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宫崎骏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高畑勋


据日媒报道,因《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海蒂》《萤火虫之墓》等作品为大众所熟知的动画导演高畑勋于4月5医院病逝。享年82岁。

高畑勋IscoTakahata

年10月29日—年4月5日

日本著名动画导演。毕业于东京大学文学系法文专业。

年,执导首部动画长片《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

年,与宫崎骏创立了“吉卜力工作室”。

年,被授予紫绶褒章。

年,被授予法国艺术及文化勋章。

导演作品有动画电视剧《阿尔卑斯山的少女》《红发少女安妮》,电影《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辉夜姬物语》等。并参与制作电影《风之谷》《天空之城》。

著有《“关于故事的故事”解说》《一边拍电影,一边所想到的》《漫画电影志》《一幅画开启的世界》等多本图书。

高畑勋作品《萤火虫之墓》剧照

高畑勋作品《萤火虫之墓》剧照

高畑勋的离世,让人感到惋惜。高畑勋和宫崎骏共同创立的吉卜力工作室出品了一部部感人至深的动画电影。宫崎骏曾说“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高畑先生”,可见高畑勋的影响力。还不止于电影动画,对于音乐、画作,高畑勋都有独特的见解。

一起走进高畑勋的艺术世界——

宫崎骏:“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高畑先生”

据铃木敏夫讲,宫崎骏筹拍电影《风之谷》时,对他提了个要求,那就是让高畑勋担任制片人。铃木也没多想,就去找了高畑勋。没想到,他游说了两周都没能成功。

高畑勋有在大笔记本上记东西的习惯。当时,他在笔记本上记了自己认识的各种制片人的情况。比如日本有哪些类型的制作人,美国的制作人有何特点等等。他把笔记本递给铃木,说:“你看看。”铃木大致看了一遍,只见最后一页写着:“综上所述,我不适合当制作人。”

铃木心灰意冷,只好回去将这个情况告诉了宫崎骏,并问:“制作人非高畑先生不可吗?”

宫崎骏沉默了会儿,说:“铃木君,你能陪我去喝杯酒吗?”

于是,铃木默默地陪宫崎骏去了酒馆。

宫崎骏一杯杯地喝着闷酒,直到喝醉。然后,他开始流泪了,说:“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高畑先生,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高畑勋和宫崎骏,两人在东映动画工作时就认识了。高畑勋年进入东映,宫崎骏则是年。

年前后,高畑勋、大冢康生决定要拍《太阳王子霍尔斯的大冒险》。宫崎骏听闻,便把自己利用空余时间画的插图给他们看。宫崎骏回忆说:“我记得……一开始时被放置在一旁。后来不知怎么回事,我就成了他们的工作伙伴。”

《太阳王子》是高畑勋首部执导的动画电影,也是他和宫崎骏首次的合作。宫崎骏对这部电影评价很高。

他说:“我相信在谈到动画的时候,《太阳王子》绝对是改变大众观感的作品。因为,阿扑(高畑勋的昵称。“阿朴”(パクさん),源自于年轻时在动画室上班快迟到时进来后,忙着大口咀嚼(パクパク)面包的模样。)透过这部作品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动画具有深刻描绘人类内心的力量。”

这之后,他们相继辞职。宫崎骏作为高畑勋的手下继续从事动画的工作。两人相继合作了《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寻母三千里》《红头发安妮》等作品。

年,宫崎骏二十出头一些;筹拍《风之谷》时,宫崎骏已过而立之年。这段时期,正好是他的青春期。回顾过去,宫崎骏曾说:“对于二十几、三十岁的我来说,假如没有阿朴的提拔,就没有今日能对电视动画侃侃而谈的我。也正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共同点,所以才会轮到我出头的机会。”

说出这种话的宫崎骏想必对高畑勋是很看重、甚至是依赖的。这也难怪,他会喝醉酒,还会说出“我把我的全部青春都献给了高畑先生”之类的话。

高畑勋和宫崎骏

再回到这个故事。后来,铃木敏夫去找高畑勋说了这个情况。高畑勋听了,说:“对不起,我明白了。”于是,就应承了下来。

后来,《风之谷》于年3月上映,大卖。年,他们三人成立“吉卜力”工作室。宫崎骏随后拍出了《天空之城》《龙猫》《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等名作,而高田勋导演的作品有《萤火虫之墓》《岁月的童话》《百变狸猫》《辉夜姬物语》等——同样脍炙人口,但不知为何都被当成了宫崎骏的作品。

《岁月的童话》剧照

留存在高田勋记忆中的名画

高畑勋有很多喜好。

他喜欢读书,喜欢说理争论。

他很懒,是“重度拖延症患者”。这一点宫崎骏深有体会。在《岁月的童话》上映时,作为制片人,宫崎骏回顾了整个电影的制作过程,说高畑勋“虽然拥有难得一见的缜密组织能力和非凡的才能,但却是个超爱懒床的天生懒人”。

他喜欢音乐鉴赏,对乐理有一定对理解。久石让在为《风之谷》《魔女宅急便》配乐时,他曾数次与久石让讨论处理配乐的事情。

他喜欢诗歌,喜欢法国诗人贾克·普维的作品,曾翻译过他的一本诗集《Paroles》。

他喜欢看画。高中时,他就已经多次往美术馆看亨利·马蒂斯、毕加索、库尔贝、保罗·克利、拉图·尔等世界巨匠的名画了,可以说与绘画结缘甚深。即使过去多年,在他老年时,仍然记得那一次观看画作所带来的幸福感和悸动。年,他刚升入高中不久时,看到了马蒂斯的画展。他回忆起来说,“这于我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马蒂斯的作品《舞蹈》

他喜欢毕加索。他觉得毕加索是那种“从根本上掀起一场绘画革命的人,一个随心所欲描绘着既不美丽又令人费解的作品的人”,但就是这样的人,“却名动天下”,成了“现代艺术动代名词”。也是在高中时期,他在美术馆看到毕加索的《头骨和花朵》。他说,“……在一排排西洋名画中,毕加索单纯至极的《头骨与花朵》,其强大的表现力岂止是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傲然压倒了其他众多杰作。我想,若没有它,这个空间该会显得多么寂寞。”

而“初次开启我的双目,对我来说相当重要的作品”,则是保罗·克利的《飞蛾之舞》。高中毕业时,高畑勋曾把这幅画从《世界美术全集》第三十五卷卷首页偷偷撕下来,一起带到东京去上大学。尽管这幅复制品,与原画截然不同,色彩、亮度都差太多。但在他眼中,仍是那么美。他说,“这也是这幅画的可怕之处。”

克利作品《飞蛾之舞》

开设专栏: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年,高畑勋年近七十。他在“吉卜力工作室”主办的月刊《热风》开设专栏“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他用了五年的时间,回忆了自高中时期以来留存在他记忆中的名画,讲述他是如何与它们相遇、它们带给他的启示,以及这些名画背后的故事。

在这些文章中,高畑勋感佩于画作的魅力,体会于其中的趣味;或抱着“此处为何要这样处理”的疑问,去查阅资料,找出属于自己的答案;或自由地穿梭古今东西,尝试各种比较。

虽然他自谦这是“随性地交出一份赏画报告”,但从《一幅画开启的世界》中,仍然读到他对画作精细的描绘、独特的艺术见解,体会出他与这些画相逢的乐趣和幸福。

一幅画开启的世界:高畑勋的赏画报告

视频来源:豆瓣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关画家画作的八卦与故事,让我们在读后感佩之余也能收获不少读书的乐趣。

以下,试简单地列举一二,与大家分享。

//在父亲的画中一点点成长,然后死去

伦勃朗的《桌前的提图斯》

伦勃朗画这幅画的时候,儿子提图斯14岁,正趴在桌前写作文。

画中的提图斯正停下笔,抬起脸,提笔的那只手撑着下巴,思索接下来该怎么动笔。不知不觉地,背脊放松了下来,姿势变得有点松垮,脸也随之而低垂,他便以大拇指抵住脸颊,眼神放空,脑子里思来想去的,但早就与学习无关……

高畑勋在描述完这幅画后,如此评论:“画家真切捕捉的,不只是人物的表情与姿态。这位少年,虽是个温顺听话的好孩子,但不知在哪里,似乎也藏有一丝身为孩子来说不该有的细线条与神经质……”,而“伦勃朗投向孩子的视线,饱含爱怜。这种情感,从整个画面四溢而出。尽管如此,他却绝不流露出一丝关切与担忧,对提图斯的刻画始终是冷静深彻的”。

伦勃朗一生留下了大量的自画像。与此同时,他也喜欢画自己的家人。比如他的妻子莎士吉娅,以及他们唯一幸存的儿子提图斯。

从14岁开始,然后16岁、18岁、19岁、21岁、27岁,提图斯在父亲的画作中一点点成长,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提图斯死了。

高畑勋对这系列画如此描述:“虽然逐渐长大成人,但那份纤瘦病弱的印象无疑愈来愈强烈。最终,在27岁的那幅肖像中,消瘦的面容和灼烈的眼神满含着时日无多的迫切感,观之令人心痛。”

提图斯去世后第二年,伦勃朗也告别了人世。

//蠢货与小丑

约瑟夫·兰格的《弹钢琴的莫扎特》

有人曾经问爱因斯坦,死亡意味着什么。爱因斯坦说:“死亡,意味着再也不能听莫扎特了。”

莫扎特当然非常有名,但有关他的肖像画却很少。这幅未完成的作品《弹钢琴的莫扎特》就是其中之一。

描绘的是,年,33岁的莫扎特创作《单簧管五重奏》的样貌。

高畑勋评论说:“这幅画的奇妙就在于,无论它是黑白还是彩色,都会因为色彩、尺寸而产生诸多的“面相”。……由于腮边阴影部分的处理,莫扎特时而显得牙关紧咬(意志坚决),时而脸颊放松(休闲平静);时而仿佛凝视着什么,时而又仿佛专注于自己的内在;神色时而悲伤,时而寂寥,某些时候,看起来又似乎在淡淡地微笑。这些,恐怕是因为上眼睑画得过于圆睁之故。”

然而更为奇妙的,应该是画家和莫扎特之间的关系吧。

莫扎特22岁时,在前往巴黎谋职的中途曼海姆,与时年15岁的阿洛伊齐亚相恋,并长期逗留在此。父亲因儿子在找到一个好职位之前就结婚而惊恐不安,于是催他上巴黎。于是,他只好顺从父亲的意愿,与阿洛伊齐亚分手了。等莫扎特回来,阿洛伊齐亚已经嫁给了宫廷艺人兼画家约瑟夫·兰格——也就是画这幅画的人。再后来,莫扎特则娶了阿洛伊齐亚的妹妹康斯坦泽。

好吧,这样说起来,两人的关系真够复杂的……一个是初恋情人的丈夫。一个则娶了初恋情人的姐姐。而且,两人相互都看不起。

莫扎特在婚前,曾写信给父亲,说:“我曾深爱着她(阿洛伊齐亚)……也感到她对我的爱意仍未冷却。因此,她的丈夫不过是个醋意大发的蠢货,哪也不让她去……”

而画了这幅画的约瑟夫·兰格则在自传中则说莫扎特更像一个“小丑”:“他看起来无论如何也不像什么大人物。尤其是醉心于某项重要的工作时,言行更显荒唐。不止东拉西扯、没完没了地说个不停,嘴里还时常冒出各种有失身份、叫人惊呆的玩笑。”

然而,约瑟夫·兰格生前所绘这幅莫扎特,丝毫看不出是个在他笔下“令人感到‘古怪’且‘轻浮’的人物。他曾被莫扎特视作‘蠢货’,他也认为莫扎特是个粗鲁不成体统的‘小丑’。然而……兰格捕捉到了莫扎特身上某个本质的瞬间,而后将它留给了我们”。

就像是聆听莫扎特的音乐,不管你如何喜欢,或同谁一起欣赏,总有那么一些画作,光是一直瞧着它,将眼睛和心灵托付给它,便已足矣。

《一幅画开启的世界》

[日]髙畑勋著/匡匡译

浦睿文化出品/湖南美术出版社

本书既不是对艺术史的追溯,亦不是解密某幅作品魅力所在的名画导览式读物,而是一个爱画之人,围绕着一幅画,夹带着自身的独断与偏见,既不拘于这种范式,亦不守那样的规矩,只极其随性地交出的一份赏画报告。

——高畑勋

日本国宝级动画电影大师、吉卜力三驾马车之一髙畑勋,凭着六十多年来对艺术的喜爱流连于世界各地的美术馆,并甄选出31幅作品,在《一幅画开启的世界》中与我们分享和它们相逢的乐趣,呈现其背后的故事。其中既有享誉世界的名画,如马蒂斯的《舞蹈》、波提切利的《持石榴的圣母》等,也有不为人熟知的画作,如印度民俗画《舂米的人》等。这些作品皆是从这些私人的选择和介绍里,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艺术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对画作的鉴赏力,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以从中了解这位动画电影巨匠美学原点。

长按识别







































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图
白癜风人民大会堂活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s/223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