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叔:龙猫是达尔文计划的第56个物种。达叔第一次知道这种动物是在宫崎骏老爷子的卡通篇中,片中,龙猫带有一点萌态又充满了神奇。
本周的达尔文计划因为Eden的那篇起底私营动物园的罪恶行径!调整到今天。以后依然会固定到每周三发。
过段时间,达叔会去稍微尝试穿插写一些比较偏门,而且自己也没有接触过的物种。当然,达叔会一直保持准确,以及尽量全面的编写风格。
肆养学评分
饲养简单度:3.8/5稍有难度
非常有个性的宠物,比较怕高温
龙猫Chinchillalanigera
科:毛丝鼠科Chinchillidae
属:毛丝鼠属Chinchilla
别名:绒鼠、栗鼠、毛丝鼠、南美洲栗鼠
分布: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从秘鲁和玻利维亚,一直往南到智利和阿根廷)
头到尾长:23--38厘米
体重:--克
寿命:10--20年
活动习性:夜行性,群居
适宜温度:15--25度,不能超过25度
保育级别:极危(IUCN3.1),野外CITESI类
特征
龙猫(Chinchilla)别名绒鼠、栗鼠,毛丝鼠。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地区,这是种兔子大小的动物,体长约35厘米。龙猫最与众不同的特征,就是一身柔密的绒毛。它们每一个毛孔有高达60~80根毛,这种密度是所有生物之最。这种特别的毛皮,能保护龙猫抵御寒冷,而高密度的毛发使寄生虫不易生存。但柔软漂亮的毛发,却使得龙猫遭到人类的滥杀,而濒临灭绝。
跟龙猫比,人的每个毛孔只长可怜的一根毛
龙猫体型小而肥胖,原生的龙猫体色为斑驳的灰色。而目前,在人工的选育下,出现了很多种不同的颜色,不过基本还围绕着白、灰和黑,作组合变化。
龙猫是一种啮齿类动物,门齿会终身保持生长。它们主要用牙齿来切断和咀嚼坚硬的植物和木茎。它们尾端的毛长而蓬松,尾巴主要是在攀爬或奔跑时,起到方向舵的作用。
本属现存只有两个品种,两者皆为极危物种。两个品种根据自然栖息海拔高度来分,海拔高的与海拔低的生理特征略有不同,分别是短尾龙猫(Chinchillabrevicaudata)和长尾龙猫(Chinchillalanigera)。两者仅有的区别是短尾龙猫的尾较短,颈部和肩部较厚,耳较小。短尾龙猫已濒临灭绝。而长尾龙猫尽管也已稀有,但在野外还有发现。一般认为家养龙猫来源于长尾龙猫。
原生环境:野生龙猫生活在海拔--0米的高山地带。那里非常贫瘠,昼夜温差巨大,白天最高温度可以超过40度,晚上会降到0度,而且非常干燥。
龙猫属于夜行动物,在破晓和黄昏活动最为活跃。一般它们白天习惯于在岩石的缝隙和洞穴中休息躲藏,夜间外出觅食。龙猫在野外通常是以家族为单位的群居。许多家族汇聚在同一个地区,各有地盘。每个群落有着14~只个体。这些群落就是由很多家庭组成,每个家庭有着2~4只个体。
龙猫的视力并不优秀,取代的是灵敏的听觉和触须。而听觉以及肢体语音,也是龙猫比较主要的交流方式,除了这两点外,龙猫还有一套庞大的声音体系用于沟通。
它们善于跳跃,能跳到1.8米高,相当于它们体长的五倍。类似松鼠的尾巴不但可以保暖也可以在跳跃时保持平衡。野外的天敌包括猛禽、猫科动物、犬科动物、臭鼬和蛇。龙猫防御的时候会射尿。
龙猫的毛发很容易脱落,其他动物捕食它们时,它们会脱掉一小块毛,然后逃脱。
准备跳跃的龙猫
龙猫的雌雄在出生后就可以辨别。雄性的生殖器距离肛门较远;而雌性生殖器较近,几乎与肛门相连。大概三个月大的雄性,睾丸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雌性
雄性
饲养
龙猫喜欢干燥凉爽,并且耐寒不耐热,它们能适应的温度在8--25度,最高温度不要超过临界的25度。所以为龙猫提供环境的难点,不在于保温而是夏季如何降温,而最好最安全的降温方法就是开空调。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盐(大概调制出5%的盐水),也可以避免其脱水。(ps:如果温度没有高出太多,可以使用冰窝进行降温)
高湿度没有高温如此致命,但也不能忽视。高湿度会让龙猫的毛都粘到一起,这样它的毛皮就会失去保温的能力。
龙猫是一种敏感胆小的动物,它们需要安静的环境。太吵的环境会影响它们的健康,所以它们的窝,不能摆放在噪声特别大的地方。
从人的角度来看,毕竟龙猫是夜行动物,夜间会比较活跃,同时要注意放置的位置也不要打扰到自己休息。如果家里有养猫狗貂,除非隔离非常到位,否则都不适合在再养龙猫,这些动物会给龙猫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
龙猫在野外是被捕食者,天性胆小。对于刚刚当上龙猫饲主的人,一定要花时间和耐心,与龙猫建立信任
当龙猫和饲主有一定的默契后,可以试试教它一些简单的指令
饲养龙猫笼子需要有一定的高度,并且要通风,材质无刺激气味。像是大型的貂笼、猫笼、蜜袋鼯笼,质地可以是铁或者木头。塑料质地的笼子不要使用,也不要在笼子内布置塑料制品。因为塑料很轻易就会被龙猫啃食,进而造成严重的消化问题。笼子底部可以铺上一些垫材,垫材需要确定安全没有刺激性气味,可用杨木屑、烘干的松木或再生纸。
对于龙猫来说,饲养环境约宽敞越好
正常来说,一只成年龙猫的活动空间至少需要90厘米*60厘米*60厘米大小。而有很多饲养者选择大概60厘米*59厘米*47厘米的笼子饲养成年龙猫,这种大小就要平时多给它安排更多的额外活动场地
龙猫喜欢跳跃并且生活在多岩的山区,需要在环境内布置些跳台跳板供其活动。环境中还需要布置的其他设备有厕所(一般使用陶质)、窝、草盆或草架、水壶(倒挂的饮水器比较常用)。饲养龙猫跟饲养宠物鼠一样,还需要给它们放置磨牙用品,类似咬串、磨牙石、苹果木。
足够高度的箱子加上跳台,能满足龙猫喜欢跳跃的活动模式
为了龙猫能有足够的活动量。饲主还可以选择设置跑轮,龙猫的跑轮建议选择大跑轮(35厘米以上),但跑轮并非必须,更好的方法是每天给龙猫几个小时的时间到笼外活动放风。龙猫放风时,要注意环境中不要放(对龙猫来说的)危险物品,也得知道如果环境中的东西没有收好,可能会遭到龙猫的破坏。
放风的龙猫捡到东西,就会啃
安排笼外的放风非常重要,一直放在一个狭小空间里的龙猫,一定不快乐
在自然界中,龙猫是通过在沙地和岩灰中打滚和舌头轻添,去除毛皮的油脂、保证清洁干燥。人工饲养环境下,也要给龙猫沙浴,频率一般一周1到3次。如果长期没有提供沙浴,龙猫的皮毛会失去光泽和打结。沙浴前,要准备专门的浴沙,并把浴沙放入能容纳它全身的浴盆,龙猫看到后会自己跑进去打滚,每次洗澡的时间为15--20分钟。
龙猫看到浴沙就要去打个滚
龙猫都很爱干净
群养:虽然龙猫是群居动物,但个别龙猫领地意识很强,所以不是每只新个体都能被接受。想要进行群养的饲主,必须要注意自家龙猫的性格,不要强迫陌生的个体养在一起。但同窝个体间通常能很融洽的群居生活。
正确的抱龙猫方式,应该是用一只手托着龙猫的身体后部,另一只手轻轻放在胸或头部固定,抱得时候一定要稳,不要抓得太紧,也不要让它轻易可以跳脱
食性
素食主义者。野生龙猫曾被发现以植物、水果、种子和小昆虫为食。这样的饮食习惯并不适于家养龙猫的消化系统。龙猫的消化道比较长,所以食物以高纤维低脂肪的草料为主,若它们吞下种子或坚果可引起疾病甚至死亡。
龙猫被家养的时间虽然已经50年,但在家养情况下对安全食谱的研究,完全没有猫狗来的深入和可靠
人工环境下,一般以龙猫粮(兔饲料可以短期替代)、干草为主,偶而可以喂食新鲜蔬果作为零食。
干草一般选择提摩西干草,百慕大干草,苜蓿(略逊于于前两种)。干草特别有利于龙猫的肠胃调节,应该无限供应。
零食是增进龙猫与饲主感情的方式,但不宜长期喂食,每次的食用量也不宜过多。常用的零食一般有水果干、麦片、玉米粒等。(像蒜、韭菜、葱等刺激性的食物不要喂食)
水源对于龙猫也非常重要,必须24小时提供清洁水源
喂食龙猫,最适合的时间是在晚上,比如在下班到家的晚上六点。
繁殖
龙猫在出生后六个月就有繁殖能力,但最好在周岁或18个月后再繁殖会比较安全。
以繁殖为目的就要记录好年纪,并且要注意不同的基因花色搭配的风险
因为群居,龙猫能在任何时间繁殖。孕期为天,比大多数啮齿动物长。同样是孕期长的原因,刚出生的龙猫就全身有毛并睁开眼睛。出每一胎的幼崽数目很少,一般只有两只,在野外大多只能活一只。雌性每年可以生产两到三胎,交配后最好将雄性隔离。幼体出生后由雌性哺乳,约8-10周断奶开始自行进食。
幼体
繁殖龙猫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饲主有一定的经验和知识
历史宠物化
离人们发现龙猫,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印加文明历史中,印加人就发现龙猫皮的好处,于是他们捕捉龙猫,把龙猫的皮毛做成衣服保暖。
当西班牙人在十六世纪初到达南美洲时,他们也发现了龙猫和它的皮毛价值,“琴其拉皮草”开始流传开来,很快龙猫皮毛制成的服装需求量急剧上升,因为龙猫皮毛相当稀少,只有最有名望和地位的欧洲贵族才能买得起这样一件奢侈的皮衣。
而在随后的两个世纪间,捕猎者几乎将南美洲的龙猫捕猎殆尽,估计超过二千一百万的野生龙猫在-年之间被捕杀。尽管这个数量巨大,但是龙猫皮草依然珍稀而昂贵。这是因为需要只龙猫才能做成一件足够长度的皮草大衣。直到智利政府立法保护龙猫时,野生族群已经寥寥无几。
在十九世纪初期,一位叫M.FChapman的美国工程师由智利携带了十余只龙猫返回美国,并通过不断努力成功驯养并繁殖了龙猫,最终他开辟了龙猫农场。从而开启了龙猫养殖的历史,美国也成为龙猫养殖最盛行的国家,不过现在龙猫主要的身份变成了宠物。
龙猫农场刚开始饲养龙猫也是为了它们的毛皮,后来宠物市场的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白癜风治疗有效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j/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