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光深邃的西部低地大猩猩直视前方,若有所思的双眸仿佛直抵人的心灵;高洁优雅的丹顶鹤曲颈向天,白雪中翩然的舞姿让人动容;饱经风霜的北白犀满目沧桑,似乎在向世界做着无言的倾诉……今天,“消失中的世界——濒危动物摄影展”亮相北京自然博物馆。48幅动物肖像将濒危动物的动人神态定格,以耐人寻味的画面带领观众感受其背后丰富的情绪。
该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介绍,展览展出的作品涵盖了《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中的易危动物、濒危动物、极危动物、野外灭绝以及已灭绝的物种。略暗的灯光、精湛的作品,步入一层临时展厅,让人仿佛踏进了一间艺术画廊,“之前看到的动物摄影作品大多聚焦动物的全貌,或者动物的某些特殊姿态、行为或生态环境;我们此次展出的作品,则聚焦动物的静态肖像,观众走近细看,很容易感受到画面里流淌的动人情愫。”
画面背后的故事则更打动人心。比如展出的极危动物北白犀的主角名叫苏丹,照片摄于年的肯尼亚保护中心,2年后苏丹离世。让人惋惜的是,苏丹和它的女儿、外孙女曾是当时世界上仅存的3头北白犀。苏丹的离世,意味着这个物种将在我们的眼前彻底灭绝。展厅内展出的唯一一幅标本肖像来自灭绝物种旅鸽。苗雨雁说,在19世纪初,旅鸽曾是占北美鸟类总量40%的物种,比当时的人口总数还要多。然而,在无节制的捕杀后,野生旅鸽在19世纪末彻底消失。年,最后一只人工养殖旅鸽也死去。如今的人们只能从标本中一窥这一物种当年的风采。
自然博物馆还特别精选了6具标本与摄影作品配合展出。其中,最难得一见的当属一具高鼻羚羊的标本,是首次在自然博物馆展出。苗雨雁介绍,高鼻羚羊是一种极危动物,多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该物种野外繁殖能力极强,种群数量恢复之快令人难以置信。然而,非法狩猎、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导致这一物种数量急剧下降。“我们希望观众通过展览与动物产生更多的共情,更加自然地生发出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daxingxinga.com/dwms/9652.html