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

CGTop系列讲座从三无小白到国际大公司


前几天,有同学非常诚恳地问星仔:作为新人,怎么让自己看起来不像个新瓜蛋子呢?

唔,新人打怪升级之路漫漫兮,皮脆血薄一招秒的生涩和恐惧我都懂。但这世上确实不存在一秒知识共享的智能芯片,还是带好新人的自知之明,脚踏实地打好基本功——

要知道,那些被我们仰望的大神,谁还不是从新瓜蛋子过来的咋地?

再说,新人怎么了?在火星这个得天独厚的学习环境里,每天被那么些个老师带着各种冲鸭,最能全方位满足新人的求知欲啦。

远的不说,就说上周,来自新西兰WetaDigital的特效技术指导张帆老师就为火星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猩球崛起3》的制作分享会,让各位新人们的求知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先来上一段嘉宾介绍,让你们颤抖下:

张帆

张帆,WetaDigital(维塔数码)特效技术指导(简称TD)。

十年影视动画及电影特效制作和项目管理经验,

熟悉特效后期各个流程。

先后在BaseFX、DoubleNegative、追光、ILM、WetaDigital担任特效组长和特效技术指导的职位。

代表作:《猩球崛起》系列、《战斗天使》、《圆梦巨人》、《幽冥》、《长城》、《小门神》、《黑帆》、《末日孤舰》、《环太平洋》、《背水一战》、《关键第四号》、《阿丽塔:战斗天使》(年上映)等。

兼任火星时代外聘专家讲师,

近年来,不论身在英国、美国还是新西兰,

张帆一直坚持用远程在线等形式,

为同学们进行作业点评和技术辅导。

从上面的简历中可以看到,从入行到成为WetaDigital的TD,张帆老师只用了7年时间。

这一次短暂的回国探亲,张帆老师亲临火星,就《猩球崛起3》动捕修复、表情还原、毛发制作等内容,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超尽兴的现场交流。

维塔数码(WetaDigital)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综合性视觉效果公司,总部设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

就算你身边的亲戚朋友们从来没听说过这家公司,但他们一定看过《阿凡达》和《指环王》,此外还有《金刚》《第九区》《霍比特人》《猩球崛起》《复仇者联盟》等等,太多太多经典的特效电影都出自这家公司之手。

按照CGTop系列讲座的惯例,我们先放一波大招。

本次讲座围绕《猩球崛起3》中动捕、修复、毛发、设定和面部表情制作来进行,现场讲义参照如下英文视频,也可以直接下拉看文字解说。

▲《猩球崛起3》制作分享

Apes

01

极端天气下的动作捕捉仅仅是起点而已

动作捕捉我们并不陌生,那些电影里很真实但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生物,比如《阿凡达》中的蓝色外星人,《霍比特人》中的咕噜,《魔兽世界》中的各个战斗种族,以及《猩球崛起》中看起来比人类还要像人类的猿人……都得通过动捕设备先采集演员的动作,再进行其他更细致的制作。

▲动捕室内拍摄

动捕设备本身并不轻巧,在穿着贴满感应器的紧身橡胶服、背着超重数据包的情况下还得做出剧中角色的各种表演,是对演技和耐力的重重考验。

而在《猩球崛起》中,演员们的动捕环境显然要艰苦很多,为更好做出适应剧情中大量极端天气场景的动作,摄影师和演员们没少在雨雪中忙活。

▲动捕室外拍摄

▲动捕雪地拍摄

你以为,只有这样了吗?NONONO,通过动捕设备和摄像机阵列,我们得到的只有一个没有表情的简模而已。像下面这样:

对后期制作人员来说,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个简模要通过动捕修复、模型、动画、特效、合成等各个部门的艺术家们联袂制作,在简模上依次添加骨骼、肌肉、皮肤、毛发和剧情服装,才能成为观众在电影里看到的猿人的样子。

下图依次是:动捕数据应用到骨骼中的效果,在Houdini中添加肌肉系统,添加包裹肌肉的韧带和薄膜,还原皮肤跟随肌肉运动所产生的拉伸和扯动效果,毛发解算。

▲从动捕到模型

到这不算完,特效师还要将模型导入电影场景,为其添加雨水和毛发之间的交互;包括每一根毛上的露水、扭打过程中毛发和地面积水的交互等等,好让猿人和环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为了让电影里的猿人看起来更真实,维塔的艺术家还去惠灵顿动物园(WellingtonZoo)借了一只大猩猩,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分析大猩猩的身体构成数据,比如肌肉的比例,走向和体积,怎么和骨骼衔接等等,这些都是特效艺术家制作猿人的重要参考。

Apes

02

猿族人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

在维塔,有一个非常严谨的角色设定的过程,包括角色的性格,以及在不同场景中的反应和造型变化,这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可以看做是电影工业化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以《猩球崛起3》中的坏猿(BadApe)和凯撒(Caesar)为例,《猩球崛起3》是一个比较黑暗的故事,导演给坏猿的初始设定,是有一点高冷、智慧同时又有点单纯的性格。坏猿是本部电影的搞笑担当,适当中和了沉重的剧情气氛。

▲坏猿

凯撒的造型变化也非常明显。在电影刚开始,凯撒全家生活在湿润的雨林,家在瀑布下面,所以我们要做一只年轻、体壮、健康的凯撒,毛发中沾有露水,面部是红润的感觉;

而在他营救同伴的途中,遭受袭击,脸色憔悴,脸上增加了很多伤口和污渍;在最后,凯撒面临濒死状态,这时候的他面色惨白,伤口虽然愈合,但看起来很虚弱。

▲凯撒

Apes

03

毛发越多越难做?在维塔不存在的

细心的朋友们肯定已经发现了,维塔最出色的地方,就是让电影里那些奇形怪状的角色,看起来就好像真的在现实中存在过似的。

尤其维塔数码,为了让《猩球崛起》里这些长了毛的猿人看起来更像真的,艺术家们的战斗力简直高出天际,不止一次开发出了非常厉害的工具。

要知道,毛发这种东西,往往黏连在生物皮肤表面,一是数量繁多,二是随着角色的动作,每一根和每一撮的摆动并不是特别规律。因此毛发的处理是所有艺术家们非常伤脑筋的难题,很难做到非常逼真。

来来来,让你们见识一下维塔有多强?

首先,有关猩猩和人类毛发究竟有什么不同的研究,可以写出厚厚一本论文:

▲猩猩和人类的毛发对比

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做好毛发的猩猩放在不同的电影场景中,测试它的毛发在不同场景、不同强度灯光下的反射,看是否真实;

然后,他们开发出了一套非常强大的毛发工具,可以像PS一样将别处的毛发移植,或者说copy到身体的其他部位,甚至还能将copy过来的毛发边缘自动处理,使其能够和相临近其他组的毛发相融合,简直不要太逆天!

同样的流程,还出现在其他需要很大工作量的制作中。比如,坏猿的针织帽子和羽绒背心,要分解不同布料的材质结构,制作起来也是相当复杂。

为了让CG制作出来的画面看起来更逼真,艺术家们还开发了给毛发加雪的插件,可以更快在毛发上添加雪块。

拿下图的凯撒举例,如果雪块分布太大,会使凯撒像一个雪人,看起来非常违和。经过非常细致的观察,艺术家们发现在,雪块在靠近皮肤的地方是会融化得更快,而在靠皮肤外侧的地方,融化后的水汽会在空气中重新凝结。

通过大量测试,艺术家们在软件中还原了雪的粉末、结晶以及再次凝结的样子,做出了下面的效果。

Apes

04

面部捕捉修复可以让角色更加真实

说到《猩球崛起3》中最有挑战性的制作,就不得不提到猿人们的面部表情。

尽管有动捕设备可以将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情动作copy到软件中,但贯彻“物理真实”的维塔艺术家却发现,人类和猩猩的嘴部肌肉结构是不一样的,如果将动捕中获得的人类表情直接放到和猩猩更接近的猿人脸上,会非常不自然,所以要调整。

为此,他们特别开发了专门对脸部表情进行微调的工具,好满足导演对角色的“变态”要求。

经过大量测试,总监和艺术家发现,猿人和人类在表情控制方面有很大不同。

由于进化方向不同,猿人的眉骨和眼部做不到像人一样丰富的表情;另外,进化初期的猿人,嘴巴主要是用来完成咀嚼动作,而人类的嘴巴主要被用来讲话。

所以在完善CG模型的时候,为了让“会说话的猿人”看起来既真实又不那么违和,艺术家们参考了大量猿人标本和现实中大猩猩的样子,根据猩猩的骨骼结构,让电影中的猿人变得更像是人和猩猩的结合体;

而为了还原一个更像真实猩猩的嘴部动态,动画师光在猿人模型嘴部,就添加了20几层的动画效果,所以这些叠加在一起,才有了最后的效果,即一个会说话的猿人(而不是人类扮演的大猩猩)的感觉。

Apes

05

去维塔工作真没你想象的那么难

来自国际大公司的特效指导,是不是听起来很难产生交集的样子?会不会很难接触?错!大错特错!如果你见到张帆老师本尊,你会觉得这些刻板印象是多么的可笑,他就是温和宽厚的大哥哥,有问必答的大暖男!

▲张帆老师

他上台对同学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曾经,我也和你们一样,作为新人坐在下面,看台上的大神侃侃而谈,感觉维塔离我非常遥远。

现在,我站在这里,和你们分享我的故事,一是用我的故事提醒你们,让你们能少走一些弯路;二是我想告诉你们,去维塔这样的公司,并不像你想象中那么难。

“这件事情从来不会变得更简单,但我们可以变得更好。”——简直暖哭了。

而接下来的问答环节,也让很多同学都热血沸腾起来了:

Q1:国外公司是不是都要求特别高?很难进去吧?

A1:如果真的对国外公司感兴趣,就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jj/96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