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猩猩 > 大猩猩的形状 > 姜建强日本人玩的不只是猫,而是文化
当前位置: 大猩猩 > 大猩猩的形状 > 姜建强日本人玩的不只是猫,而是文化
---Tips:点击上方蓝色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摘要ID:ipress
猫薄情,这个定论看来不会有问题。猫也撒娇,也千娇百媚,但绝不会像狗那样激烈地摇晃尾巴讨好需要讨好的人。在日本诗人萩原朔太郎的眼里,孤单的阴影,在三月夜晚的屋顶上喵——一只青猫。
▍猫的绝对领域2月22日,在日本是猫日。之所以定在“”,是因为它的日语发音与猫叫相似。猫也过节,这还让其他地方的人吃惊的。这天猫咖啡店人满为患,大概日本人知道猫虽然也患艾滋,但不会传人。“不管年纪有多大,在猫面前都是小孩”,在日本这句话如果为真,那么另一句“所谓变态,恰如盛宴上的猫咪骷髅”,这句话就为假了,因为在日本难以寻觅猫的骷髅。保留着野性的猫,不知不觉地融入了日本人的生活。日本女人训斥丈夫的一句话就是“你还不如一只猫”,当然日本女人更喜欢抱着猫看着电视打电话。日本人再熟悉不过的死过万次,活过万次的猫语童话,更是将猫放置在了一个决绝的位置:万人为它欢喜,万人为它哭泣,还有万人为它神经错乱。这里,猫显然扮演着双重文化角色,既是哲学的又是诗性的,既是物语的又是俳句的。电影《哈利·波特》的开头,一只虎斑猫出现在女贞路的路口,车灯照着它,麦格教授怎么变成了猫?而邓布利多与猫对话的时候,猫怎么又变成了麦格教授?在日本,猫因爱而获得重生,然后随爱猫死去而离世。问题是猫聪明吗?忧郁吗?犯傻吗?一只蝴蝶在小猫的鼻尖,时间静止了,这令人想起摄影师五十岚健太的《飞猫》写真。猫跳起飞跃的瞬间并不容易抓拍,但一旦摄入镜头,必然是“飞矢不动”的青蛙入水池的芭蕉式的思维——富有动感,非常可爱。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你再怎么把猫搂入怀中,也永远无法理解它的精魂;你再怎样与猫在阳光下互动,它也属于高低错落的屋檐和无月之夜。所以,日本人又将猫视为最具灵气的诡异动物。你看它的风情万种:眼神、鼻型、毛色、步伐,没有一个相同。从胡须的翘立到耳朵的竖起,再到尾巴的下垂,姿态无一雷同。而观念论上的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在猫的视野里更是大相径庭。照夏目漱石的说法,就是你读书,我跳舞,猫儿之春日日无辛苦。当然猫也没有数字的概念,生出五只小猫,少掉一两只母猫全然不觉。这样看来没心没肺的是猫?冷血的是猫?人类家猫的起源有诸说,但定有说是来自北非的山猫,北非的山猫与冷血有关?
▍养猫是种怎样的体验?猫文化中最有趣的一个问题恐怕就是:十二生肖里为什么没有猫?有诸多说法。一说是猫不像牛羊猪鸡那样可以食用;一说是猫不像犬马那样能派用;一说是猫起源于埃及,传入中国是东汉,而十二生肖在夏朝就敲定,故无猫;一说是猫睡晚了老鼠没能叫醒它。但日本也有一个版本。说有一天,大王决定召集动物开宴会,动物们都很开心。猫忘记了宴会的时间,便去问老鼠,狡猾的老鼠故意将日期晚说一天。宴会的那天,动物们一早就都出门了,老鼠为省力跳在牛背上让牛驮着走。到了宴会场所又突然一跃,跳在了最前面,后面跟着牛虎兔等,十二生肖的顺序便形成了。第二天,猫想去赴宴时被众动物笑死了。为此猫对老鼠怀恨在心,看到就想吃掉它。猫被鼠骗,这是猫的不幸还是猫的可爱?人们喜欢猫,是喜欢它的不幸还是喜欢它的可爱?
日本人说,狗是散文,猫是诗歌。狗是恋人,猫是恋家。从观察人的视点观察猫,日本人看出了猫的慵懒,猫的神秘,猫的优雅,猫的可怜,猫的骄傲,猫的张牙舞爪。加藤由子是日本养猫的绝对教主,她对猫的观察能细致到测定猫发出的咕噜咕噜声的频率为20-50赫兹。在日本,年代猫的平均寿命是5岁,而现在则延长至14.82岁,其中家猫是15.69岁,野猫是13.19岁,日本最高龄的猫纪录是36岁半。从猫人年龄对换来看,猫2岁人24岁,猫7岁人44岁,猫10岁人56岁,猫21岁人岁。在今天的日本人看来,养猫意味着什么呢?就是守护猫的一生并为猫提供养老的环境。专门写猫随笔的齐藤由加在新著《与老猫散步》中,统计出一只老猫的年饲养费大约在22.3万日元。另外在日本有两家猫健康保险公司,一家是终身保险,一家是少额短期保险。12岁以上的猫一年的保险费在2.5万日元左右。日本有24小时对应的动物灵园,猫葬礼的基本行情是:不留骨的合同葬费用在—日元;可留骨的个别葬费用在1—2日元;与人葬相同的个别葬费用在2—0日元。如去灵园不便,还提供移动火葬车,无臭无烟的火葬车,费用在日元左右。日本的性欲表现作家小池真理子,多少年前写有长篇小说《灵柩里的猫》,猫与孤独的少女桃子互相接吻互相抚摸的描写,给人的直觉就是猫化身成了人,人变身成了猫,人猫与猫人在同一屋檐下上演着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的物语。如在讲谈社出版《活了万回的猫》绘本的作者佐野洋子,就是与诗人谷川俊太郎上演着结婚离婚,再结婚再离婚的物语。她是谁的白猫或者谁是她的白猫?患上乳腺癌,年死去的洋子,就是一只猫?一只令万人思念的猫?其实,何止万人。她的绘本从出版至今,已达0多万册。端坐时,蜷曲得不见足和尾,宛如窟中的黑碧玉。行走时,寂寞不闻音声。恰如云上的黑龙。这是猫的本事。但是否也是洋子的本事?
▍谁是玩弄猫语太极的高手?佐野洋子太有才了,或者说她太猫化了。猫是国王养的猫,猫是水手养的猫,猫是魔术师养的猫,猫是小偷养的猫,猫是孤独老太养的猫,猫是小女孩养的猫,最后猫不是任何人的猫了。终于成就自己:我就是猫,猫就是我。实在的“在”,海德格尔的“在”,当然更是大写的“在”。只是有只白猫,并不斜视一眼这个想显露的“在”,好像它比这个“在”还“在”。于是,它便近身对白猫炫耀道:我,可是死过万次的呀!另外那只白猫没有太大反应,只是淡淡回应:“そう?”(是吗)好像根本不用开口,只从喉咙深处轻巧的一滑即可。不久活了万次的猫又试探白猫:我可以在你的身边吗?白猫也是淡淡回应:“ええ。”(好吧)这只猫从此待在了白猫的身边。有一天,白猫躺在猫的身边,一动不动了。猫第一次哭了,从早到晚,又从晚到早,整整哭了万次。某天中午,猫突然停止了哭叫,躺在白猫的身边,一动不动,两只猫都一动不动了。死过万回,又活过万回。但这回,守在了最爱的身边,成了最终意义上的不死猫。作者佐野洋子说,她并不喜欢猫,这就是猫语的“太极”了。
当然,在日本玩弄猫语太极的高手还大有人在。枥木的东照宫是日本的大神德川家康永不落日之地。既然太阳永远不会下山,那么入口处应该恢弘苍仓才是,悬梁应有吉祥震门之物才是,如大虎、大狮、大象或者干脆是腾云驾雾的龙。但日本人的思路令人吃惊,他们雕刻了一只猫,一只不是醒着的而是睡着的猫,日本人叫它为“眠猫”。就是说镇守家康陵墓入口的竟然是一只眠猫。是想表明家康与眠猫同格?或者眠猫比家康还家康?这背后显然隐藏着很深的宗教诉求。再看眠猫背后雕刻的是麻雀嬉图,为什么是麻雀而不是其他?一个答案就是麻雀缺乏威胁性,没有威胁性,猫方可安然入睡。而猫得以安然入睡的一个逻辑前提就是老鼠已经全部消灭。哦,原来用猫语传递的是天下太平的讯息。家康当然是长睡不醒了,问题是全体日本人都成了无用的麻雀或已被消灭的老鼠,陪葬着东照大神。而死在家康前面的丰臣秀吉,干脆在大阪城养了一只猫。后来这只猫不知去向,一说是寻野发情而出走的,这表明秀吉养的是雄猫。后来秀吉干脆发布了剥雄猫皮的指令,以报复雄猫的出走。再后来秀吉又发出不准用项圈系猫的布告,想不到产生了生态效应,致使鼠害锐减。看来玩太极,丰臣秀吉并不差于德川家康。
▍猫入人界易,人入猫界难?加藤由子最新出版的《陪猫到最后》中,有一段写叫作高桥的设计师陪猫斗病的故事:阿迪酱,雌猫,年寿18,患了乳腺癌,是在17岁那年冬天查出来的。高桥下决心给猫做手术摘除,手术成功后迎来了春天,猫的食欲和体重有所增加。但不久后还是出现了问题:绝叫,徘徊,排泄的粗相,食欲下降,体重减至2公斤。为什么会这样?医院再检查,拍片子肺部有阴影,显示癌症有所转移。医生宣布命不长已,高桥做了最后的选择,她没有选择让阿迪酱安乐死,因为活到最后的权利猫也是有的。高桥辞去工作,整天在家里陪伴着阿迪酱。有一天发现阿迪酱不在自己的屋里,急得她到处寻找,最后在桌子下面发现了倒地的阿迪酱。高桥抱起了它,知道迎来了最后告别期。痉挛在持续,“加油,再加油一下”,高桥拼命对阿迪酱喊着,并用饮料瓶做呼吸器给阿迪酱使用。野性动物生的本能,高桥见识了,阿迪酱在第六天死去。这段故事读来令人心酸。猫的最后时期与人的最后时期,重叠在人伦的阴影中。在这里,猫仅仅是宠物吗?或者,猫仅仅是被宠而存在吗?实际上,猫没有体臭是因为总是用舌头舔自己的毛,尽可能不留体臭,被解读成是猫的美德。被人触碰之后,猫也拼命地舔自己的身子,人看了后心情是复杂的。人比猫还脏?看到箱子看到纸袋就想往里面钻,喜欢狭小与暗黑的猫。一天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睡觉,所以猫的别名也叫“寝子”。不过睡得很浅。这是为了保有瞬间的爆发力捕捉他物。人入浴,猫会过来偷看。偷看什么呢?对性的好奇?对湿地不讨厌,对流水有兴趣,也养成了猫的奸诈。阳台上,晒着两条前天还在水池里悠悠自在的鱼干,而家里的那只猫,却躺在旁边,安然望着家主。为什么不偷吃鱼干?是猫的笨拙与低能?不是。是猫的计算:总会成为我的口中餐,何必在乎一朝一夕?
应该说猫是有死的觉悟的。寻找死的场所然后突然消失,这是猫的本能。当然猫是没有能力将“死”这个概念抽象出来的。身体开始恶化或有致命伤等,作为本能的防御反应就是如何从危险的场所移至安全的场所,然后就这样死去。一般而言,猫不想让家主看到自己的病弱,因为怕被人欺负。关于猫的葬法,在冲绳有猫骸不离地面就会招来灾害的说法,所以将死猫吊起来或放置于塑料袋吊起来的习俗在冲绳盛行。如果世上有恶人死了,我们(猫)就变成“火车”抢夺死骸。日本有这样的昔话。这里的“火车”是佛教用语,表示起火的车,燃烧的车。让生前犯罪之人乘着“火车”去地狱。到了江户时代,“火车”又演变成妖怪的意思被使用。这里的有趣点在于“火车”不等于猫而是猫变身成了“火车”。这是日本人的想象力。而猫变身燃烧之车,当然是灵力魔化的结果。过了人猫的界限,猫也妖魔,入了人界。看来还是猫入人界易,人入猫界难。
▍在三月夜晚的屋顶上喵或许由此故,日本人为了打破这个难易,开设了上百家猫咖啡店,边喝咖啡边与猫对话,与猫温存共有的时空。这是人的无助还是猫的孤独?都说日本人是世界上孤独感最强的民族,因此猫咖啡店在日本盛行,也是日本人将自己猫化的一个做法。对此日本有教授写书分析道,猫咖啡店之所以受欢迎,主要还在于人和猫在一起的时候,没有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紧张感。东京猫咖啡店的前三位是:吉祥寺的猫森林店、涉谷的MoCHA店、高田马场的猫咖啡(にゃんこと)。而将猫人化做得最彻底的是童话作家宫泽贤治,他在《猫事务所》童话里,预言了任何的可能性,更是预言了比任何伟大的历史更历史,比任何智慧的人更智慧是存在的。一等书记的白猫,二等书记的虎猫,三等书记的三色猫和四等书记的灶猫,当然事务长是个有权势的大黑猫。灶猫被三位书记欺负,但大黑猫支持它。不过,灶猫患感冒休息,三位书记就乘机谗言,大黑猫也失去立场开始憎恨灶猫。灶猫被开除了,抱膝哭泣。威严的金毛头狮子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下令解散猫事务所,说再也不需要猫的历史与地理了。为了入猫界,日本人加深了对猫的研究。如为什么会有袭击狗的猫?原来狗的武器只有牙齿,但猫除了牙齿之外还有18根(前肢各5根,后肢各4根)锐利的爪子。平时就像刀剑一样,不露声色地收敛在刀鞘里。但猫敌不过狗的是力。一只中等个的标准狼狗,高60公分,体重30公斤。但猫的平均身高只有30公分,体重3公斤,为狗的十分之一。不过猫有攀登树木的特技,这是狗所没有的。狗知时日,猫也知时日,从猫的眼睛里可以读取时间,这是趋同的一面。但在听力的优劣上,音源到达两耳的刺激时间,狗是0.秒,猫是0.秒,显然更为短的是猫,故猫能听到潜伏老鼠的呼吸声。再如猫为什么比狗比人在夜间更能看清东西?原来从眼的构造来看,面对同样锥状体的比率,假如人是2—3,那么犬是17—18,而猫达到20—25。显然猫是狗的1.5倍,是人的10倍以上。行动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为什么猫胜于狗?原来猫的大脑中有3亿个神经元,而狗只有1.6亿个神经元。年日本宠物猫的数量超过了宠物狗。这是否表明与猫生活比与狗生活更有助于人的健康?日本人的研究表明,触摸猫的毛比触摸狗毛更有助于人的脑血流的流动,这是猫的身段更为柔软的缘故。再比较猫的“喵”声和狗的“汪”声,结果表明二者都能很好地促进脑血流(氧合血红蛋白)的生成。但日本人的最后结论是:对老年人来说,“与狗生活最好”的这一结论没有变化。日本常见流浪猫鲜见流浪狗,这也表明猫更为特立独行。“不是你拥有猫,而是猫拥有你”这句主客颠倒的老话,也将猫狗对人的关系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澄清。同样是演艺圈,AKB48前成员前田敦子对猫的喜好程度,就是我想变成猫,而深田恭子则说爱狗胜过爱男人。表现了同为女人,其内心层面的相异之处:不确定性与确定性,隐藏与袒露。猫薄情,这个定论看来不会有问题。猫也撒娇,也千娇百媚,但绝不会像狗那样激烈地摇晃尾巴讨好需要讨好的人。在日本诗人萩原朔太郎的眼里,孤单的阴影,在三月夜晚的屋顶上喵——一只青猫。
▍是人对猫的做法,决定了猫对人的暧昧?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用猫的视角观察人的世界,开启了猫与人同时作为透明存在的时代,虽然“像无头无尾的海参,缺乏趣旨,缺乏结构”(夏目漱石自语),倒也入木。用人们并不留意的蹲伏在墙角的猫,想象自己以猫的身份观察令猫也害羞的人的世界,这种想象本身就像猫一样美妙无比。这亦表明明治时代的日本人,已经不是那种舒心悠闲躺在那里晒太阳的样态,而是面对一个新的世界,有了某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奇异变化。“咱家是猫,名字嘛——还没有。”这是最为熟悉不过的夏目漱石《我是猫》的开首句。为什么还没有名字呢?如果是真的那么美好的话,这秋阳的静美与冬阳的柔暖。三岛由纪夫在《金阁寺》里大谈“南泉斩猫”的禅宗公案,平息两端争执,一刀斩下,断首的是猫。后人从这段著名的公案中读出了当机立断的“机”字。但三岛的尖锐在于他读出了悖论:猫活,则美活;猫死,则美死。所以,他借小说人物沟口说,美,是怨敌。所以,心中的金阁,心中的美,是否也需要一刀斩下?斩猫与烧寺,重叠在了“至高的美”之上。这里,毁灭才是永恒?斩猫才是初衷?这是否就是三岛的“一刀两断任偏颇”?如果说神佛各奉是日本人宗教特色的话,那么猫则扮演着跨界的角色,在财缘与情缘之间可谓是神佛共奉。这种角色一旦得以延伸,就会增添更多的文化现象。所以猫文化能在日本流行,也是多神宗教情怀观照的一个结果。
文化人仲村清司写《冲绳,和岛猫一起散步》,说自己患了抑郁症,给流浪的岛猫取名为“向田小姐”,这位“向田小姐”治愈了他的忧郁症,说自己爬不起床,它会用前爪砰砰砰地敲他的脑袋。它的鼻尖花纹仿佛是笔尖轻轻留下的一个墨点,有一股难以名状的魅惑。这就与日本的“猫妻”物语相通。说的是一位农民收养了一只猫,猫为了报恩,给主人做饭,最后在神的帮助下变身女性与农民结婚,过着幸福的生活。猫,在日本人眼里又是一个美丽的化身。胖乎乎、软绵绵、毛茸茸是猫给人的手感,而猫的胡须则是女性心仪的配件。猫与美人的配对,表现在它总是仰望美人梳洗,总是轻挠美人的屐齿,甚至它还故意地掀动美人的衣裙。人与猫的邂逅,真的是世间最美好的邂逅?如是这样,那么人与狗呢?人与马呢?人与牛呢?甚至,人与猪呢?是人对猫的做法,决定了猫对人的暧昧?有人会饿死猫,有人会毒死猫,有人会剥猫皮做琴,有人会开车轧死猫。当然,也有人在家打猫点滴,也有人为癌症猫实施手术,也有人为猫上健康保险,也有人为猫做佛坛。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多样性。这是人的复杂还是猫的狡猾?村上春树在《年的弹子球》中,借鼠之口说猫的一只爪像橘皮果脯似的完全没了形状。可能被老虎钳钳过,不折不扣成了肉饼。在《且听风吟》中,村上先说印度有个名豹3年吃了个印度人,又说打豹高手的英国人在8年里杀死了只豹子和老虎。最后才托出最想说的话:大学生“我”对女友说,两个月里杀了36只猫。在36的数字之前,“我”还特别强调了“大小”两字,冷酷性就非同一般了。而在《海边的卡夫卡》里,中田老人杀死了热衷于杀猫生吃猫心的雕刻家,而这位雕刻家恰恰又是田村卡夫卡的父亲。那么,田村卡夫卡也杀猫吗?进而论之,村上也杀猫吗?但即便如此,村上还是圆谎式地说,如果有一天早上醒来,发现猫不见了,我的整颗心都会是空空的。
▍人原本是猫的本体?写过《猫的宇宙》的作家赤濑川原平说,人总以为失去了猫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还有狗还有鸟还有鱼还有蛇还有牛还有猪。但人忘记的一点是:人原本是猫的本体,或猫的本体是人。而担任过《读卖新闻》论说委员的村尾清一则将猫视为哲学家,说阪神大地震被害者猫的形象,就是一位哲学家的形象:沉思的眉宇间有悲愁。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猫在最终意义上究竟能解决人的什么问题?抱着猫,枕着书,躺在沙滩上,阳光是懒懒的,沙滩是懒懒的,空气是懒懒的,海水是懒懒的,树木是懒懒的,一切都懒懒的,而生命则在这种慵懒中充实鼓帆。不远处一只打瞌睡的猫,一本无味无觉的裸体画报,慵懒或许就是这个世界的最后救命稻草。这正如村上春树在回答一位26岁的上海女性提问时,说自己就是一个“猫奴”,抚摸着柔软的猫肚子,就有一股幸福感。看来人之可爱,确如尼采所说,在于其无名状的没落。不动弹显得寂寞,动弹则更显得寂寞。故只好忍着,一直就这么忍着。这是猫,也是人。0多年前的《枕草子》,就有“带着红项圈,挂着记名的白牌,拖着索子,且走且玩耍”的文字。而日本人又相信“化猫”的存在。何谓化猫?就是家猫活过十几年后,就变身成人,就会杀死主人。这样看来,猫既是宠爱者,又是挑唆者,而在旁诡异地笑个不停的是人。宫崎骏的动画《猫的报恩》,还是高中二年级的小春,何以受命于猫的报恩?报什么恩?是猫告诉了小春,人要活得精彩就一定不能无所事事?看来宫崎骏还是用老套的“向上论”,构思猫与人的关系,深度不够是显然的。其实还不如说艺伎与猫有关,是因为三弦用猫皮制成来得深刻。如果说鲁迅一听到猫深夜叫春就忍不住拿起竹竿去攻击的话,那么村上春树则让猫酷酷的,像穿行于都市的魔术师。因为村上明白这位“魔术师”与人一样,在日本都逃不掉的第一死因是癌症。雄猫是胃癌,雌猫是乳腺癌。于是,人也好,猫也好,眼睛里的色泽总是阴沉的时候多。
(本文原标题:《为何日本人将猫也文化了?》)
作者:姜建强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致力于日本哲学和文化的研究。日本人为什么喜欢诸葛亮
藏在书画中的生命最高排场
日本宣告一个后葬仪时代的到来
·END·
大家∣思想流经之地英文ID:ipress
洞见·价值·美感
※本2017治疗白癜风疾病最好的药是什么治疗白癜风的最新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s/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