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涛 https://m.39.net/disease/a_6169059.html舟在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观看了一场“神舟飞船升空”的直播,回到家后,三岁多的儿子问我,“妈妈,什么是宇航员啊,他们为什么要去外太空……”
作为一个工科出身的妈妈,对于航天事业并没有太多的兴趣和了解,但面对孩子的发问,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带他一起去深入了解。
为什么一定要带孩子去了解呢?
因为,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村超观赛团#好奇心是一种自然的本能,它能够驱使人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接受新鲜事物,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促进大脑发育,使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倾听孩子的声音,积极强化他们的行为。
尽可能地不要做出有损孩子好奇心的行为,
比如:
?过度保护导致孩子对未知事物的强烈恐惧
比如“不要跑,你会摔倒”“不要碰,你会受伤”等等,在安全范围以内,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让他充满好奇地探索新鲜事物。
?不赞成的压制
孩子总想着玩耍探索,与其说想要得到一个准确的答案,不如说是父母真诚的陪伴。
经常说,“等你大了就知道了~”“这个问题不要再问我,不然我会很生气!”等等,这样敷衍压制性的回答是很不明智的,它会压制孩子的好奇心,遇到类似的问题,不会再询问。
?缺乏陪伴导致的不安全感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父母在,孩子就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支撑他去探索发现,另外在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分享的一些知识经验,孩子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如何带孩子去了解“什么是宇航员”呢?⒈创造职业曝光的机会
比如去航天科技馆,零距离接触现实中的航天科技。
让孩子从近距离地观察和体验当中,加深对相关职业的认识。
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描述这个人正在做的工作,并提供相对应的职业名称,比如,航天员在真空室里进行失重训练。
但不幸的是,我儿子晕车,附近也没有类似的科技馆,只能在视频和书籍资料中学习和了解了。
⒉探索好奇的职业问题
有点像5w2h问题分析法,即:五个“为什么”(why、what、where、when、who)和两个“如何”(how、howmuch)。
比如,宇航员是做什么的啊,它要去哪里工作啊,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返回呢,为什么要探索太空?怎么才能登上太空呢……
当然,这些孩子不会想得那么深,需要一个孩子信任并愿意与之交流的成年人去引导鼓励孩子慢慢提出自己的问题,当然,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分析方法渗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这里分享一下我的小妙招:「借助相关绘本」
因为孩子的这个问题,我们家入手了乐乐趣出品的《如何成为宇航员》的绘本。
这本书呢,文字作者是英国的希拉·卡纳尼插图是阿根廷的索尔·里内罗,由中国的作者钟虔虔翻译。
但这些人的名字,恕我孤陋寡闻,没太听说过,但上网一查,文字的创作者竟然是,希拉·卡纳尼(SheilaKanani),英国皇家天文学会的博士!
而它的审定团队也挺牛掰,都是和中国航天有关的重量级人员:比如中国航天员中心宇航员教员王跃、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
相关专业人士的著写的绘本,保证了知识点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会误导孩子。
而这本书的内容呢?简直就是了解宇航员的科普小百科。
先放目录一观:
比如太空是什么?
书中就说得非常全面,太空浩瀚无边,里面有无数的恒星、行星和卫星,而我们所处的就是以太阳为中心的太阳系,太阳是恒星,地球围绕着太阳转的行星,而月亮是围着地球转的卫星……
再比如,飞向太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失重!
可失重是什么感觉呢?孩子理解不了。没有经历过的我们也无法准确形容。
书中是宇航员们的真实感受,并用比喻的手法将这种晦涩难懂的术语解释得绘声绘色:
火箭上升时要加速,宇航员会感觉自身所受的重力变大了。那种感觉有点儿像坐过山车,又像冲浪,或者用加拿大宇航员克里斯·哈德菲尔德的话说,就像一只大猩猩使劲压着你,然后又从悬崖上把你抛下去!
三岁多的儿子听了以后,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最起码给他输入的是真实的感受,时间长了,他会慢慢领悟的。
其实,想要为航天事业出一份力,并非只有飞上天,可以成为计算机工程师、技术员、设计师、飞行指挥员、地面控制人员……
甚至是医生、生物学家、太空法律师或者是一名太空厨师!
看到这些的时候,我都惊呆了,这也太有意思了吧,只要有能力,只要足够热爱航天事业,哪怕身处各行各业,都能够为航天发光发热!
儿子听了以后,小手指着宇航员说,我要上太空,可我只想做厨师,哈哈~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图大字少,图画现实生动形象,颜色鲜艳,文图对照,运用大量的比喻来解释晦涩的专业术语,让孩子读起来更加的轻松。
如果家有小小航天迷的话,这本书值得入,信息全面,不用费时费力上网查找对应资料,轻松应对孩子的各类航天问题,超级省事不费吗!
⒊了解一下实现的过程
就像我儿子问得,“那我怎么才能当上宇航员去外太空呢?”
这个时候就要使用「目标设定」来鼓励孩子了解实现这一目标的相关步骤,比如:你如何成为一名宇航员?
头脑风暴: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这种讨论会帮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某项职业,而非穿着航天服就是航天员,这种制服或物品等同于某项职业的简单理解。
⒋让孩子憧憬未来
这一点比较适用于大一点的孩子,通过让他们想象十年二十年后的自己来不断地反思。
可以问他们,每天想做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喜欢做什么等等。
也可以在使用憧憬未来自我反思的提示帮助孩子想象,并绘制未来的美好蓝图,甚至可以具体化,比如某个具体的时间,我在某个地方,做XX事。
而我儿子的憧憬就是,等我长到和爸爸一样高了,我就去学开飞机……
⒌假装相关的职业游戏
这个很有意思,假装游戏是可以让孩子在充满想象的世界里将物品和职业联系在一起。
比如,儿子就经常用积木叠成宇宙飞船,然后假装自己是宇航员,而家就是外太空。
至于背后的科技支持和安全常识类等专业知识,离他们还很遥远。
但,这已经是特定阶段的孩子对特定职业的深入认识了。
不要着急,慢慢来,不妨在生活中多问问孩子长大后想成为什么,再聊聊自己的工作,比如,自己每天都做什么,喜欢什么,又是如何决定从事这份工作的,以及自己通过什么样的努力获得了什么等等。
保持开放的心态,乐观的态度,接受孩子们的问题,陪他们慢慢长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nj/12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