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全球电影市场会发生什么?也许用一句“前方高能”可概括,票房数字依然在被期待突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里遍布着诚意或野心之作。不过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却想回头看看,也希望借着这种回顾告诉大家,电影史上不仅是年才是“佳片年”。距离现在20年前的年也是颇耐人寻味的年份,而电影从来都是时代和历史的产物。
年,香港回归中国,香港电影人97焦虑在电影中集中爆发,不少香港导演奔赴好莱坞寻求新生,而对岸的大陆正迎来商业电影发轫和文艺电影被地下,与此同时,世界舞台上有无数经典诞生…过去很久了,你们怀念它吗?
王家卫:《春光乍泄》
会给香港带来什么不一样?在彼时彼地,香港电影人心中无不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焦虑情绪。然而究竟会怎样?谁也不知道,作为其中的一份子,王家卫也不例外。他记得,当时每个访问必被问及97话题,也有很多人猜测他的新作《春光乍泄》会是一部97主题的电影,但王家卫很笃定的是:97的影响不会在当天看到,也不会在97看到,起码十年,十五年之后才看到。他希望《春光乍泄》与这个话题无关,但最终呈现的这段同性情感,又很难不被这种时代性所牵引。
或许是为了摆脱环境所带来的情绪桎梏,王家卫找到了世界上跟香港距离最远的阿根廷,在那里,语言陌生,看不了报纸听不懂广播电视,仿佛与世隔绝,断绝了时间的概念,像一种放逐。就像《春光乍泄》中的同性恋人黎耀辉与何宝荣,他们怀着美丽的梦想去看南美洲大瀑布,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迷了路,分歧与争吵让他们越来越远。
将禁忌的爱情放在孤寂的异乡,这部电影对照当时香港所面对的政治困境,自然地被观众代入究竟是否能够“重新开始”的疑问。作为王家卫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春光乍泄》也在年的戛纳电影节上为他拿到了最佳导演大奖。
陈果:《香港制造》
当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导演陈果,以50万资金和被他人弃用的8万英尺胶片,创造了香港电影史上一匹名副其实的黑马,他以《香港制造》一鸣惊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份里,用四个社会边缘少年少女的青春故事,呈现了香港回归前的时代缩影。成年人对现实的逃离和回避,留给年轻人的却是一段又一段无处安放的残酷物语。
《香港制造》结尾的香港广播电台里高亢的声音宣告着:“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政权交替的一刻,年轻生命却在无声消散,他们从来也不是世界的“主人翁”,只不过身在历史的浪潮里随波逐流,空余回响的青春挽歌。
《香港制造》也是刘德华天幕电影公司投资陈果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长片,在当年的金像奖和金马奖上曾风光无限。如今,过去20年了,陈果也于前些年北上大陆拍片,他再也没有拍出过这样有时代回声的香港电影。
银河映像:《一个字头的诞生》
九十年代中后期,香港本土经济的衰退也导致影市萧条,跟风拼凑的主流商业暴力黑帮片霸屏,有一群人,他们不满足于这样的创作环境,本着既然不知道拍什么会赢,那就按照自己的心意来拍片的心态,成立了银河映像,掌门人杜琪峯与韦家辉从此让这间公司成为香港电影的金色招牌。
《一个字头的诞生》就是诞生于银河成立第二年的开山之作,由杜琪峯监制,韦家辉导演,以刘青云饰演的黄阿狗等人策划抢劫案引发的三个不同结局,暗讽大陆、台湾和香港三地的社会现实。
银河映像初期,以低成本高素质重剧本求创新的警匪江湖片,奠定了独树一帜的“银河映像难以想象”风格基础,当时正值97回归,早期的银河电影也一直以回应时代为主题,充斥着悲观的宿命基调。
除了《一个字头的诞生》,同一年,游达志、赵崇基和曾瑾昌都在银河里拍出《两个只能活一个》《最后判决》和《恐怖鸡》,表达港人97心态,而杜琪峯在那一年也献出导演作品《十万火急》,是一部拍摄于银河成立之前的消防题材主流英雄片,这或许也可以看作是杜琪峰在商业性和艺术性上寻求均衡的最初探路。
《97家有喜事》:票房能手周星星
年香港贺岁片市场对战激烈程度,堪比如今火爆的大陆春节档,《97家有喜事》也是一部应景贺岁片,根据周星驰92年主演的《家有喜事》延伸而来,同样由黄百鸣策划,97版由张坚庭执导,也是一家三兄弟的无厘头家常喜剧故事,但卖点无疑都是当时如日中天的票房小能手周星星。
不过影片当时在贺岁档遭遇的劲敌是成龙《一个好人》和李连杰《黄飞鸿之西域雄狮》,虽然没有对手那样大制作高成本,不过《97家有喜事》是该档期唯一港式喜剧,最终票房万港币,虽败给成龙但也算相当不错的成绩。纵使品质不如92版,但对比如今不少恶搞贺岁喜剧,依然算得上是经典之作。
《一个好人》:成龙引领贺岁档
在香港电影票房史上,有一个叫做“双周一成”的传说,分别指周润发、周星驰、成龙,他们仨是香港电影票房的领军人物,十多年间“撕咬”紧密,而在年的贺岁档,成龙主演的《一个好人》与周星驰的《97家有喜事》再度交会。
成龙在《一个好人》中扮演厨师,在唐人街惩恶扬善、打抱不平,是典型的场面火爆的成龙式动作喜剧,拍摄成本超过2亿港币,全片在澳大利亚取景拍摄,也是作为本土之作,与当时占领香港电影市场的西片的一次抗衡,虽然当时香港电影市道开始不景气,但《一个好人》票房成绩仍相当理想,拿下万港币,是贺岁档冠军。
李连杰:《黄飞鸿之西域雄狮》
李连杰在未闯荡好莱坞之前,与徐克导演在年代创造了“黄飞鸿”动作品牌系列电影,而李连杰塑造的黄飞鸿形象也深入民心,《西域雄狮》是黄飞鸿系列的第六部电影,徐克退居为监制,由洪金宝执导并担纲动作指导,是继《92龙行天下》后再次把黄飞鸿在美国对付外敌作为主线,“十三姨”关之琳、“梁宽”莫少聪和“鬼脚七”熊欣欣继续助阵,走的是功夫片加西部片的尝试。
但这个系列显然已经呈现疲态,这也是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最后一部,但在当年贺岁档与成龙、周星驰相遇,《西域雄狮》依然以万港币的票房成绩,成为贺岁档季军。
《半生缘》:许鞍华抛开历史包袱
许鞍华是个资深“张爱玲迷”,在年曾经拍过《倾城之恋》,年她再度执导张爱玲小说改编电影,却跟之前一次创作走了完全不同的路径——《半生缘》电影不再拘泥于原著,以年代的上海为背景,主要讲述了黎明和吴倩莲饰演的一对恋人在保守的时代因承受生命中不可得知的遭遇,饱受命运折磨的故事。
许鞍华在创作中完全放弃了原著小说里个人命运与国家时代纠结的核心,反而着眼于旧上海这段男女情感悲剧,影片虽然在这个回归之际推出,却抛开了某种历史包袱,耐人寻味。
《高度戒备》:林岭东好莱坞归来
年代中期,以吴宇森为首,徐克、林岭东等当年的香港知名大导们相继闯荡好莱坞,林岭东在好莱坞跟尚格·云顿合作了几部戏,但他自己觉得在那儿拍戏感觉颇不享受,很快就于年回到香港,那时候香港电影陷入低潮,林岭东却以心理警匪片《高度戒备》再创自己继“风云三部曲”之后的艺术高峰。
《高度戒备》里可以看到很多好莱坞警匪片的影子,也可以算是林岭东在好莱坞学习技术和思考方式的一种体现,不过林岭东自己却说这是一部应景97的作品,体现的是香港社会转型时代的焦虑症,是港人内心精神面貌的一种影像呈现。
《自梳》:张之亮文艺佳作
虽然北上之后的张之亮在电影创作上一路下滑,但在年代,他是不折不扣的文艺电影品质保障,《飞越黄昏》《笼民》也都是公认的佳作,一度横扫香港金像奖,当时甚至有“文张武徐(徐克)”之称。
《自梳》是张之亮年的文艺电影,以女性角度阐述了旧时代“自梳女”们的不幸遭遇,并大胆地表现了女同性恋的情感,对于《自梳》,张之亮将之看作是个人最满意也是最成熟的作品,情感真挚也有社会性,虽然影片当时只有多万的香港票房,但并不妨碍它至今仍是一部张之亮文艺代表佳作。
《南海十三郎》:谢君豪的巅峰
《南海十三郎》是一部典型的文人电影,一个编剧讲关于另一个编剧的故事,影片主角是在三四十年代省港澳名震一时的粤剧编剧家,他天资聪颖性格桀骜,虽然曾红极一时,但这个人物之后所面临的困局是时运不济,怀才不遇。影片将他呈现为一个与环境格格不入的创作者,一个红编剧逐渐成为这个时代多余的人,最后饿死街头,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旧时代旧文人的穷途末路。
这部影片无论对于导演高志森,编剧杜国威还是主演谢君豪,都是艺术巅峰之作。谢君豪还凭借这片在金马奖上击败《春光乍泄》张国荣拿到了影帝。今时今日,这部影片的舞台剧版本依然在华语地区不断上演。
《宋家皇朝》:张婉婷的爱国想象
《宋家皇朝》于年推出,在这个敏感的时代节点上,影片选取了一个模糊的视角,虽然侧写了二十世纪中国自辛亥革命到抗战的历史,但呈现出的仍然是香港人面对中国历史的浮光掠影,算是一次香港艺术工作者的爱国想象,百年苦难、创伤回忆、情感先行的小格局。
影片从筹备找投资到最终上映都困难重重,最难的是面对长达两年的审批,95年6月拍完,97年5月才能上映,电影的结尾也被剪掉了。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影片赶在97年5月上映还有个原因是,投资方担心回归后,这部戏根本就不能公映了…
《甲方乙方》:国产贺岁片开始了
与香港电影97大限的焦虑比起来,中国大陆的电影市场又是另一番面貌。受年香港电影《红番区》“贺岁片”的启蒙影响,年,38岁的冯小刚以一部《甲方乙方》开贺岁片先河,从此,“冯小刚+葛优”=贺岁电影,几乎成为此后中国老百姓一个类似春晚的娱乐消费习惯。
影片以“好梦一日游”的主题,帮人们投射着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欲望,收下3万票房,《甲方乙方》成功后,冯小刚逐步成为中国的名导演,他的贺岁片也开启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时代。
《有话好好说》:二张合作的开始
《有话好好说》是张艺谋创作生涯里少有的一部都市轻喜剧,改编自金牌编剧述平于年创作的中篇小说《晚报新闻》,它讲述了在当今焦虑、繁杂的社会环境下,一个“无赖”和一个知识分子因各自的立场和对事物认知程度的差异,而发生的一系列啼笑皆非的都市悲情式喜剧故事,也正是改革开放进行到如火如荼、个人理想和价值观严重错乱迷失的时候,张艺谋的社会思考。
当然,在更多人看来,这部片对张艺谋最大的改变,是他与张伟平合作的开始,可惜的是,这长达十余年的“合作”或“纠缠”最终以不欢而散收场。
《小武》:贾樟柯的"地下电影"
诞生于年的《小武》在中国大陆并没有“上映”一说,它第一次公开露面,是于拍完之后的次年,在柏林电影节首映时,获得了国际媒体的治白癫疯办法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