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
动物世界
吃乃人生的一件大事,因此人类的美食总是丰富多样的,但在动物界,它们的食物虽然也是千姿百态,但是却有人类无法接受的一项。那就是很多动物都习惯“自产自销”,把自己拉的便便当作饕餮盛宴。
额,这实在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它们这么做都是有原因的,让我们去探究一下,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它们做出如此不可思议的行为。
01
食粪症
有些动物在排便以后,转身就会吃掉自己的便便,这种吃大便的行为被称为食粪症。这在动物王国里是很常见的。
华盛顿史密森国家动物园的动物护理学高级馆长BryanAmaral表示,吃便便能帮助动物更好地吸收第一次吃东西时没能吸收的营养。这是一个比较正常的现象,在不同种属的动物中都能看到。
有食粪症的种属往往是兔形目动物(如兔子、野兔和鼠兔),啮齿类动物(小鼠、大鼠、仓鼠、裸鼹鼠,龙猫和豚鼠),狗,山海狸,幼象,河马以及非人灵长类动物(包括大猩猩、猩猩和猕猴)。
02
补充营养
了解到便便的的成分,你就会发现,便便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恶心。健康的便便一般由水、无害的细菌、未消化的食物、一些新陈代谢废物和死细胞所组成。
食草动物的便便中就含有三分之一的食物营养,它们吃自己的便便可以帮助提供急需的的营养素和矿物质。
大猩猩食用酸榄豆的硬果实时,其肠道微生物可以将果实软化,但无法吸收太多的营养。因此,在食物紧缺时,它们经常食用自己的便便,从而充分汲取果实中的脂肪和钠。
鹤鸵食用鹤鸵李子后,由于李子太大,而该鸟的消化道又太短,鹤鸵直接将大块果实排出体内,再次食用排出的果实,并再次消化。
兔兔吃便便,是一种长久演化而来的补充营养的行为。兔子的消化道较短,平时所吃下去的食物,一部分会经由胃部消化吸收,而没有被消化的,会被它非常发达的盲肠内的微生物发酵并分解成纤维,最后变成盲肠便。盲肠便中的粗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非常丰富。因此兔子养成了吞食盲肠便的习惯,来补充自己所必需的能量、水份。
在野外寻找食物是很困难的,所以食粪症就慢慢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机制,让动物们有机会从它们所吃的食物中获得最大的好处,因为它们可以通过消化系统获得第二种食物。
除此之外,动物吃自己的便便一般不会生病,除非是摄入的粪便中含有病原体。
03
特制“儿童餐”
考拉必须食用自己的或是它们妈妈的便便。这是因为考拉喜欢吃富含纤维但有毒的按树叶。但考拉宝宝体内并没有天生的特殊微生物来消化这些桉树叶。
因此,在出生后的几个礼拜内,考拉宝宝只能吃软食,也就是柔软的、绿色的、富含特殊微生物的便便。那是考拉妈妈为孩子特别准备的“婴儿食品”。
这些软食不仅提供营养,还给考拉宝宝提供了其未来消化食物所需要的微生物。对考拉来说,软食可谓是宝宝们的最佳食物。
大象在从吃母乳过渡到吃固体食物时,会吃母亲或其他畜群成员的粪便。吃便便,有助于年幼的大象,在肠道中建立健康的细菌群落,帮助它们正常消化。
动物的习性十分复杂,在我们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它们身上却是十分正常的,大家在昆明动物园有看到,动物吃便便的行为吗?如果对此行为感到好奇,那就来动物园亲自了解一下吧!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
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s/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