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做本色,还是角色联考作文赏析


电影表演学把演员分为两类,一类叫本色演员,就是按自己的个性去塑造角色的演员,比如演员天生幽默,他就把幽默融入到他扮演的所有角色中;另一类叫角色演员,就是按剧本需要去塑造角色,忘掉生活中的自我,不把生活中的个性带入到表演中。

当我们走向社会的时候,该像本色演员一样活出自我呢,还是该像角色演员一样活出个超我呢?对此,你有何看法?写一篇论述类的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①题目自拟,观点自定。②不得少于字。③不得抄袭、套作。

①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他将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层:最底层的是本我,是人的无意识的部分,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再是自我,它的任务是参考现实来调节本我,既了解社会现实原则,也了解本我的渴求。最后是超我,它代表社会规范的内化,“代表着每一种道德的限制,代表着一个力求完善的维护者”。因此,超我和本我处在直接的冲突中,超我总是阻止或延迟本我得到满足。自我则是本我和超我的调停者。

②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理论。

人的本质是现实具体的;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是历史发展的;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舞台,本色出演

兰一中三(7)班吕小燕

人们经常用“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来对人生作比,一幕幕的戏剧交替上演,编剧、场务、演员全是我们自己,而在谢幕的时刻,给自己一份肯定的评判标准永远只取决于一个人——那就是你自己。为了无悔的人生,社会舞台的声色犬马之中,应本色出演。

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一书中写道:“别人怎么都可以搪塞,却唯独骗不了自己的内心。”纵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如果在和对方交谈时面对的只是一张“假面”,该是有多么恐慌。我们在世上寻求的就是一颗真实的心,一张有生气的脸,而非机械化的“角色”。

角色扮演太深入反而有害。最典型的是《霸王别姬》中程蝶衣一角。他在戏中被段小楼指责道:“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在戏剧与现实的界限被清楚地撕裂之后,两行清泪在这张无法卸妆的面容上,虞姬,还是程蝶衣?他自己也迷惑了,继而陷入了无尽的自我拉扯之中。可见,角色扮演极易令人陷入角色与本真的泥淖之中,一失足成千古恨,在原本就治丝益棼的社会面貌中迷失自我。

角色扮演容易减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东野奎吾在小说《假面饭店》中展现了一张张虚伪的面容下一颗深不见底的心。主人公在结局为胜利欢欣雀跃的同时对人世的不信任也增加了一分。这个世界,连网络——这个假面中国的世界也发出了“多一分真诚,少一分套路”的呼喊。由此,我们更应该适当地卸下伪装,以坦诚的面貌待人。

本色不仅指人的真实想法的坦露,它更说明一种素质。村上春树认为:“那些独特的经历塑造了独特的人格,而默默地咀嚼痛楚,本身就是为独特人格付出的代价。”社会之所以那么广阔而丰盈,很重要的原因是有一个个跃动的鲜活的生命。在真诚的人格面前,什么伪饰都相形见绌。我们喜欢史铁生,因为他直面自己的缺陷与脆弱,不会假装自己坚强,从而获得真正的强大;我们喜欢莫言,因为他将自己的人格与他生长的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书写了那一代人的淳朴本色;我们喜欢宫崎骏,因为他将自己最童真的心给每一个角色络上了自己原始的希冀......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最伟大的真理总是朴实简单的,一个人可以假装自己是学者,极尽曲折,却永远也体会不了一个学者在求知时的热切与狂喜。

在社会舞台上,我们虽然渺小,但唯其渺小,才能看到世界的广阔。所以,不必假装强大来使自己的心日趋冷漠和尖利,不必假装高调来对日常的幸福视而不见。角色扮演的根本是对自己的不满,这是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何不接受原本的自己,然后挖掘自己的天性,从而获得真正的价值?因为,人生的终结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摘掉面具之后的脸总是面目全非,而那些本色出演的人,着实成就了另一种伟大。

做自己的主宰,活出自我

兰一中三(8)班钟素婷

在社会这个大浪潮中,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随波逐流,自然地认为我该朝着人流最多的地方前进,看不清真实的内心,在浪潮中迷失自我。这样的我们也许就是电影学中常说的角色出演吧。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也许会有人回答戴上面具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其实不然,只要你能勇敢地迈出这一步,你也可以是最真实的你,你也可以做一名“本色演员”。

心若不动,风吹不灭。要说到活出自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才女徐静蕾。一直对她的印象是美丽与有才华,可是直到现在我才真正看明白,这两个词根本不足以形容她。她,不如说是一个真正的独立女性。从当初进入娱乐圈,一举成名后她不再满足于做一名女演员,而是追随自己的内心,成为了一名导演。而今,作为导演的她又不甘于青春的哀叹而选择了有她骨子里的精神的动作片。看她的生活,说她是一个演员、导演,不如说她是一个活在路上的自由者。大半辈子,追随自己的内心,走在路上,感悟人生,活得潇洒也活得自在。她说这就是她。是了,你的心若不动,你若坚持心中的自我,哪怕风再大,又能奈何?

心若不动,苦又如何。喜欢贾平凹的作品,质朴而又直击人心。在读了他的《秦腔》之后才开始去了解他。他的一生也算是活出了自我了。从一开始成为画匠的梦想到想成为电影放映员到最后成为了一名实实在在的作家,这一路,可以说多亏了他活出自我。当年老贾还在上大学时他才开始想要创作。一遍遍请老师修改一遍遍给报社投稿,可是当退稿单比稿费单更多的时候,他选择了坚持自我,而不是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平庸。终于,他还是成功了,在文学界活出了自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平实的风格。就像他说的,这就是他,他就是一个农民。是了,心若不动,过程再艰辛又如何,不还是冲出了浪潮,以自己的姿态,以活出自我的样子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吗?

徐静蕾的坚持自我一路向前,最终也活得洒脱活得令人羡慕;贾平凹坚持自我一路坚持,最终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活出了自我;梵高在一次次不被人赏识中没有选择根据他人的眼光去塑造自己才有了《向日葵》,有了他的自画像中坚韧的自己。的确,他们都活成了自己的模样。也的确,现在有有太多人害怕受伤而选择去根据别人的口味塑造自己,最终却失了自己的特色。人们总想着去追逐时代的浪潮,却不知被洪水淹没的往往是顺着潮水的人儿。

是吧,纵使剧本再好,我们也不该失了自己;纵使塑造的外表再好,那也不是我们自己;纵使面具戴久了会与血肉连接,可那不是我们心中的自己。活出自己吧,也许会遇见风遇见雨,可是也会遇见太阳和雨后的彩虹。

拓宽个性,活出超我

兰一中三(15)班陈思捷

有些人习惯于标榜自己的独特个性以彰显不凡。其中一部分人表里不一,嘴上喊着“坚持自我”,实则一遇事毫无主见,惶惶之余只得同流合污;而另一部分人倒是言出己心,显得特立独行、孤高标榜,但他们却丧失了作为社会一份子该有的反哺,淡漠了其应有的社会性。这些都不可取。因而,我们该拓宽个性,融入社会,活出超我!

幻想用一种个性去适应社会的方方面面,醒醒吧,这早已不是一个“一招鲜,吃遍天”的平面社会了。你有几成把握在悲伤的葬礼上释放出你爱笑的个性而不被人白眼?这样立体的社会有着无数的剖面,决定了你需要宽广的个性。毕竟,人类还未解决供给与需求这一基本矛盾。当我国人们去日本疯抢马桶盖从而暴露出国内供给市场无法满足需求市场时,国家敏锐、适时地打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组合拳。当国家都提升供给来填饱需求时,你难道还要泥古不化、冥顽不灵地坚持用一种性格去扮演社会的不同角色吗?

永远不要奋起与社会对立。要牢记:妥协是一门艺术!社会往哪儿走,你就跟着它,适应他呗!孙中山都感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如果不懂得拓宽自我,那么你只能在缝隙中越缩越小,直至灭亡。君不见法国的“一票共和”?倘使保皇浱与共和浱不相互妥协,不作出让步,那么法国还将有无尽的战乱。正是保皇浱与共和浱均拓宽了阶级利益,超越了阶级局限,允许对方的涉足,才为法国拓出了一条美好的道路!

所谓拓宽个性,绝非随波逐流。而是在超越自身的层面上发挥自己的个性。比如你可在特定场合表现出相应的个性——该幽默时幽默,该沉默时沉默——但当独处时,你便可展现出自己最典型的一面,这才是融入社会,又能保持本真:这即所谓超越自我。多元化社会需要全才、通才,你不能以一种狭隘的个性去融入,而要超越“坚持自我”的臭皮囊使自我的个性得到拓展与升华,从而让自己的品性丰满起来。

我们不需要扬雄关于本性论的无意义的标榜立异,也不能够奢望用一面镜子映照出多彩的世界,而应让自己的个性多管齐下,以在超越自我的境界中活出精彩!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哪里的白癜风医院好
哪里治疗白癜风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82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