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邓夏秋
邓夏秋,温州市广场路小学语文教师,全国小学“电影遇见书”影视课程第一人。近年来投入对儿童电影文化课程的研究开发,在宫崎骏动画电影品鉴及儿童小型电影课方面有着独到见解。坚信“改变课堂,从而有了改变世界的可能”。
文|邓夏秋
编辑|张丹丹
图片|花瓣网
5年前,刚上三年级的任芷乐同学换了一个班主任,新班主任邓老师温温柔柔的样子,总是笑眯眯的,光看着就想和她亲近,更让同学们惊喜的是在午间管理,或是在校本课上,邓老师都给她们放电影、讲电影。
第一部电影是《风之谷》。看电影前,邓老师先做简单导读:《风之谷》的主角名叫娜乌西卡,是个公主,她漂亮、善良、纯真又勇敢,在外敌入侵和自然灾难的双重危机面前,她用自己的勇气和担当化解了代表掠夺的人类与代表自然的“王虫”之间的生死决战。
看完电影后,邓老师提问:“喜欢娜乌西卡?喜欢她什么地方?”
随即,同学们都争抢着回答。然后,邓老师把电影一点点回放、解释:“娜乌西卡身上有着与众不同的浪漫气质和勇气,你看,她是公主,但一点都不娇气,风车坏了,她自己动手修;她还只是一个16岁的少女,父亲(基尔王)病危,她没有兄长、没有姐姐,在战争和敌人面前自觉地就担当起了‘守卫家园’的责任;你看,这个细节,面对愤怒的‘王虫’,娜乌西卡划破自己的手臂,用自己的血引开‘王虫’……”一时间,孩子们都听得入了迷。
“我要做个像‘娜乌西卡’一样善良、能干、有爱心的人。听邓老师讲了《风之谷》后,我再也放不下‘宫崎骏大师’的动画片了。”任芷乐一下子就成了“宫”迷。
前年,任芷乐和父母一起到日本旅游,一家人直奔“三鹰市立动画美术馆”,也就是“宫崎骏漫画美术馆”。那时,任芷乐已经读初一了,但她还是不忘“要和小学里的邓老师说说呢”——“邓老师,那真是太美了!与宫崎骏的电影一样:纯粹、美好,像是梦里的地方。”
无独有偶,另一位学生陈飞羽成了‘久石让’迷。听了邓老师讲《天空之城》以后,这位学生开始了解久石让的音乐成就、乐曲风格、作曲历程……而这一切,都远远超过了邓老师的预期。
这是一个读屏的时代,如果仅仅让孩子们看文字,可能效果会稍微逊色一点。邓老师说,她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在光影的世界里,和她的学生一起雕刻时光、雕塑心灵、雕琢人生。
沉醉光影,邂逅课程
作为教师,我时常观察学生看电影的各种反应。我做过统计,学生进入小学后,读过小说并看过相应电影的情况为数不少,大约在20部左右。更重要的是,用文学加电影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件喜闻乐见并受益匪浅的事。
和学生一起观影,也引发了我对当前教育的一些思考。各课程之间泾渭分明,涉及的语境或问题都是经过学科本位处理后才进入课堂的,缺乏跨学科地整合。电影本身是一种很特别的现代综合艺术形式,它从文学中吸收了叙事方式和结构,从戏剧中借用了演员的表演方法,从绘画中吸取了构图和色调,从音乐中汲取了节奏……电影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值得好好挖掘。
年,学校为我们班配备了多媒体设备。我就利用午休时间和学生看电影。因为喜爱宫崎骏,播的也是他的电影。那时候,我只是想和学生分享好看的电影。看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开始在课间自发地交流对影片的看法,遇到见解相持不下的情况,会请我评判。当我发现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便抽空和全班学生一起,聊得不亦乐乎。久而久之,我开始尝试着事先预设话题,观影后和学生一起谈古论今、臧否人物。
我带第二届学生的时候,“遇上”了新教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有《翠鸟》《燕子专列》《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路旁的橡树》,是以“人与自然”为专题的文章。我就结合这个专题,将宫崎骏电影进行了剪辑,在课堂上进行片段呈现。
很多学生自主在课后看完了所有课上提到的电影,而且互相之间积极分享观感。由此,将微电影用于课堂的想法应运而生。为了上好教学生涯中的第一节电影课,我费了不少工夫。除了反复看电影本身,还查阅了大量影评,翻阅了跟宫崎骏导演及其作品有关的资料、纪录片等等。前前后后反复雕琢、打磨了近两个月,我整理出了电影课《风之谷》。
经过几年的不断实践,我积累了丰富的电影课素材。我的电影课程分为:点状课程、线性课程、立体课程。
《风之谷》电影课程的点状设计
利用点状课程可引导学生透彻了解一部电影,如基本了解电影内容、读懂画面色彩、医治白癜风病的专家白癜风怎么治疗效果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j/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