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你和孩子过的不是同一个儿童节。
文
九九消寒
五四青年节不过,六一儿童节得过。
卡通气球手上牵,小猪佩奇身上纹,在不放假的周五宠自己一会儿,向生活、向时间撒个无伤大雅的娇。这是80后、90后的娱乐方式,真正的小孩儿不懂,也不能参与。
80后、90后们也会看两集《喜羊羊与灰太狼》(以下简称《喜羊羊》)《熊出没》《小猪佩奇》,并将原动画异化成鬼畜、段子等亚文化,津津有味,但多数时候他们更愿意追忆自己的童年,认为现在的小孩不看《黑猫警长》《宝莲灯》非常可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回忆。每一代长大成人后都难免会有怀旧情结。“国漫巅峰,我们再也拍不出”,“浮躁的社会再也拍不出经典的动画片了”……这样的声音听了太多,以至于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什么那些掌握着话语权的人这么看不上现在的国产动画片,真的只是因为怀旧吗?还是旧的里面有什么当下缺失的东西。
国漫缺少能够打动成人的童真?
除了画质,《宝莲灯》《天书奇潭》和现在的《熊出没》《喜羊羊》区别在哪里?鹦鹉君觉得,很大的一个区别在于:是否具有普世的童真。
沃尔特·迪士尼曾说:“我不是主要为孩子们制作电影,而是为了我们所有人的童真,不管他是6岁还是60岁,最糟糕的不是人们没有天真,而是可能被深深地埋没了。”
文化产品的迭代是必然的,这是文化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下生命力的体现。但这种生命力必须有一个精神内核,在动画片里,这个精神内核就是童真。动画创作者需要把握的不仅仅是动画风格、动画形象,更要为童真找到一条普世的传播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延长一部动画作品的生命周期,将其社会价值发挥到最大。
这也是观众为什么会调侃《小猪佩奇》幼稚,甚至由此衍生出一种逆向审美,却十分尊崇《龙猫》《大圣归来》这类动漫。
于是又回到了中国为什么没有宫崎骏的问题。中国的动画从业者为什么成长得如此缓慢?为什么中国孩子看的国产动画越来越少?
当面对一群最真、最纯的孩子时,很多人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希望用主流价值观、用传统文化为作品打底,而不是用内心的童真与孩子对话。
每个人都曾是孩子,但有很多人已经忘却了儿时的心境。但正如沃尔特·迪士尼所说,这种纯洁的心境其实从未消失,只是被岁月深深掩埋了。
能否很好地发掘这份心境(童真)是做好儿童动画片的关键。
“孩子的心境”如何保持?
心境很多时候是由环境决定的,能否保持一份孩子的天真,与从小到大接触的环境大有关系。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大片描写自然风景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比起如何表现这些画面,我们更应该北京治白癜风那里好一点治白癫疯办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j/1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