(香港)由公司发行人周群飞女士%控股。
视窗触控防护玻璃盖板是加之于显示屏外、用于对触摸屏的触控模组、显示屏和对非触摸屏的显示屏进行保护的透明镜片。由于触摸屏的触控模组属于精密加工的灵敏元器件,若裸露在外容易因磨损、尖锐物品划伤而影响其使用效果和寿命,非触摸屏的显示屏(特别是液晶显示屏)容易受挤压而造成光斑、黑块、水波纹等而影响其使用,因此需要在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平板电视等的显示屏外增加一块防护屏,用于保护触控模组和显示屏等免受损伤。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公司年营收60.3亿元,归母净利润12.36亿元,年营收约为11年的3倍,达到.27亿元,同比增长18.83%,对应归母净利润15.43亿元,同比增长31.09%。
上半年iPhone销量下滑拖累业绩表现,三季度拐点确立
公司凭借多年积累的生产技术及经验,长期作为苹果、三星这两家智能手机巨头的玻璃盖板重要供应商。16年上半年,苹果、三星两大客户的合计营收占比为64.31%,其中苹果占比为34.29%,达到19.3亿元。
但是由于iPhone作为高端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已经较高,新款iPhone创新不足所激发的换机动力减弱,智能手机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造成苹果手机的出货量在今年上半年出现明显的下滑,一二季度的同比增长均为负值,分别为-16.34%、-14.95%,未来,基于苹果品牌忠诚度以及iPhone十周年新品推出周期,销量走势有望企稳反弹。相比之下,三星二季度的销售量仍实现了5.19%的小幅增长。
受苹果销量下滑以及年初产线自动化改造的影响,公司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6.58亿元,同比下滑34.66%,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下滑63.92%。
受益于苹果、三星等新品的发布,2.5D、3D玻璃的大范围应用提升了产品ASP,公司三季度的经营状况出现显著改善,单季营收创上市以来新高,达到49.9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43%、37.44%,摆脱了16年前两个季度的同比负增长态势,业绩拐点确定。
客户结构逐步多元化,国内客户收入占比稳步提升
基于公司规模、产能的扩展,市场品牌的确立,公司陆续的客户结构逐步实现多元化,与微软、亚马逊、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以及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品牌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尽管苹果、三星仍是公司的前两大客户,但是合计营收占比已经由12年的77.24%降至64.31%,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
在国产手机品牌华为、OPPO、VIVO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公司国内客户的营收规模由12年的1.63亿,增至16年上半年的8.09亿,同比增长6.4%,增速明显加快。预计年HOV三大品牌总量将达到3.5-4亿水平,对国际市场和产业链的影响力赶超苹果、三星,公司来自国内客户的营收有望进一步提升。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毛利率水平保持稳定
由于消费电子产品具有时尚性强、品牌性能更新速度块、品牌多样等特点,消费电子品牌厂商在技术和材料方面不断更新、升级以谋求差异化竞争,保证市场份额和竞争力。因此公司需要紧跟客户诉求和技术路线进行研发设计。
从年至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重持续增加,由2.44%一路增至12.02%,15年全年公司研发投入规模达到11.44亿元,同比增长27.54%。
对于新技术的重视,对于全球领先客户需求的及时掌握,使得公司在近两年价格竞争严重的消费电子市场中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毛利率,14至16年上半年均在22%以上水平。
自动化改造正在进行,积极尝试布局机器人
顺应智能制造、工业4.0的发展大势,公司加速推进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的导入和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在产能、营收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公司的员工总数却在15年同比减少了15.55%,实现人均营收24.76万元。同比增长40.72%,自动化改造成效显著。
除了单纯引进设备进行产线的自动化升级改造,公司在今年7月公告出资万元合资设立蓝思智能机器人公司,积极尝试布局机器人产业,以实现机器人开发、零配件组装、机器人制造、机器人技术咨询、智能化技术研发等。
智能手机迈入“颜值时代”,金属中框+双玻璃方案风潮渐起
在智能手机性价比快速提升的过程中,消费者对于硬件指标的辨识度下降,硬件性能提升所带来的边际效用改善被削弱,各品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严重。因此手机厂商往往通过操作系统的优化、外观设计的美化、品牌文化内涵的塑造和注入来提高产品辨识度,实现“圈粉”目的,因此消费者手中的智能手机已经逐步成为一种身份、品位、情怀的象征。
而外观的创新则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差异化途径,智能手机的机壳先后经历了塑料、玻璃、金属、陶瓷等不同材料的兴替。我们认为,在OLED柔性显示、无线充电、3D玻璃等技术日渐成熟的基础上,双玻璃方案大概率成为新一代智能手机的外观潮流。
智能手机技术创新使得金属机壳的劣势显现
为保证手机信号质量,金属机壳外观缺陷不可避免
为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手机精致外观的诉求,金属机壳完整的加工流程一般涉及铝挤、DDG、粗铣内腔、铣天线槽、T处理、NMT纳米注塑、精铣弧面、精铣侧边、抛光、喷砂、一次氧化、高光处理、精铣内腔、二次阳极、铣导电位、热熔螺母这16个流程。
由于电磁屏蔽会削弱手机射频信号,所以信号问题一直是困扰智能手机壳的重要瓶颈。当前的金属机壳必须通过开槽的方法为信号提供通路,因此铣天线槽就成为加工流程中最重要、最难的一步,在保证工艺精度、均匀度的同时,必须要保持必要的连接点以保证机壳整体的强度和整体感。
正是由于铣天线槽的必要性,金属机壳背后的开槽和因此而生的“白色带状区域”就成为其无可避免的外观缺陷,难以通过其他的美化手段弥补,这对于越来越注重“颜值”的智能手机市场而言,限制了品牌厂商塑造差异化外观的空间。未来,随着无线通信发展,MIMO技术、5G技术的演进使得天线设计将愈发复杂,金属手机壳的对信号的干扰问题将更加突出。
金属机壳无法满足无线充电应用
无线充电技术已经在智能手机市场开始渗透
如今消费电子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消费者日常需要充电的产品众多,更有许多互不兼容的充电接口,诸多的充电线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无线充电以其简捷和便利受到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ly/7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