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动漫那些年宫崎骏的动画王国vol3


引子:有机会去乡下看一看麦穗的舞蹈,听一听风的歌声,坐在木篱上静心倾听,说不定你也可以听到身旁龙猫的呼吸。

如果要说宫崎骏笔下哪部作品最温馨、最浪漫,我想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喊出同一个答案,那就是《龙猫》。

《龙猫》是吉卜力工作室于年推出的一部动画电影,由宫崎骏执导,同年上映的还有高畑勋监督的《萤火虫之墓》。至此之后,吉卜力工作室也形成了两位监督轮流制作动画电影的体制。虽然《萤火虫之墓》得到了文艺界的广泛赞扬,也感动了无数的观众,但《龙猫》才是吉卜力工作室最具人气的作品。

↑《龙猫》

《龙猫》讲述了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小月和小梅两姐妹随父亲来到乡间生活,并因此意外结识了龙猫“多多洛”而发生的一系列浪漫神奇的故事,其故事的灵感来源于宫崎峻小时侯听过的一个传说:“在我们乡下,有一种神奇的小精灵,他们就像我们的邻居一样,居住在我们的身边嬉戏、玩耍。但是普通人是看不到他们的,据说只有小孩子纯真无邪的心灵可以捕捉他们的形迹。如果静下心来倾听,风声里可以隐约听到他们奔跑的声音。”处在纷繁复杂的尘世里,童年纯真的乡下生活就像是一种信仰支撑着宫崎骏对美好的向往。整部作品依然一如既往地带有宫崎骏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充满了童话色彩和亲情的温馨,使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将幻象般的景物植入我们的意识流中,撞击着我们心底所保留的最后一份淳朴,取得最真切的共鸣。

因此,《龙猫》于年4月6日在日本上映后,总共吸引了约80万人次观看,而吉卜力工作室的发行收入更是高达5亿9千万日元,同时唤起了无数观众的乡愁,获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赢。美国《太阳报》的著名影评人、普利策奖获得者罗杰·埃伯特(RogerEbert)将《龙猫》列入伟大电影的名单中,并称是“个人最爱的宫崎骏手绘动画”;英国导演泰瑞·吉连(TerryGilliam)更将《龙猫》评为史上最佳50部动画电影里的首位。《龙猫》对于日本动画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宫崎骏较为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而片中的龙猫多多洛也可说是宫崎骏先生笔下最成功的角色了,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已无意间从作品中潜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填补了我们内心的那一片空白。这部平静而温馨的电影的热映也使得多多洛这个可爱的小生灵在全世界家喻户晓,英国《独立报》认为龙猫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卡通角色之一,“纯洁且令人敬畏,龙猫比宫崎骏创作的其他角色更能吸引儿童的无邪心灵”,因此它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吉卜力的形象代言人,几乎吉卜力之后的每一部作品开头都会有一个多多洛的LOGO标志。

↑《龙猫》

也许有人会问,影片中的多多洛跟我们现实生活中见到的龙猫形象并不一致,事实上它的确不是我们平时常见的龙猫,而是影片中的森林之神,而“多多洛(Totoro)”这个名字其实是小梅(影片中的妹妹)根据其叫声给他取的,也是小梅对“troll(山精)”一词的误读——因为小梅曾在故事书中看到过山精,而把龙猫也误认为了是一种山精。事实上,《龙猫》的日文原名是《となりのトトロ》,直译过来就是《邻居多多洛》,但中译名称最终采用了《龙猫》这个意译,所以才会有些误会。其实影片中的“龙猫”的形象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猫,这从猫巴士的设计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认为当一只猫足够老之后,就会获得变形的能力,而猫巴士就是一只变成了巴士形状的猫。

↑《龙猫》

而宫崎骏也正是在借助龙猫这一形象来体现日本民族“万物有灵”的自然观。古日本人认为只有神的国度才能“江山如此多娇”,日本的山山水水、大地万物都是神的产物,都承接着神的灵气,万物有灵;台风、海啸、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因其不可征服,而令人感到畏惧,与此同时也激发了日本人思索如何从精神上把握无限存在的自然万物的问题而产生“万物有灵论”及“泛神论”。宫崎骏用龙猫这一形象去比拟大自然,以此来反映大自然也有着自己的节律,有着自己的喜悦和愤怒、悲哀和快乐,从而对大自然孕育生命的这种如同母子般的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描述。而在儿童的视界里,更是一切都是有生命、有灵性的。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曾说:“孩子是成人的父亲。”孩子比成人更为接近自然,能从自然中得到灵性的启示,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影片中只有小月和小梅才能看见猫巴士。也正是孩子们的这一特权,让他们可以像小精灵一样带着理所当然的神色去眺望大人的世界,因而成为现实社会中纯真、开朗的理想典型。现今的日本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土地只有16%可耕种、人口膨胀、就业压力大。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开始转向进入到自然中去寻求解脱,寻求平静的快乐,用自然的力量来对抗刻板、呆滞、压印的现代城市生活,以此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而《龙猫》这部作品反映的正是日本民族的这种传统心理——对自己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所赋予这个民族的遗产的深沉感情。

有机会去乡下看一看麦穗的舞蹈,听一听风的歌声,坐在木篱上静心倾听,说不定你也可以听到身旁龙猫的呼吸。

↑《龙猫》

《龙猫》的另一个主题则是童年和乡愁。

不管是影片一开始,小月和小美把邮递员错当成警察,从一开始的害怕到后面的打招呼;还是作为乡下小男孩的勘太对城里来的小女孩产生莫名的兴趣;亦或小美开玩笑说出的那句“伞在流眼泪”……既体现了他们童真的一面,也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就像影片中小月在见到龙猫后说的:“好像在做梦,可又不是梦。”而我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不就是这种似梦非梦的感觉吗?

而作品中小月和小梅之间浓浓的姐妹情也让很多出生在计划生育年代的孩子为之着迷和感动,不得不说,宫崎骏对小女孩那种纯真纤细的性格以及姐妹那种近似母女而又似朋友的微妙感情把握得十分到位。而从年开始,我国也已开放单独二胎,对于我们的下一代来说这种兄弟姐妹的情亲也许不将再只是一种向往

↑《龙猫》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小月和小梅的设定都是在5月出生,小月的全名叫草壁皋月,而“皋月(Satuki)”正是日语中五月的传统叫法,而“梅”则是英文单词May(五月)的音译,从中可以窥知,宫崎骏一开始也许只设计了一个女孩子做主角,后来可能是觉得一个小孩子太寂寞了,于是才又给她加了个姐妹。

其实宫崎骏创作《龙猫》,很多时候也是在影射自己的童年,比如在影片中小月和小梅的母亲因为身患结核病不得不长期住院,而宫崎骏的母亲在宫崎骏小时候也是因为结核病的缘故而在床上整整躺了九年。

↑《龙猫》

宫崎骏的母亲在宫崎骏还很小的时候就十分体弱多病,因为需要进行脊椎骨疽的治疗,不得不经常搬家,这导致还在上小学的宫崎骏被迫不断转校。年,宫崎骏随全家移居到栃木县的宇都宫市和鹿沼市,从年开始就读于宇都宫市的一所小学,四年级时回到东京,先后就读于杉并区立大宫小学和杉并区立永福小学。频繁的转校也导致宫崎骏正常的学习计划和进度被打乱,学习成绩可想而知,性格也随之变得木讷且沉默。从年开始,宫崎骏的母亲更是患上了严重的结核病,从此在病床上一躺就是整整九年,而《龙猫》所折射的正是宫崎骏一家的那段灰暗日子的影子,而这也为日后宫崎骏创作其笔下人物的母亲或生病或病故不在身边的情况打下了原型。

《龙猫》中有一个场景让我十分印象深刻,就是在得知母亲可能病情加重的情况下,身为长女的小月一边心里着急,不知如何是好,一边却要安慰妹妹小梅,故作坚强,然而她本身亦不过是一个小女孩,终于忍不住大哭出来,那一刻,镜头前的我们也不禁看着揪心。就像母亲说的:“小月越懂事,越叫人心疼。”

↑《龙猫》

而事实上,由于母亲经常住院,幼年的宫崎骏获得的母爱可想而知是很少的,然而他却能在《龙猫》这部片子里刻画出如此细腻和动人的母女情,不得不佩服他对生活细节的捕捉能力和强大的创作功力,何况他还是以男性的身份去刻画女孩子视角下的母爱,比如母亲给小月梳头的情节,我相信一定冲击到了很多女性观众的心理。

↑《龙猫》

尽管母亲鲜少陪伴宫崎骏,但宫崎骏成长还是受到了母亲的很大影响,宫崎骏的母亲十分爱好读书,并经常对社会产生质疑,这导致宫崎骏也是一个自幼喜爱读书和思考的人,不过我猜他读的最多的应该还是漫画书,宫崎骏对手冢治虫、杉浦茂的漫画很有兴趣,而福岛铁次的绘本《沙漠的魔王》则是他的最爱。另外,尽职尽责的父亲也充当起了母亲的角色,他曾带宫崎骏去观看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七武士》,这对宫崎骏日后的创作影响很大。

年,宫崎骏从小学毕业,进入杉并区立大宫中学,之后又进入东京都立丰多摩高中,并于此开始学习绘画。期间,他甚至读过毛泽东、让·保罗·沙特等人的著作,也努力尝试过马克思的《资本论》,可惜没有看懂,更没有在书中找到要为之献身的“人民”,于是只好蒙头大睡,睡醒了则继续看手冢治虫、杉浦茂的漫画,画点自认为是描写悲情主人公的狗血剧情漫画,梦想有朝一日能成为一名漫画家。

然而在年的冬天,就在宫崎骏即将高考的前夕,他去影院观看了当时上映的由东映动画公司制作的日本史上的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白蛇传》,而就是这一眼,从此改变了宫崎骏的人生轨迹……

下回预告

成长的道路曲折坎坷,而当我们失去前进方向的时候,并非只有一味的努力,有时候也可以停下脚步,看看沿途的风光,也许就在你回归生活的那一秒,灵感也随之闪现。

敬请期待《动漫那些年

宫崎骏的动画王国vol.4于迷茫中成长》

编辑:御神樱夏

yu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

东方耳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殿疯眞棒
白癜风早期怎么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j/168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