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猩猩 > 大猩猩的繁衍 > 南洋群岛巴厘岛东帝汶
当前位置: 大猩猩 > 大猩猩的繁衍 > 南洋群岛巴厘岛东帝汶
我们之前说到,马来人实际上主要占据的是南洋群岛中的几个大岛。对于那些小岛他们原来并没有足够的兴趣。而这些岛屿上散布着更为原始的部落,我们之前的教科书上往往将之归为棕色人种。在此我无意于展开人类学方面的研究,大家只究清楚在南洋群岛上仍然存在比马来人更早的原住民就足够了。 在印度尼西亚的马来人集中居住在“大巽他群岛”上的四个大岛上,包括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上。其余的那1万多个岛屿则多为无人岛(或者是所谓棕种人,或澳大利亚人种所居住)。这其中就包括与“大巽他群岛”相对应的“小巽他群岛”。 马来人最早开始大规模进入这一地区,是由于14世纪穆斯林势力的入侵。在伊斯兰教的强大压力之下,坚守印度教的马来人开始大批从瓜哇岛移民至“小巽他群岛”最西面的巴厘岛。这些原来并不被马来人放在眼里的小岛,也开始逐渐接受马来人的渗透了。从地理位置上来讲,小巽他群岛的正好处在南洋群岛与大洋洲的过渡地区。前者的主要居民为马来人,后者则为所谓“澳大利亚人种”的原始部落所占据(包括新几内亚岛)。印尼的马来人对这一地区的自然渗透是很自然的,毕竟相比于这些更加原始的部族,马来人还是占据了文化上的优势的。从地缘的角度,我们有理由相信,马来人现在所占的那些大岛,原来也是被这些更加原始的“棕种人”所占据的。 不过印尼最终能够能小巽他群岛的绝大部分划入国土范围内,还是要拜它原来的宗主国——荷兰所赐。要不是西方殖民者将所能到达的每一寸土地都划了界,印尼也无法形成现有的国土范围。这并不是他们一家的问题,事实上在那些尚没有形成国家概念的地区,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不过荷兰人并没有占据小巽他群岛的全部,这也为日后留下了隐患。昨天说到小巽他群岛,这是一组在南洋诸岛中算不上大,但也有些体量的岛链。最起码大家还是能在地图上清晰的看到他们的存在。 对于这一群岛来说,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西端的巴厘岛与东端的“东帝汶”。 巴厘岛之所以出名主要是源于它的自然环境,做为全球知名的热带渡假胜地,它是无数旅游渡假者所向往的地方。即使是在中国,在许多大城市中,巴厘岛也成了很多新人旅行结婚的好去处。如果说巴厘岛的景色可以称得上是很多人梦想中的“天堂”的话,那么穆斯林极端分子在年10月12日晚制造的巴厘岛恐怖爆炸案,就让这个人间天堂,瞬间变成了地狱。一共有人失去了生命,多人受伤。 穆斯林极端分子之所以选择巴厘岛做为恐怖袭击地,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个小岛是马来群岛印度教最后的保留地。之间我们说到,在15世纪穆斯林势力大举进入马来群岛时,仍然坚信印度教的马来人逃入了这个小岛。目前岛上有多所印度教寺院,最认为是印度以外最象印度的地方。在那些穆斯林极端分子看来,在这样一个被异教徒占据的小岛上进行“圣战”是理所应当的。尽管这些印度教的信徒很多和他们一样都是马来人。 另一个原因是在这里发动袭击,还能够有效的打击穆斯林最大的敌人——基督徒。由于地理上的接近,澳大利亚的渡假者是巴厘岛上最主要的游客来源。在这次袭击中,澳大利亚人是主要的袭击目标。巴厘岛特立独行的宗教信仰和他的地理位置,注定会让这里成为一个不太平的地方。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它还有另外的意义。 之间我们在〈中国海权突围〉中已经说到过,中国如果想摆脱马六甲海峡的掣肘,就必须另外找到可以替代的航线。尽管张召忠将军在电视节目中坚定的说到,中国要想进入印度洋,只有走马六甲海峡这一条经济路线,否则就只有绕经澳大利亚的东侧。但事实上我们知道,最起码还有两条经过印尼的航线可供中国选择,他就是巽他海峡和龙目海峡。关于这两条海峡的背景资料,我们已经在海权突围中详细贴过了。现在我们只需对他们的具体位置再明示一下。巽他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爪哇岛之间,之所以叫“巽他海峡”则是源于“大巽他群岛”;而龙目海峡就在巴厘岛的东侧,对面的那个小岛就叫龙目岛。也许为了让这条海峡更具有知名度,应该将它改为“巴厘海峡”。不过对于军事家来说,炒热这一条海峡并不会带来直接的好处。在龙目海峡的北面有一条“望加锡海峡”,位于加里曼丹岛和苏拉威西岛之间,在进入龙目海峡之前还需经过望加锡海峡。这三条海峡的共同特点就是都在印尼领海基线以内。 由于这两条航线相比马六甲航线还是略长,因此出于经济的原因,在和平时期大部分的船只还是走马六甲那条线。不过对于军事家来说,这两条航线却是不错的选择,最起码可以避开马六甲那些拥挤的商船。作为这个星球上最为强大的海洋帝国,美国人需要不停的穿行于印度洋之间。它的海面舰艇习惯于走西面的“巽他海峡”,而望加锡海峡的特点是很适合潜艇的通行的。因此美国人的那些“海底幽灵”当然喜欢穿行于它,再越过龙目海峡进入印度洋了。 既然中国人已经决定将军事力量扩散到印度洋,那么这两条海峡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尽管美国人认为对于这种“国际性海峡”当然的享有“通过性航行权”。但事实上中国在穿行于这些位于印尼领海之中的海峡时,并不能无视印尼的存在。除非你能够强大到美国的地步。(如果稍加注意的话,能够在新闻中找到关于中国潜艇在龙目海峡附近活动的消息) 注:通过性航行权最初是由海洋大国提出的,最终得到《海洋法公约》认定的权利。即无论何种船只,均可以迅速不间断的通行其中。其权力高于在领海的“无害通行权”,即不能以其有害而阻止其通行)对于巴厘岛来说,地理位置注定了它会卷入大国的政治斗争中。不过它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最起码在“小巽他群岛”的东侧,有一个难兄难弟曾经吸引了更多政治家的目光。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东帝汶。初一看到东帝汶这个名称的人,一般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有没有“西帝汶”。没错,的确有西帝汶。不过这两个东西帝汶并不是指两个岛,而是一个岛的东西两侧。这个被分为东西两块的岛屿当然就被叫做“帝汶岛”了。 关于这个岛屿为什么会被分成两半,看过前面内容的朋友心里应该有了答案。的确,和新几内亚岛、加里曼丹岛一样,这又是西方殖民者划分殖民地的结果。这一次参与分脏的双方当事人分别是荷兰和葡萄牙。如果你仔细的看那张〈南洋诸岛殖民地图〉就应当能够注意到这一点了。要是没看清楚也不要紧,我再贴一遍。上图之前我们在分析欧洲殖民者兴趣的顺序时谈到,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的海洋霸主。不过美洲的财富消磨了他们的进取心。这使得他们最终退出了对亚洲的争夺。西班牙将麦哲伦用生命代价换来的“菲律宾”移交给了美国,从此彻底的退出了亚洲的殖民战争。 而葡萄牙人要做得稍强一点。在败给荷兰人后,他们仍然在中国的东南部保有了一小块殖民地,它就是澳门。不过葡萄牙人也创造了一个历史,那就是将这块欧洲人在东亚地区的第一块殖民地(16世纪从明朝租借)一直保有到新的千年来临之前(年)。 在南洋群岛的最南部,葡萄牙人也同样保有了那么一小块更多象征荣誉的殖民地——东帝汶。对于最早殖民南洋群岛的葡萄牙人来说,这也许是难以接受的,他们甚至不能保有这个小岛的全部。不过相比于它的西班牙邻居,葡萄牙人已经做得够好了。 这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殖民地,都可以让葡萄牙人回忆起当年的荣光。不过这两个弹丸之地毕竟已经不能为变身为三流国家的葡萄牙带来更多的利益了。因此在决定将澳门交还给中国之前的年,葡萄牙人同意放弃东帝汶的宗主权,允许其独立。 不过东帝汶人还没来得及高兴,就于当年被印尼出兵占领了。所以我说印尼人在处理领土问题上要比马来西亚人果断的多。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浪漫点的想法是荷兰人没有交给印尼人“自由、平等”的概念,但我更愿意相信,相比于年建国的马来西亚。年的印尼政治家应该已经意识到每一个小岛周边都可能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如果马来西亚再晚一年建国,也许文莱的苏丹就没有那么舒服了。 注:年2月24日至4月27日,联合国在日内瓦召开了第一次海洋会议,开始讨论相关海洋法的建立。年联合国召开第三次海洋会议正式决定制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尽管东帝汶的岛民主要为马来人与当地棕种土著混血而产生的新族群。但如果他们能够依然信奉伊斯兰教,甚至象巴厘岛那样笃信印度教。那么印尼仍有很大可能继续占有这块土地。不过葡萄牙人多年的统治,已经让岛上9成以上的居民成为天主教徒了。在文化同化的问题上,天主教永远是基督教所有教派中做得“最好”的。 基于宗教的原因,西方社会无法容忍东帝汶的基督徒们处于穆斯林的压迫之下。除却原宗主国葡萄牙,最为活跃的就是东帝汶的近邻——澳大利亚。 对于澳大利亚来说,宗教问题和东帝汶人民的权利并不是它主要关心的,澳大利亚更 看透了这一层的地缘因素,我们就能理解。当东帝汶在联合国的干涉下,于年成为新千年第一个新生国家后,澳大利亚就成为了东帝汶最大的“援助国”。事实上,早在年,印尼同意东帝汶独立,并由此引发东帝汶的流血冲突时,澳大利亚就已经获得联合国的授权带领多国部队进入这一地区执行维和任务了(这场冲突造成20万新印尼的东帝汶难民逃入西帝汶)。 澳大利亚热心于东帝汶的事物,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不过远在东亚的中国也对东帝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对于这一点我们当然也可以理解成是对东帝汶所拥有的石油资源感兴趣,毕竟高速发展的中国正在世界各地找寻可控的资源(包括韩国、日本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对东帝汶的资源很感兴趣)。 资源当然是引发中国兴趣的重要因素,但如果认为中国的观注点仅仅放在对资源上,那就低估了东帝汶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了。前面已经有朋友指出了,中国更加重视的是东帝汶的战略价值,也就是他的地理位置。那么我会就要分析一下这甚至不能称为一个完整的“岛国”的弹丸之地(半个岛),对中国究竟有什么意义。 先上图:东帝汶战略位置示意图之前在〈新世界岛〉论一章中曾经为“新世界岛”(美国)标示出了三个“世界岛外围地区”其中的英国和日本,是分别用来制约欧亚大陆东西两个“边缘地区”的(中、欧)。 对于正在兴起的“欧亚大陆南边缘地区”,也就是印度,美国并无法在其左近找到合适的对象,托付这样重要的战略位置。最终这个重任被交给了印度洋与太平洋交界处的澳大利亚。 尽管用澳大利亚来制约印度,并不象日本和英国那样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但这一新提升的“世界岛南外围”地区同时能对另一个更具威协性的潜在对手——中国(东边缘地区)构成战略威慑,以阻止中国向南太平洋地区过渡渗透。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美国重新评估“美澳军事同盟”的作用,是必然的选择。 不过大国战略永远是在控制与反控制之间反复博弈。就中国说,目前并没有可能和美国直接对抗。但对于日本和澳大利亚这两个海洋帝国的外围地区,中国并非不能做什么。 在东亚部分我们分析过,日本对于中国真正有军事威慑力的地区并非是日本本土四岛,而是冲绳群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琉球(日本本土实际上并不处在中国对面)。如果没有这一岛链,日本的战略作用将大打责扣,中国将很容易的东出太平洋,直接面对关岛上的美军。这也就是驻日美军必须将基地设在琉球,而新闻上被美国大兵所QJ的又总是冲绳少女的原因。 中国反制这一岛链的突破口在于台湾,如果台湾能够控制在中国手中,中国海军不仅可以无障碍的进入太平洋,而且可以对冲绳构成直接的威协,美国用日本来制约中国的战略将被彻底打破。也许只有到那一天,冲绳的居民才可能真正的过上〈离开美军的日子〉 鉴于另一个对中国构成战略威协的“世界岛南外围地区”——澳大利亚来说,目前所能对中国构成的威协要小得多。尽管澳大利亚军方已经将中国列为主要的军事威协,但他们也承认,中国形成真正的威协还很遥远。 不过既然美澳双方已经开始针对中国做战略布局了,中国的政治家们也不能不有所反应。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澳大利亚附近找一个合适的地区,以将中国的势力渗透进去,进而起到反制的目的。 单纯从地理位置上讲,印尼也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控制这样一个有2.5亿人口的穆斯林国家,即使是美国也不会做此打算。除非印尼边上有一个象印度之于巴基斯坦的死对头。不过环顾四周,印尼本身并不存在这样的威协,相反做为地区大国,印尼倒是一直有意成为整个东南亚的领袖。对于这样一个国家,中国最多只会拉拢,让其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状态,而不会期望与建立美——英那样的紧密联盟。好在中国和印尼之间实际上并不存在地缘上的冲突,尽管中国以印尼所要求的专属经济区,有部分伸至南海“九段线”内为由,将印尼拉进南海问题当中。但实际上中国和印尼双方实际都清楚,如果依〈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双方并不会真的产生利益冲突(这在南海部分有详细分析)。当然,将纳土纳岛划进中国的想法是非常不现实的。即使中国能够找到古代某一中国藉渔民在这一地区曾经生活过的证据,也并没有地缘和政治上的可能性,将之纳入国土。之前有朋友曾经问过,上世纪90年代中国是否曾经在地图上将纳土纳群岛划进中国地图,后来又取消了。我并没有看到相关证据。即使曾经有过,在最多是在向印尼表明一个态度,即我并不会以你为目标。 事实上出于现实的目的,中美之间如果有一天联合起来制约印尼的可能性反而要大些。毕竟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并非不存在极端势力做大的可能性。如果印尼不可能成为中国可靠的战略伙伴,那么大洋洲寻找一个可能的渗透对象了。可惜的是政个大洋洲与其说是个洲,不如说是一个大岛。整个洲可以说就是澳大利亚一国独大,因此才会有“澳洲”之说。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勉强能与之抗衡的国家出来,那就是新西兰。不过这个岛同样为英国后裔所占据,中国在上面不可能有机会。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另一个可能的选择。事实上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它比新西兰要更加合适,最起码它在澳大利亚的北边,从地缘上讲,一个处在澳大利亚南部的国家,并不符合中国防御型的战略要求(对澳大利亚)。 不过这个位于亚洲与大洋洲交界处的岛国,在政治上并不稳定,即使在与中国人的交往当中,他们也经常游走于北京与台北之间(年曾与台湾短暂“建交”,不过只有三天)。最近网上有个帖子,在描述台湾在巴国的影响力,其中还牵扯到某电视演员。无论是否属实,都可以做一个参考。 即使没有台湾的介入,澳大利亚也足以对大洋洲边上的那些小国施加足够的影响力。也许中国能够依靠努力,与这些岛屿合作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海底资源),但如果再想进一步,难度是非常大的。 附:大洋洲地图既然在大洋洲没有什么机会,那我们还是要将视线转回到亚洲。尽管我们不知道,在联合国支持东帝汶的决议当中,中国是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最起码我们知道,仅仅是在澳大利亚人军事进入东帝汶几个月后(年9月派驻维和部队),中国就一反常态,积极的参与国际事物,向东帝汶派出了维和警察,当然这一切都是在联合国的援权之下进行的。 也许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不过在以往的日子里,中国总是谨小慎微的避免担上“干涉他国内政”的名声,即使是在联合国的授权之下。这一次一反常态的积极参与东帝汶的安全工作,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只是因为石油。另一个可以提供佐证的事实是,当年东帝汶宣布正式独立的时候,中国就迫不及待的抢在澳大利亚前面,成为第一个承认东帝汶独立的国家。你也许可以这是与台北外交争夺战的一部分。但中国这样做却很可能让另一个中国需要重视的对象——印尼很不爽。事实上澳大利亚如此积极的介入东帝汶事物,就让两国关系陷入紧张状态。 信奉实用主义的北京方面这样做,只能说明东帝汶对于中国的战略价值并不象它的国土那样小。从这张〈东帝汶战略位置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东帝汶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正好处在澳大利亚的上方,也就是北部中间位置。西可入印度洋,东可望南太平洋。如果中国能够控制这一地区,无疑会让澳大利亚如哽在喉。 我们并不能期望这样一个小岛(实际上是半个),能够对中国有多大的战术价值。即使中国能够象古巴导弹危机中那样,将中程导弹部属在岛上,也并不能够对澳大利亚构成足够的威协,美澳军事同盟完全可以在第一波打击中这种威协消除。 不过中国并不无可能,也没有必要这样做。正如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威协更多的是战略上的一样。中国所需要的也只是战略上的反制作用。能够在东帝汶建立雷达监测站一类的军事预警装备就足够了,正如我们对印度所做的那样。如果中国能够最终完成这一战略部属,那么美澳军事同盟无论是要西出印度洋,还是东出太平洋的时候。中国都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情报。 对于拥有大批战略分析专家的美国来说,当然不会不清楚中国的这种战略意图,因此你会看到美国和澳大利亚极力想将中国势力挤出东帝汶的消息。不过相比澳大利亚对东帝汶所具有的地缘优势而言,中国也并非没有优势。最起码东帝汶是一个亚洲国家,他所参与的政治事务一般而言都是在亚洲范围内。而这让中国拥有了施加影响力的可能性。 对于由地缘而引发的政治孤独性,澳大利亚并非没有感觉。相比英国能够参与欧洲事务,日本能够参与亚洲事务而言。澳大利亚如果不能在政治仍不能与任何一个“边缘地区”发生直接联系的话,它的价值将被大打折扣。从地缘的角度和目前所主要针对的目标来看,澳大利亚加入“脱欧入亚”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因此如果出现相关新闻,你并不需要感到惊讶。当然这并不是指澳大利亚需要在地理划分上做出改变,而是说它需要更多的参与由亚洲国家组织的政治、经济体当中。 这种介入会是全方位的,尽管目前还看不到显著的政治成果。但那永远让人伤心的中国足球已经体验到澳大利亚人的威协了。在澳大利亚加入亚足联后,中国足球进入世界杯的希望将更加渺茫。尽管我一直认为年,跟年没有质的区别(反正我也活不了这么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j/1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